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且看陕北好江南

5月里,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树木下已出现黑乌乌的浓荫,海棠开出白花花的花朵。第一次播下的谷子,已长出茁壮的嫩苗。

一个睛朗的日子,王震旅长陪着朱总司令,骑着马来到了。他们从孙家砭开始,沿途视察新开的土地,一阵儿策马前进,一阵儿下马步行,边走边看地来到了金盆湾。

为了招待总司令,陈团长派通信班的同志,到窑门前的小渠里去捉小鱼,另几个人到附近的山沟里,去采野芹菜。总司令在窑门口坐下后,一边听汇报,一边慈祥地笑着,并不时地点头,就象老朋友们在一起谈天似的。

总司令总是笑着,谈着南泥湾的美好远景。他离开指挥所,又找了好几个干部和战士谈话,征求他们对建设南泥湾的意见。他又向战士讲解了“屯田政策”的伟大意义。说:“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的‘自己动手’‘发展生产’的伟大号召,不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有其更深远的意义。边区地广人稀,只有150万人口,这么多机关部队,都要靠人民负担,怎么行呢?一定要把生产运动搞起来。”

南泥湾有群山环绕。一望不断的山峦,恰象海洋里波涛起伏;有密林大树,吃不尽的野果:野杜梨,一颗象一撮果子酱;甜美多浆的野葡萄,还有山里红,野林檎……大树可以作梁作柱,作建筑木材。纯朴的农家,家家呈现着一种安乐气象;妇孺老人都吃得红红胖胖的,透露出饱暖健康的颜色;树边散放着牛羊,屋顶窑前堆放着鲜红的辣椒,金黄的包谷,硕大的南瓜。军队和人民象一家人似的亲切,这里是繁荣而又热闹的,象朱总司令说的,是“花花世界”!

八路军到这里屯田,是一个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自己动手,从榛莽丛里开出道路。曾露宿野餐,在荒山坡上开窑洞,盖房屋;从烧石灰,烧砖瓦,伐树解板,安门窗梁柱,以至钉头木楔,置备桌椅家具,无一不是自己动手,终于有了安适的住处。住处安置未完,就开始垦荒种田,朱总司令说:“生产与战斗结合”,这开荒正是一场剧烈的战斗;征服自然,而又改造自然。

开荒计划,每人六亩,随后变成群众突击、竞赛运动。两位团长的手上两次三番地磨起了泡,一连、九连出现了一天开荒五亩的劳动英雄。最后纪录打破到这种程度:每人平均开到二十亩、三十亩!走到无论那个单位听听,都是一些惊人的数字;二营一个连开二三千亩,保证一天是一亩八分到二亩。

现在的南泥湾:上下屯直到九龙泉,一连一二十里都是排列整齐的窑洞,窑里窑口用石灰粉刷得雪白。列在山脚下的房屋顶泥上了白垩,或盖了青瓦;一条山沟,成了宽阔绵长的街衢。山沟溪流的两岸,自然修齐的树行,伸展着清幽的林荫路。另一处有造纸厂、木工厂、铁工厂。造纸厂,用马兰和稻草造纸,足够战士学习及办公应用,还有多余的用来换书报读物。木工厂里造着精致坚固的桌椅、风车、纺锭;铁工厂,造铁铣、镢头、各种农具,也打锋利的梭标,给群众以保卫边区的武装。又一处有闹市,30户至60户的商家,有合作社,也有私人营业。他们每天早晨把街道扫得干净利落,熙来攘往的军人和农民,亲切地招呼着,呈现出一种蓬勃活泼的气象。——就在这里,映入眼帘的一座楼房,那是一座休养所。建筑都照科学方法:壁炉、阳台、通气道,各种设备都有。这是屯垦的战士自己动手为休养员建造的,从设计,取材,烧砖瓦石灰,到垒墙架柱,铺地板,安门窗,完全出自战士的双手。这是革命战士爱护自己阶级战友的表现,是精神、行动和团结一致的典型。

现在的南泥湾:水地种稻,旱地种麻,种菜蔬,种烟叶,山地种谷子、糜子、洋芋、杂粮。还没开垦完的水草丰茂的地方,就是天然的牧场。稻田傍着清溪,一路蜿蜒迤逦而去,恰似用黄绿两色刺绣而成的地毡。沉甸甸的稻穗,已吐露了成熟的颗粒。论麻,只“美洲部”就种了四千亩,麻子可收350石至400石,估计榨油2万斤,食油灯油足够全部自给。二营种的,每个战士可分5斤麻,足够打三四双草鞋。论菜蔬,长得茶碗般大的大宗洋芋不算在内,只南瓜、辣椒、茄子、西红柿,每班战士门口都红红绿绿堆满了。其它秋白菜、萝卜、葱,细致些的如芹菜、芫荽,茴香,还都长在地里,贺营长说:“战士们一个班象一个小家庭,除了全团、全营大家种植而外,他们还各有小单位的经营。利用整训闲暇,分工劳动,你种烟,我种辨椒、西红柿,他种地瓜、甜瓜。我们战士今年每个人吃了20个西瓜呢……”另外1个团里,战士吃西瓜没有这样多,每人吃了14个,但每人却又外加了1筐甜瓜!

