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将威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为禁止而令行?”

太公曰:“将以诛大 (1) 为威,以赏小 (2) 为明,以罚审 (3) 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其当路 (4) 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 (5) 、马洗 (6) 廄养 (7) 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alt
【注释】

(1)诛大:诛杀地位崇高的人。

(2)赏小:奖赏地位低贱的人。

(3)审:详明、审慎。

(4)当路:担当要职,掌握大权。

(5)牛竖:牛僮。竖,僮仆。

(6)马洗:马夫。

(7)廄养:养畜者。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主将怎样树立威信,怎样严明军纪,怎样做到所禁必止,所令必行?”

太公回答说:“主将以诛杀地位高的人来树立威信,以奖赏地位低的人来严明军纪,以公正的惩罚来做到令行禁止。因此杀一人能使三军震慑的就杀之,赏一人能使万人欢喜的就赏之。诛杀,贵在能施于地位崇高之人,奖赏贵在能施于地位低贱之人。能诛杀那些高官显贵,就说明了刑罚能及于最上层;能奖赏到牛僮、马夫等饲牧者,说明奖赏能达到最下层。真正做到刑罚能及于最上层,奖赏能达到最下层,说明主将的威信树立并且能贯彻上下了。”

【心得】

作为三军统帅,怎样树立自己的威信?怎样体现自己的廉明?怎样做到使全军令行禁止?姜太公认为,这主要是怎样严明赏罚的问题。

赏罚最容易掺杂个人的因素,对人不对事,不能做到论功行赏,以罪量刑。一般的情况是惩罚不加于地位崇高之人,奖赏不施于地位低贱之人。这样,赏罚就失去了应有的公正和严肃,失去了赏功罚罪、惩恶扬善的积极意义。面对这样的赏罚,地位高或与主将有私恩的人,就不会严格要求自己,甚至渎职犯罪也有恃无恐;地位卑微或与主将有怨的人就会了无建功立业之心,不愿努力杀敌。如此一来,整个部队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削弱。

所以,太公主张“刑上极,赏下通”,这样一来,主将的威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有谁还敢有恃无恐,玩忽职守;又有谁会不努力效命,誓建功勋?

赏罚都是为了严明纪律,激发士卒奋勇作战。统御者要把着眼点放在激励部属这一最终目的上。古代将帅为达此目的,往往在执行赏罚时,注重“诛大赏小”。

“诛大赏小”历来受将帅的重视。因为,如果主将能够在全军将士面前做到“诛大赏小”,就在事实上表明了军法的威严和主将坚决执法的至公之心与明察秋毫的至诚之心。使将士不敢稍有疏犯,又使将士内心悦服,“无心谓小者尚无遗赏,则肤功岂肯忘心?”

历史上孙武杀吴王宠姬,一下子慑服宫女;司马穰苴斩庄贾,使敌为之却步。都说明了,诛杀那些违反法纪的有影响的人物的巨大作用。试想,如果只对一般士卒施以极刑,而那些位高权重者违犯军法却不处置,怎么可能使全军震动呢?唐代明将高仙芝部下的节度判官封常清执法严明,高仙芝乳母的儿子郑德诠官居“郎将”,凭他和高仙芝的特殊关系“威动军中”。当他违反军纪时,封常清令左右将其押来,叱责道:“郎将安得无礼?……须暂假郎将死,以肃吾军。”关起门来将其杖死,面朝地拽了出去,以肃军纪。高仙芝妻及乳母在门外求情,不能得逞,告到高仙芝。高仙芝大吃一惊,却因封秉公执法而不敢发作。军中莫不股栗。

吴起极力主张奖励有功。每次战后,魏武侯就在宫廷设宴,上等功坐前排,并使用贵重的器皿,食用整只的牛、羊、猪三牲;二等功的坐中排,器皿次一等;没立功的坐后排,没有贵重器皿。赏赐有功人员父母妻儿,使之得到乡里尊重。3年之后,秦国出兵,临近百何,魏国士卒听到这个消息,不等将使命令,自动穿戴盔甲奋起抗战的有上万人。

“诛大赏小”都只是在少数人身上实施,处理好坏,对全局影响极大。因而,要慎之又慎。抓住典型,牵一发而动全身。罚,要先从上面的违纪者开始,上不正,无以正下。赏,重点放在第一线立下汗马功劳的小人物,以鼓舞士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诛”和“赏”是统御手段的两个方面。是手段而非目的。还要有其他方面的手段相配合,教育部属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将帅本身要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身教。

赏罚关系着全军的军心、士气和战斗力,运用得当便会产生巨大的功效;运用不当,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WdTcZ8xGORqbCZp+vtoFORogD3ratPPodgFl0z1ONKDiPsGJFh6+lWjcqOb0Bn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