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正文之前,我要由衷地感谢拿起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们。
谢谢大家!
我在美国住了一整年,从一九七一年的九月到次年的九月。在此期间,我写了许多文章寄回日本。文艺春秋把这些文章汇编起来,便有了这本书。
那么,《爱你的恰克》这个书名是怎么来的呢?还是先给大家交代一下吧。
“恰克”算是我的绰号,那这个绰号又是怎么来的呢?有人“造谣”说,是因为我太爱说话了,最好在嘴上装一条“拉链” ,就是平时装在背包上的那种,于是大家就叫我“恰克”了,但真相并不是这样。
“恰克”怎么就成了我的绰号呢?这要从很久以前说起。在考NHK广播剧团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让考生朗读文章。我也不知道该读什么才好,就把各种各样的书翻了个遍,最后选了芥川龙之介的《河童》。
为什么挑中了这篇呢?因为这部作品里出现了好多河童,其中有一只很聪明的河童叫“恰克”。虽然是男河童,但我觉得他一边发出“恰克恰克、恰克恰克”的声音一边说话,很有意思。
可能是我的朗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大伙就开始有意无意地用“恰克”来称呼我了,不过在那个时候,“恰克”还没有发展到绰号的地步。只是“黑柳”这个姓氏的日文发音太拗口,所以大家才想换个法子叫我。
我的名字是“彻子”,小时候总有人叫我“铁瓶”寻开心, 让我很难受,所以我总想着,要是能有个“铁瓶”以外的绰号,那该有多好啊。
就这样,我考上了剧团,成了NHK的专属演员,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培训。
班里大概有十三个学生,每天都要上课,从早上十点上到傍晚五点。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坐在老师旁边。
为什么要坐老师旁边呢?因为我要是坐在离老师比较远的地方,就会忍不住想和邻桌的人说话。
换句话说,我太了解自己了,才故意挑老师旁边的位子坐,创造一个“绝对没法说话”的环境,心想这样就能埋头学习了。
我偶尔也会搞一搞恶作剧,比如把老师桌上的怀表调快十五分钟左右,让他早点下课,等上完课再把时间调回去,弄得老师事后特别为难。
言归正传。其实坐在老师旁边的时候,我还是会和远处的朋友说话。老师再怎么“嘘”都没用。
当时我有一个椭圆形的皮质笔袋,边缘装了一圈拉链。现在这样的笔袋随处可见,但那个时候还是很稀罕的新产品,大家都很羡慕我。
一天,老师又“嘘”了一声,可我的朋友还是不停嘴。于是我用牙齿咬住那个椭圆形笔袋,一边“唰”地拉上拉链,一边对朋友说:
“恰克!”
打那以后,“恰克”就彻底成了我的绰号。说话的明明不是我,可“都怪我话多”的传言就这么深入人心了。
啰啰唆唆说了这么多,总之这就是我绰号的由来。
只是我现在也上了年纪,所以大家见到我基本都喊“黑柳女士”。其实《爱你的恰克》这个书名原本是插画家和田诚先生为我写给《话之特集》 的稿子拟定的题目。我觉得它和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很合适,就借过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