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差异为师

我们接近他人时,很快就会发现,他们的情感现实跟我们的并不完全相同。这时,我们就会争论谁是“对的”,通常这种争论会让我们一直陷于痛苦中。

以下是一段由情感现实不同而引起的冲突:

罗恩的家庭很注重成员之间的忠诚度。他的父母是违背父母之意结合的,所以经常感觉孤立无援,他们都认为,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们,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多,他们都认为,他们要彼此支持以对抗每一个外人,因此,罗恩的家人都有一种共同的信念,“如果你爱我,那你就会容忍我所有的缺点。相应地,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也会容忍你的所有缺点。”

而罗恩的妻子普莉希拉生长在一个关系融洽的家庭,他们的感情都是公开表达的,有时候还说得很大声。家庭成员之间是相互帮助和改善彼此,以让彼此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盲目地维护彼此。他们认为,“如果你爱我,你就会给我建设性的意见,帮我改正错误,而我也会为此而努力。我也会为了爱你,在我认为你能够接受时给你建设性的意见。”他们的这种家庭观念也延伸到了子女交往的异性身上,如果子女们认识的异性也希望能融入他们的家庭,那他们也应当能接受家人的批评。

罗恩和普莉希拉对彼此很有好感,罗恩认为,普莉希拉很热情,很有魅力,而普莉希拉认为罗恩很独立,很有主见。普莉希拉很看重这一点,因为她发现她难以摆脱家人,总是会受到他们的约束。

不过,现在结婚多年,罗恩和普莉希拉都很难过,觉得彼此不合适。普莉希拉做出自认为是有爱的行为时——如指出罗恩要怎样才会在工作中做得更好,指出孩子们为什么不太关心罗恩时——他做出的回应就像是受到了攻击一样。

罗恩认为,她提出批评和建议就是想要伤害他,否定他,尤其是,如果她在关系亲近的朋友们面前批评他,他就会很尴尬,就像被她出卖了一样。而每一次她努力表现关爱和支持的时候,都会指出罗恩可以改善的地方,这样他就觉得很受伤,好像她做得很无情、很刻薄一样。她也会开始担心,罗恩不是真的爱她,因为他没有告诉她,她应该怎样做,他才会满意。

因为罗恩和普莉希拉接受的观念是各自不同的家庭灌输给他们的,所以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按自己以为正常的表达方式去表达爱的,但他们却都将彼此的行为当成了对方不爱自己的表现。

他们的冲突是因为他们彼此对指出伴侣的缺点的观念不同而引起的。罗恩认为,普莉希拉想要改正他的缺点的习惯很伤人,让他觉得她心里没有他,不爱他,他还认为,她的批评会威胁到他们的关系。而普莉希拉则认为,帮助罗恩改正缺点正是她深爱他的表现,罗恩不纠正她的缺点,她就认为罗恩不关心她。

罗恩和普莉希拉都是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接受这些观念的。他们都觉得,质疑和否认他们的观念就是在批评、指责自己的家人。

从伴侣的不同观念中学习的指导建议

这不是一场可以很快结束的分歧之战,努力证实谁是对的并不能解决问题。罗恩和普莉希拉要怎样处理他们之间的分歧,而不因这场冲突而彼此疏远呢?如果你们有这么大的分歧,那你们怎么能共同生活下去呢?

解决的办法就是,开发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彼此尊重各自独立的情感空间,允许彼此保有自己的看法,让他们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这种办法有11条指导原则,本书后文将对此进行详述,也能够让你们互相认识你们彼此的不同之处,而不是为这些不同而冲突吵闹。

1.在肯定和信任自己的情感现实的同时,要承认每一个人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和体验周围的世界(他们自己的情感现实)。

你们彼此都尊重各自的情感现实,而不是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当作唯一的真理。一旦你们开始争论谁是对的,或者认为对方是不理智的、受到误导的、情绪失控的,那么你们就只会无休止地争论下去。

你们的感受和情绪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你们自己观念和看法的一部分,但如果你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引发这些感受和情绪的事件,那么,这些感受和情绪就会很快发生改变。

那么,首先就该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即你们对同样的事情的感受和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你们必须接受,对方的感受和体验是遵循他们的情感现实规律的,是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而得出的,这些感受和体验并没有什么问题。