谷子、糜子是部队的主要食粮,自然也是主要的生产任务。因此在南泥湾,只要抬头一望,满眼都是谷子、糜子,亩数是没有方法确切统计的。谷子长的好,大都是齐腰那样高,穗头大的有一尺六寸,普通的在1尺左右。糜子稍差,因为正当应该除草的时候,部队开到前方,以致失了农时。但估计收获,成绩还是可观的,某营42个劳动英雄,每人可收8石粮,在营部整修了可盛1800石的米仓。今年部队粮食全部自给是绰绰有余的。目下,各部门准备秋收已鼓起了热潮,处处都预备齐了扁担、绳架、镰刀;修好了筐篓、地窑、仓库(仓库怕遭老鼠,都填了石灰,又铺了木板;粮食怕潮湿生霉,仓底下特别预备了火坑)。一个战士王子耕在他们班的墙报上写着:“秋收要注意两点:不要糟蹋一粒粮食,用突击精神来完成……”从这里可以看出战士对秋收的热忱和信心。

农业生产外,还有工业生产。捻羊毛线在普遍经常地进行着,每捻是40丈到80丈,每斤按成品质量,分别分给40、100到200元的奖金。每人缴了4斤羊毛的毛线,到今年阳历年底,就可都有一身黄呢子军衣。此外,织麻,编筐、打草鞋,用桦树皮制玲珑的饭盒、菜盒、墨盒,战士们各有熟练的技巧。

除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还有畜牧。部队单位附近,常常有成群的牛、羊、马不系辔,就那样无拘无束地啃草、喝水,用尾巴打着蝇虻。关于养猪,这里部队研究出了最好的科学方法:猪卧的地方要干燥,特别打了窑,铺了木板;散步的地方,大小便的地方,喂食的地方,都隔了木栅栏,分得清清楚楚;为了防备狼和豹子,周围又打了土墙。因此,猪也能保持它应有的清洁,不瘟,不病,一天喂三顿食:酒糟、糠秕、剩饭、剩菜、碎洋芋。架子猪每天可长4两肉,现在军队首长又提出号召:今年年底要做到战士1人1只羊,2人1口猪,10人1头牛。张团长说:“我们一定要完成!”有人惊讶地说:“这不成了‘地主老财’了么?”是的,这是革命“地主”,建设的是革命家务。这地主,不剥削人,用地利,和自己的劳力,白手起家,大家享受,真是再好也没有!每个战士,节约储蓄,加入军人合作社的,30元一股,常常有人入到30、40股呢。过中秋节,每人吃到半个西瓜,3个月饼。

其实,八路军在南泥湾,生产还是次要的,但已做到了全都自给,衣食住行,不要群众一粒米,一寸布,还反过来帮助群众,保护群众,成了古往今来世界上少有的军队。它主要的还是整训与教育。关于习武,营房附近,处处都是靶场,投掷手榴弹场。靶场里从早到晚都有步枪声,机枪声,战士普遍打起靶来都是十环、八环,特等射手,更是百发百中。投掷场里,也是从黎明就有人拿了手榴弹练起,连文书、炊事员都参加。掷得又远又准的投弹手,各单位天天都有出现。在文化教育方面:每个战士都要识字,学文化。战士差不多都能写日记,有很多能听讲记笔记。学习模范朱占国同志就在这里。随便拿一个战士郭文瑞的“练习写作”的本子来看,就可以发现这样简洁朴素内容具体的文字!

卫生员高苏文同志,入伍前不识多少字,可是他对学习很虚心,特别是在开始生产以来。

上山劳动时,大家都休息、吸烟,他一个人坐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书。手里还拿着一根小棍在地上画字。不认识的字就把它记在小本子上,回到家脸也顾不得洗,就向指导员问字。

劳动一天够疲劳了,夜晚他还在灯光下面写日记。从开始生产到现在,他的日记从没间断过。

他已经读完了很多青年读物:如怎样把庄稼种好,地球和宇宙,小尾巴的故事,临机应变、水等等。

他现在已识了2000字。日记写得通顺。他的学习是在一天一天地进步着。

“当了三天八路军,什么都学会了。”副团长说。的确是这个样子。在一个班的墙报上有一张画,题字是“擦试武器,打击敌人!”竟也画得极生动有力呢!在部队里文盲是肃清了的。

更真切地说,八路军生产、教育、解决供给,提高技术质量,更大的目的是为了战斗,那战斗是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在敌人后方,抗击敌军伪军,八路军是常胜军,是世界闻名的武装,日本强盗听了常打哆嗦,在这里,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了保卫边区,保卫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它更表现了忠贞与英勇。

此时的南泥湾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遍地是庄稼

到处是牛羊

……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khGlO+Aoo0qyVtneYHjmHULPhoTkM86hyk2wpZIWDjb+0F2TOevc/6M/92n3TZ3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