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努力,然后随缘

很多年前我去看朴树的演唱会。朴树说:“十二年了,爸爸妈妈都老了。我养的狗也老了,时常趴在我的膝盖上看着我,仿佛知道不能永远陪伴我。但是,没关系,时间不可怕。”

之后我又读到朴树的一篇文章:“后来,不知不觉地,你开始接受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减法,并乐于见到自己变得越来越少。有一天,你居然发现,在心里的某个地方,你比最年轻的时候还要年轻。以至于你认为,一切才刚刚开始。时间变得不再有意义。各位,时间哪儿都没有去。它是你的幻觉。它并不存在。前几天读到这样的故事——某人善画竹,名满天下。可他的老师对他说:你尚未入门。问:如何得入?答:要在心里觉得你就是竹子。其人乃去,终日站在竹林中。风起。竹摇。其人亦摇。如此十年过去。一日,师往探之,见其在竹林中闭目凝神,随风摇摆。师视良久说:好了,可这还不够,你要忘掉你是竹子这件事。又三年。师复探之,曰:汝成矣。我喜欢这种对待时间的态度。”

读完之后,我的心为之一振。我们非要那么急迫吗?非要那么努力吗?

瑜伽经典《哈达瑜伽之光》中说:“饮食过度、努力过度、说话过度、循规蹈矩(过度)、交往过度、心浮气躁——这六个因素妨碍瑜伽练习,或者使之变得无效。”

“哈(Ha)”是太阳的意思;“达(Tha)”是月亮的意思。哈达,就是太阳和月亮的结合,用中国文化的解释,也就是“阴阳”。《易筋经》中说道:“阳之积而成日,阴之凝而成月。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能使形形色色,化生无穷,始而复终,终而复始,生机遂以不绝。”

努力过度,便是伤害

瑜伽的“三德”指世界的万事万物均有三个属性:悦性、激性、惰性。这么看来,人也是由这三个属性配比而成,看哪个属性比重大,表现得更明显。这有点像股份有限公司,哪个占的股份多,哪个就更有话语权。

比如说,有的人安静居多,总是心平气和,有亲和力;有的人很执着好强,不达结果誓不罢休,给人的感受就有点强势,心浮气躁,给人压力感;有的人呢,懒惰不爱动,多愁善感,杞人忧天,遇到事情总往坏处想,遇到困难喜欢找借口逃脱,给人的感觉是懒懒散散,让人不能信任与托付。

然而,无论是心平气和的人、心浮气躁的人,还是懒散忧郁的人,不是说他的生命属性只有悦性、激性或惰性,而是三种配比里其中之一占上风而已,而且,随着成长境遇和主动修行,人是会改变的,调整觉知,而后练习调动阴阳能量的配比,使身心平衡。身心修炼便是使激性内敛、惰性减却、回归悦性的过程。所以悦性并非排斥其他两个属性,而更像是回到太极图的阴阳鱼平衡运转的状态,这就是瑜伽“整合、联结”的意义所在。

就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从前是激性占上风,也就是激情有余,平静不足,做起事情风风火火,非常努力,争强好胜。当然,这种属性的人,学业和事业往往容易成功,因为努力嘛,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但是,往往会“过度”。什么是过度呢?不知道停下来,脑子里只有这件事、这份工作,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忽略饮食健康、起居休息、陪伴家人等。

所以这种外在事务的忙碌,会使激性品质的人生出更多内在的忙碌。自己的心挂在事情上停不下来,只想马上看到结果。总是很努力,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对其他的人事物不感兴趣,给自己和身边人非常大的压力。我在二十几岁做设计师的时候便是这样,把自己累病了,后来开始练习瑜伽,开启了一个回头向内看的机缘,也就开始了漫漫修行路。习气是那么多年养成的,佛教和瑜伽哲学里叫“业”,不是不能改,但是需要慢慢地、深深地修行。

我开始练习瑜伽,算是比较自律地坚持瑜伽体式和冥想。对于激性品质、爱努力的人,坚持其实是不难的,可是难就难在放松——放松地坚持。这也是我后来认识到的。只有这样,无论我们多忙,内心都有一个观照在,提醒自己抽身而出,而不是一头扎进去忘乎所以,又回到从前急急忙忙的样子。这需要很多时间,慢慢改。

量变总会带来质变,新建立的习惯慢慢地取代旧习气对自己的主导地位,这样一来,相由心生,整个人的外在状态自然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六七年后,无论同学还是朋友再见我的时候,也赞叹我的变化是脱胎换骨的。记得2007年我开始在一个俱乐部教瑜伽,会员们都很喜欢我的课,一个会员特意让她老公在玻璃外头看看她的瑜伽老师,她老公的评价是:“你们瑜伽老师像个仙女儿啊,一看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听到她和我说这话的时候,我都吃惊:一个当初的“女汉子”,怎么就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儿”了!现在想想,是自己通过努力练习瑜伽的那些年,慢慢给自己“降噪”的成果吧。

执着于“悦性”,亦是一种苦

然而,执着于“悦性”,亦是一种苦。2007年我听到人家夸我是“仙女”时,还挺骄傲的呢;现在如果人家说我是仙女,我就得反省反省了。所以,经常有第一次来归零静修小院找我学习禅心瑜伽的伙伴,一见面说我是她们的“女神”。我马上开玩笑说:“不是女神,是女神经病!”果不其然,几天下来她们心里的“女神”和她们一起都落地了。我们该吃吃,该喝喝,该打坐打坐,该瑜伽瑜伽,该玩玩。脚踏实地地生活,比仙女靠谱多了!