虽然我们许多人能够很理性地接受这种观念,但我们大部分人内心里是难以接受的。

2.跟他人相互坦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而不要去挑别人的错处。

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可能正适合我们自己,但却不太适合他人。我们选择看待事物的立场,但无须让其他人按我们的立场去看待事物。我们要能够不再这样认为,别人赞同我们就是在爱我们,也要不再这样认为,如果他人跟我们的看法不一致,那就是他们不爱我们的表现。

第5章介绍的指导原则就是,让大家用一种新方式去沟通交流,接受彼此的不同观念。这里介绍的一个概念即“回应能力”——也就是对他人做出反应的能力——能让我们识别和避免植根于指责或批评的沟通方式。要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应该要认识到,虽然我们有自己的感受和观念,但我们并不完全明白自己的感受和观念,相反地,我们总是就自己的感受以及感受产生的缘由进行解释和说明。即便他人的沟通方式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也要理智地选择自己的回应方式。

3.倾听既要用脑也要用心,即便你仍然不同意他人的看法和观念。

当我们与不同情感现实的人发生冲突和矛盾时,总会有遭到威胁或者害怕的感觉。我们会将他人当作与自己观念不容的异类,认为对方的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我们经常会这样说:“你总是不改变自己”“那样做才是真男人”。我们甚至可能将对方当作挑衅者,当作想让我们走上邪路的坏蛋。

如果我们将对方视为对手或敌人,我们就会让这种观念成为自我证实的预言。因为我们的观念狭隘,所以我们只会去关注他人身上令人不满的特质,我们会做出让他们体现出这些特质的行为来。通常,我们都认为,我们的痛苦就是我们认为让我们痛苦的人造成的,他是一位残忍的对手,事实上,这位残忍的对手也是我们自创的。

还有另一条途径:学会用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至少从某种程度上体验他人经历的能力。这能帮你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观念,但这不意味着你能取代他人的位置,你只是能够自己体验站在他人位置上是什么感受。同理心让我们进入了我们所爱之人的情感现实,因此即便我们有不同的态度观念和情感,我们都会有同样的经历体验。

第7章总结了基本的倾听技巧,特别是积极倾听的技巧,这种技能让你在肯定自己观念和立场的同时,接受他人的情感现实。如果这些技能将我们带进陌生的世界里,那至少我们是跟我们所爱的人同行的,而且对方是识路的。

4.学会辨识那些让矛盾冲突升级的行为,设定彼此都能接受的规则来限制这样的行为。

冲突,尤其是伴侣间的冲突,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就爆发了。令人悲伤的是,这些冲突和争吵可以升级到让双方都感到受伤、愤怒、被抛弃的感受和情绪。

冲突和矛盾不全是自然而然地失去控制的,它们之所以升级恶化是因为当事双方做出的行为不当,甚至这种升级也是可以预测的。当事双方都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就像是要报复别人所说所做的一切一样。事实上,这也就是说,当事双方都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第8章里,我们将了解到怎样预测冲突何时升级,并探究那些能让矛盾冲突终止恶化的行为。

5.用解决问题的态度说话,说:“我们有个问题”,而不要说“你就是个问题”。

许多人开始解决问题时都抱着这样的观念,就是自己的伴侣是解决问题的障碍所在。如果双方都将对方视为对手,那么就很难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只要抱着“我们遇到了点问题”的态度,双方就能够尽可能地去找可以考虑的替代解决方案。

第9章介绍了解决问题的步骤。这样的步骤能让你们关注“我们”,而且还表明了达成一项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的基本条件。

6.寻找伴侣观念的积极面,即使伴侣反对你认为重要的事情。

生活中绝大多数艰难的抉择并不是好与坏的抉择,而是在两种相互冲突的好的东西中选其一。例如,接受另一个城市里的职位可能会对你的经济状况有利,并促进你的职业发展,但获得这些利益的代价是,你需要牺牲你和你的孩子在现在居住的社区中建立的人际关系。升职是好事,而你曾经建立的人际关系也很棒。

这也让许多抉择变得艰难:你必须决定,哪一种好事比其他的好事更重要。我们真正的抉择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哪种选择是最重要的。通常,我们都会同意,这些事情都很好,但我们各自却对哪一种更重要有自己的看法。

这些抉择被称作价值抉择,因为需要我们权衡各自所重视的不同事物,这些抉择通常都会升级到该怎样花钱的问题上。我们现在享有的事物究竟有多重要,为将来存钱又有何意义呢?多花点钱买一辆好车真的值得吗?还是我们应该只花适当的钱买一辆能用的车?

