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关羽对话张辽

走是必然的,但一时半会儿却不会走,更不会没有任何说法就走。

对于曹操能够让自己离开许都,刘备多少有些意外。而对于曹操亲自前来征讨自己,刘备更感意外。此时,袁绍的大军即将渡黄河南下,大战一触即发,曹操怎么可能主次不分、首尾不顾呢?因此,当侦察骑兵将曹操东征的消息告诉刘备时,刘备将信将疑,亲自带了数十名骑兵前去一探究竟。结果,一看到曹操的旌旗,刘备就“弃众而走”了。原本离开许都就是为了保命,现在自然还是保命要紧。

刘备跑了,连声招呼都没打,就一股脑跑到了袁绍那里。他的夫人们和爱将关羽就没那么幸运了,悉数被曹操俘获。于是,刘备的夫人们又成了许都的常住人口,而关羽则成了曹操手下的偏将军。

在袁绍那里,刘备受到的礼遇相比在曹操处也毫不逊色。到达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将步骑迎先主”;动身前往冀州,袁绍不仅“遣将道路迎奉”,甚至亲自“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这些礼遇,哪里像是在对待一个落魄者,简直像是在欢迎一个凯旋者。

随后,刘备踏上了为袁绍卖命的征途。先是与袁绍手下大将文丑一起渡河追击曹操,结果在延津南面的南阪中了曹操的“饵敌”之计,差点丢了性命;紧接着,受袁绍指派迂回到曹操后方的汝南郡,帮助黄巾军首领刘辟给曹操制造麻烦,虽然一度取得了“自许以南,吏民不安”的效果,但还是被赶来的曹仁给打败了。

经过两次任务,刘备逐渐意识到了袁绍的不靠谱,于是他转而自辟蹊径。回到袁绍那里,刘备开始悄悄地积蓄力量。虽然遗失了情同手足的关羽,但当年在公孙瓒处结识的赵云此时却云一般来到了刘备身边,刘备不仅与他“同床眠卧”,而且命令他秘密招募人马,“合募得数百人”。基本准备就绪,刘备便主动请缨,申请再次前往曹操的后方,去联合荆州牧刘表。看到刘备对自己的事业如此上心,袁绍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就这样,刘备回到了毗邻荆州北部的汝南,以联合刘表、打击曹操为名,再次拉起了一支队伍。后来,随着官渡之战尘埃落定,刘备也真的被曹操赶到了荆州,成了刘表屋檐下的寄居客。但是,甭管怎么说,刘备项上的头颅还在,向上的希望还在。

如果说,身在袁军的刘备经历了一个先卖命后逃命的过程,那么身在曹营的关羽所采取的行动也与他的主公异曲同工。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对于曹操来说,是个生死抉择的年份;对于关羽来说,则是个义利抉择的年份。这一年,曹操为了消除后顾之忧,以闪电般的攻势赶跑了盘踞在徐州的刘备,生擒了猛将关羽。为了收服这位“万人之敌”,曹操先是诱之以利:拜关羽为偏将军,对他礼遇有加。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察其心神”,仍然觉得关羽“无久留之意”,于是曹操又想了一个办法。

不久,曹操召见了与关羽私交颇深的爱将张辽,交给了他一项特殊任务:“你试试通过你们的私人情谊,了解一下关羽的真实想法。”就这样,张辽走进了关羽的家门。于是,曹操间接与关羽进行了一番聊天。

面对好友张辽的询问,关羽颇为踌躇,一边是与自己“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旧主刘备,另一边是对自己“礼之甚厚”的新知曹操,两人待自己都不薄。一个情深,另一个礼厚,抛弃旧主则亏在一个“情”字上,离开新知则失在一个“礼”字上。

短暂的踟蹰之后,关羽说道:“我深切地感到了曹公对我的优厚礼遇,然而我深受刘将军的厚恩,曾经发誓同生共死,我不能违背誓言。我终究不会留下来,但我走之前一定会立功报效曹公。”这下,关羽的去留问题明确了:走是要走的,但绝不会就这样走。

按理说,张辽可以回去交差了,但此时的他内心却挣扎得很。如实汇报吧,关羽的命可能就没了;不汇报吧,又不是对主公该有的态度。犹豫良久,他自叹一声:“一个是我的主公,一个是我的兄弟,必须要选了!”随后,他将与关羽聊天的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曹操。

听了张辽的转述,曹操不由地感叹:“侍奉主人不忘其根本,真是天下义士啊!”

主题:去留之间

聊友:曹操+(张辽)+关羽

时间:公元200年

成语:各为其主

语录: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影响:曹操成就了关羽的忠义。

启示:所谓忠义,不一定是厚此薄彼,也可能是忠此义彼。

把话说在敞亮处,反而更能赢得敬意。

出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之后的日子里,曹操对待关羽依然如故,关羽对于曹操交办的事情也是尽心尽责,似乎根本不存在那场聊天。

后来,关羽随曹操来到黄河岸边,加入了那场与袁绍的对决。白马之战中,与张辽共同承担先锋任务的关羽,看见袁军主将颜良的麾盖就直奔过去,顷刻间于万军之中斩杀了颜良,随即解除了白马之围。此役过后,曹操不仅表奏关羽为汉寿亭侯,而且“重加赏赐”。对此,自认为已报答了曹操厚待之恩的关羽,却“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径直到袁军大营投奔旧主刘备了。正所谓,情深义重,礼尚往来,对于刘备的“情”,关羽以“义”相随;对于曹操的“礼”,关羽则以“仪”相还。

对于关羽的不辞而别,曹操身边的人都想去追击,而曹操本人却相当豁达,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于是,关羽得以脱身。

日后,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谈到此事,毫不吝惜对曹操的溢美之词,认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于此乎?”的确,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曹操“各为其主”的“王霸之度”成就了关羽的千秋忠义。

原文节选: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

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度何时能去?”

辽曰:“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注引《傅子》 QXkRJ6AcTkuHDAKiRur/7yIV2MUANGH7p9ZoAO+GgmoooF9ATtO4CTeOK/iV/Y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