时刻觉知自己,不要努力过度,不要松散过度,便是调和的状态。现代社会非常多的成功人士,往往都具有这种激性品质,也就是容易努力过度。虽然他们的成功令人敬佩和艳羡,但是努力过度却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带来巨大的身体内耗和心理冲突,这也是很多人事干得越大,人就越脆弱的一个原因。常听到年纪轻轻的职业人或有头有脸的名人猝死的消息,我们该引以为戒,保持专注,放下执着,不要过度努力了。

用日复一日的修炼训练自己的觉知力,忙而不乱。忙碌的时候,内在要保持静观的心,便可有觉知地忙碌,也更有智慧地看待与处理问题。做事情的时候,全然投入于过程,不要执着结果,便可放松、专注。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个心平气和的忙人,既可以自利,又能够利他;既可以如《薄伽梵歌》所说的“平静地履行职责,对成败不执着”,又可以得到内在知足和幸福的临在感。

过度努力,必是拙力

老话说:“过犹不及。”我和我的吴式太极拳师父孙连城学习拳法这些年,老师给我纠正架子的时候常提醒:“过和不及都不对。”回到中正,才可安然舒适,得圆活之妙趣。练拳是这样,生活亦是这样。一急迫,就被自己的拙力内耗了。

瑜伽亦然。一次艾扬格老师在他的课堂上让一个学生出来做半月式。只见那学生右手扶着地上的瑜伽砖,上身平行于地面,右腿直挺挺地直立支撑在地上,左腿直直地伸展,为了保持平衡,左脚趾紧紧地勾回。她抿着嘴,扭着脸看着她伸向天空的左手。过度伸展带来的紧张,可以从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感受到。艾扬格老师走过去,严厉地拍了下她的头说:“你要用智性去做练习,而不是头脑!”

不论瑜伽的流派有多少种,无高下之分,方法不同而已。就好比不同的乐器弹奏出不同的乐声,但是承载音乐的空间与留白是统一的,是空性的。所以,重要的是通过练习,回归空性的智慧,认识到归零的品质,而不是执着于哪个流派是唯一的正统。

有的人很努力练习瑜伽,可是在待人接物上,眉宇体态里流露的全是分别心与执着心,自己也是不开心的。这同样是“努力过度”的体现。所以艾扬格老师的老师克里希那玛查雅说:“你的瑜伽练习得怎么样,都在人际关系里体现。”

所以“努力过度”会体现在我们的瑜伽、太极练习中,禅坐冥想中,而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上,更是无法掩饰的。我们可以在片刻装出心平气和的悦性状态,可是往往会在生活里,尤其是在自己的爱人、家人面前,让真实的执拗原形毕露,而伤害了我们最不该伤害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执着于修行流派和方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曾不断在这样的分裂状态省视自己。说真的,太难做到了。表里如一,比练成一个瑜伽动作、摆一个状态难多了。这也是我不想当仙女的原因。所以,不论经过什么方法的修行,我们回头看看自己,最简单的是:我的心态有变化了吗?生活中的烦恼减少了吗?

过度的努力,必是拙力。拙力的特点:一是粗大,二是消耗,三是不能内守,四是无法形成定力,也就没有智慧可言了。在瑜伽练习里不断地调适自己,减少在不该用力的地方用力,让身体的舒展成为一种空间的体验,而不仅是线性的拉伸;让气血运转自在,让真力的自现带来心的安沉与放松。化掉拙力,才能体会“抱一守中”的状态,在瑜伽里,在生活里,都一样。

如今,我们的价值观使我们不自觉地生活在追逐中,每一件事都带着明确的目的与期求。当我们达到目的时,从不是享用,而是继续确立下一个目的。这样不停地追逐,即使已经拥有了,却总感到“缺少”。心就这样被惯坏了,只会追逐,很少停下来,享受当下,反观自己,哪怕是一缕阳光、一阵风和片刻的等待。

我们就是太着急了。做每一件事,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只是如花,经历寒冬,顶苗,发芽,长大,沐浴风雨和阳光,到时候就开了。坦然地开成你的样子,就是最美的过程。还记得吗?那个教画者画竹的师父说:“你要忘掉你是竹子这件事。”

努力,然后随缘。 FCunSv2EY8TOGECQlioi/azB7j/AKjkjuOHdQdDW3PlUXtVYOWkNQpTptu0jd6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