伴侣之间的许多冲突都涉及这种抉择问题,我们所喜欢的选项反映了我们在特定情况下对最重要的东西的理解,每一次抉择都需要把握两种或多种好选择之间的平衡。

我们争论该做什么抉择时,通常都将自己的伴侣视为反对我们认为正确的观念的对手;相应地,我们的伴侣也会觉得我们低估了他们的选择的价值和重要性。处理价值观念不同的问题的关键原则在于,要认识到你的伴侣不是在跟你唱反调,你跟对方只是对事物的重要性有不同的看法而已。

7.找寻你们都赞成的新方式去看待现实。

我们遭遇任何事情时,都会按照自己的看法、观念和情绪去理解这些事情。我们通过自己内心的观念和看法“框定”情境。

我们感知经历的旧方式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约束,它们会让我们无法探索和利用自己的能力,无法让我们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抉择,它们甚至也是伴侣们因各自情绪和情感爆发而使感情陷入僵局的元凶。

如果你和你的伴侣冲突不断,你可能要打破框架,重新“定义”你们的状况,找到另一种方式去理解它,让你们接受彼此的情感现实。

8.根据需要重构人生故事,创造新的选择,释放能力。

改变你生活的方式之一就是要修改你的人生故事,通过寻找与你现在对生活的思考方式相矛盾的过去事件,你也许能够找回自己的一部分,并重构一个新的人生故事,既能满足你的情感现实,也能满足你伴侣的情感现实。你可能会发现,你能够以一种以前从未想过的方式做出不一样的行为来。

9.审视自己的自我对话,确保它对你有意义,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修改。

我们内心里都有一个声音评论自己的所作所为,好坏都有,心理学家将这种内在交流称为自我对话。从小我们就从父母和其他成人那里了解到我们大部分的自我对话,有些自我对话很适用于我们,有一些则约束了我们的行为,不适用于成年后的我们。大部分的这种自我对话都是消极的,改变你内心消极的自我对话,就能够有效改变你对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包括你对待冲突的态度和做出的行为。

10.了解人格的不同方面,让它们相互对话。

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个性特征是单一的,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们觉得自己精神分裂的事情,好像我们的内心里住着两个个性完全相互独立的自我,我们甚至会这样说:“我脑海中的一个声音叫我继续前行,勇敢去做,但总还会听到另一个声音提醒我谨慎小心。”

解决因不同的情感现实引起的争端,我们需要学着认识自己个性的不同方面,并确认在特定的时间里,哪种个性是占主导的。在第14章中,我们探讨了人格的动态变化,这可能是我们为什么会有特定的情感现实,以及为什么我们觉得有必要用我们的方式来捍卫它的根基。

11.接受差异,让关系更加丰富多彩。

当我们寻求两性关系的真理时,我们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就能成为我们彼此的教材。在认识和了解对方的不同观念时,你们可能会发现关于如何处理情感问题的一部分事实真相,但迄今为止,在这一方面并没有什么“真理”可以适用于解决任何问题。即便你们遭遇了不同观念带来的问题,只有跟对方一起去探索,才能够巩固你们的关系。

这种共同探索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当你将他人的看法观念与自己的看法观念糅合起来时,对方可能也会找到能够提高你们生活质量的真理。

寻找那些新的理解现实的方法和原则,让你们能够接受并容纳彼此的看法观念和感受。最后,当你们能够达成统一意见,将你们彼此的看法观念糅合成“我们的”看法观念时,你们的冲突就能够终止。这样,你既尊重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也尊重了你伴侣的想法和情感。你们将你们的不同之处当作了老师,让你们更深入地理解彼此,对彼此的爱也更深刻。

接下来的每一章都介绍了一条指导原则,某些章节还介绍了需要实践才能掌握的相应技巧,这样,也是另一种将差异视为学习的机会。

总结

争论究竟谁对谁错,这个过程通常都是冗长而令人痛苦的。我们只有采取新的沟通方式,尊重彼此的情感现实,尊重彼此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彼此毫无顾忌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纷争才能得以解决。 CdEnABa94rTCTezpwo9omPnaP8roG0OQI1zT+w3iTDBbEqo9KORHlbIug/oLkx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