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的中正

双脚踏在瑜伽垫上的瞬间,如开始一场仪式,心庄重、沉着。通过对呼吸的觉察,有意识地将心收敛回来。一吸,是对心的召唤;一呼,是沉浮于内在。一呼一吸之间,心由四处飘荡,转为淡然观照,觉察身体与周遭的空间。练瑜伽,贵在让心在场,做观察者、审视者。

心的中正是修行的基础,也是难点。清代李亦畲在《太极拳论·五字诀》中解道:“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

心的历练,是一切修行方法的根本。心,决定了我们的看法与行动。同样一件事,心态不好,就会去对抗;心态好,就会接受和包容。

养生贵在养心。心静,气才能收敛;气聚,才能引领精神。如果心态总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气血就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影响健康状况。心浮气躁的人,气都往外攀缘消耗去了;心平气和的人,气汇聚于体内,沉沉稳稳,才能活活泼泼。《瑜伽之心》中说,瑜伽士的定义之一,就是“让自己的气全在体内的人”。

然而,我们的心容易落在两边,造成两种“心病”。一是,太松散,飘忽不定,不知收摄,会使练习效果和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二是,太紧张,执求结果,带着太强的目的去练习和生活,会让过程被大脑指控而变得紧张,急功近利。

生活中我们的心多在这两边耗散,要么太松,要么太紧。佛陀的一位弟子是调琴师,他问佛陀:“我该怎么用功修行?”佛陀反问他:“你弹琴的时候,琴弦太紧会怎样?”他答道:“会崩断。”佛陀又问:“琴弦太松又会怎样?”他答道:“音不成调。”佛陀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心念,就像弹琴,琴弦不松不紧,音乐才能和谐优美。”

心的中正,须在不松不紧之间下功夫。心抽身而出,做自己的旁观者,开始观察自己的举手投足、情绪念头。

瑜伽练习里,心、大脑、身体,是什么关系呢?打个比方,心如同交警,指挥交通;大脑如同司机,驾驶车辆;而身体就是车辆。看似大脑在发出动作指令,其实是在心的管辖与观照之中;如同司机驾驶车辆,却在交警的管辖之下,该停车就停车,该减速就减速,不能逾越交通系统管理的规则。这样,便好理解身体、大脑和心的关系。

接着,交警按照什么规则管理交通呢?按照交通规范,即是自然规律、法度与制约,这就是因果定律的譬喻了。心所依循的法度法规,即是自然法则。如果我们大脑这个“司机”,乱开身体这辆“车”,不顾心的“交警管辖”,而破坏了因果法则的“交通规则”,当然是会受到“处罚”的。 F0nC1TgTlS5rjelB+SC2dKf9KUmUz5pcRnzg5gTaR3X5H39Nyrid0fWfemZPFR0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