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企业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所以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体系。
企业的人力资源可以划分为三类:奉献者(贡献大于回报)、打工者(贡献等于回报)和偷懒者(贡献小于回报)。在正常情况下,无论偷懒者、奉献者和打工者贡献多少,他们都应该得到与贡献相匹配的回报。而在一个不好的机制下,当奉献者老是吃亏时,他就会反思,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怀疑,进而减少自己的贡献,使贡献与低层次回报相等,他就变成打工者。同样,打工者也会向偷懒者转变。结果是,奉献者变成打工者,打工者变成偷懒者,最后大家都偷懒了,没有付出和贡献。
可见,企业要建立“让奉献者不吃亏”的薪酬激励体系,而要让奉献者不吃亏,就必须确保薪酬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相匹配。
当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目标不匹配时,企业的发展就有可能和个人的利益不一致,甚至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相冲突。如此一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就缺乏有力的保障。
在华为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95年,分别负责上海和新疆的两位办事处主任销售同样的产品,但两人的业绩天差地别。当时,恰逢国家大力发展农村通信,再加上华为早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为新疆区域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新疆办事处主任在短期内就能创造出高业绩。而上海市场当时被国际电信巨头所占据,市场竞争激烈,华为的产品一时难以进入,这就导致上海办事处主任在短时间内业绩较低。根据当时华为的薪酬体系,两个办事处主任在当年的薪酬可能会相差20万元。这种反差造成的结果是,上海市场是公司最想突破的市场,但承担战略责任的办事处主任却拿不到钱。这就反映出当时华为的薪酬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公司战略之间存在着深层矛盾,是不匹配的。
1997年,在咨询公司HAY(合益)的帮助下,华为导入4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Position Evaluation System,职位评价系统;Pay Administration System,薪酬管理系统;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职业训练系统;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绩效评价系统),建立起以职能工资制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并逐步形成了“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的薪酬管理16字方针。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华为更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持续改进完善薪酬体系,以不断增强薪酬的市场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可见,薪酬战略作为薪酬体系设计的行动指南,是需要与企业战略目标对齐的。
管理的目的是创造效益,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而薪酬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中的关键模块之一,其目的也是通过影响员工的态度与行为,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过,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战略,企业应该制定与自身战略相匹配的薪酬战略,以构建合理且有效的薪酬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