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封
上大人书
——正德七年(1512)

寓都下 男王守仁百拜,书上父亲大人膝下:

杭州差人至,备询大人起居游览之乐,不胜喜慰。寻得书,乃有廿四叔,■■■■■■固自有数,胡乃适稽山 时,信乎乐事不常,人生若寄。古之达人所以适情任性,优游物表,遗身家之累,养真恬旷之乡,良有以也。伏惟大人年近古稀,期功之制,礼所不逮,自宜安闲愉怿,放意林泉,木斋 、雪湖 诸老,时往一访;稽山、鉴湖诸处,将出一游。洗脱世垢,摄养天和,上以增祖母之寿,下以垂子孙之福,庆幸,庆幸。

男等安居如常,七妹当在八月,身体比常甚佳。妇姑之间,近亦颇睦。曰仁考满亦在出月初旬,出处去就,俟曰仁至,计议已定,然后奉报也。

河南贼稍平,然隐伏者尚难测;山东势亦少减,而刘七 竟未能获;四川、江西虽亦时有捷报,而起者亦复不少。至于粮饷之不继,马疋之乏绝,边军之日疲,流氓之愈困,殆有不可胜言者。而庙堂之上,固已晏然,有坐享太平之乐。自是而后,将益轻祸患,愈肆盘游,妖孽并兴,馋谄日甚,有识者复何所望乎!

守诚妻无可寄托,张妹夫只得自行送回。大娘子早晚无人,须搬渠来男处,将就同住。六弟闻已起程,至今尚未见到。闻余姚居址亦已分析,各人管理,不致荒秽,此亦了当一事。

今年造册 ,田业之下瘠者,亲戚之寄托者,惟例从刊省,拒绝之为佳。时事如此,为子孙计者,但当遗之以安,田业鲜少,为累终轻耳。赵八旧近因农民例开,必欲上纳,阻之不可。昨日已告通状,想亦只在仓场之列。不久,当南还矣。

九弟所患,不审近日如何?身体若未壮健,诵读亦且宜缓,须遣之从黄司舆游。得清心寡欲,将来不失为纯良之士,亦何必务求官爵之荣哉!

守文、守章,亦宜为择道德之师,文字且不必作,只涵咏讲明为要。男观近世人家子弟之不能大有成就,皆由父兄之所以教之者陋,而望之者浅。人来,说守文质性甚异,不可以小就待之也。

因便报安,省侍未期,书毕,不胜瞻恋。

闰五月十一日,男守仁百拜书。

释读:人生若寄 事上磨砺

这封家书与上一封时间相隔不久,不同的是,一切开始有了转机。信中,王阳明得知父亲的游览之乐,一面“不胜喜慰”,一面也感慨“乐事不常,人生若寄”。他为父亲高兴,也为生命的流逝有些许的感伤。他说古人能顺遂性情,出离红尘,把名利抛开,过淡泊闲适的生活是有原因的,他羡慕这样的生活,也让古稀之年的父亲,不要再操心家族琐事,若能在游乐中颐养天年,真是太庆幸了。

山林清幽,悦目娱心,少尘世之纷扰,扑鼻无浊气,入耳无噪音,父亲此刻的生活,正是王阳明所向往的。阳明一生喜山水之乐,带学生外出时也常讲“孔颜之乐”,他曾说“乐”是圣学的本体,也反复强调“常快乐是真功夫”。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快乐中枢是上各种瘾的根本原因,这从科学上辅证了把“乐”当作圣学本体是有人性依据的。西方伊壁鸠鲁一派主张“快乐是至善”,王阳明则以解放自然天性的快乐为起点,又以高尚至善为归墟。致良知也是找大快乐,是让生命变成欣悦的灵魂的功课。王阳明讲学搞的是以“乐”为本的意术教育,据学生回忆,他“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之间”。每逢月夜,与学生牵臂上山,环龙潭而坐,彻夜欢歌,饮酒赋诗,百十人“歌声振山谷”。

王阳明这种诗化的、审美的教法,重在改变学生的性情,变化气质,随地指点,快乐随心。难怪王阳明的弟子栾惠在《悼阳明先生文》中,用“风月为朋,山水成癖;点瑟回琴,歌咏其侧”来总结其师的一生。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 更是极力发扬这种“乐”,以活泼、快乐与自然三个观念为讲学宗旨。牟宗三 先生曾评价:“这种活泼、快乐与自然是从现实的牵连束缚中解脱出来的第一步功夫,也代表第一阶段的浪漫精神。人须能从现实的牵连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大觉悟,大洒脱。”

龙场大悟后,王阳明正是以大洒脱的状态重返仕途。虽然这封家书里,我们还是能看到他的诸多牵绊。而所谓“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坠;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王阳明是大开大合,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业,善良出能力,依良知最终建功立业,这正是王阳明的伟大之处。

而正值壮年的王阳明,在这封家书中却也流露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叹。他之所以会说“乐事不常,人生若寄”,大抵是因为一次性的生命,让所有“乐”的背后,都带有不可重复的悲凉吧。

这封家书的后半部分,我们看到的王阳明是一个事事关心的大家长。先把妹妹和妹夫的状况向父亲汇报,又为弟守城的妻子想办法解决容身之地。再询问九弟的病情,兼谈守文和守章两个弟弟的学业问题。他希望父亲不为家事操劳,而自己作为一个掌家的大兄长,便把所有责任扛了过来,事无巨细地为家族每个人的发展殚精竭虑。身在千里之外,也要为家族田地的安置分配献言献策。作为家族顶梁柱,王阳明在家书中不落下任何一人,都要安排妥帖。家族要想兴旺,必得有人如此细致地管理。王阳明有能力,有担当,依良知而行,才换来家族和睦,家业不荒。今天,我们经常听闻有家族成员之间争家产、闹矛盾、打官司的情形,大都是因为家族中缺乏担当、调解之人,各为己私,最后家不成家。

家书中,阳明询问九弟病情时,期望他能清心寡欲,将来也可成为纯良之士,不是非得要做官。谈到守文、守章的学业,阳明说:“男观近世人家子弟之不能大有成就,皆由父兄之所以教之者陋,而望之者浅。”这还是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督促自己要尽到作为长兄的教导之责。既是辛苦命、操心命、又志在成圣的阳明,在君臣、父子、兄弟等关系中,时刻践行着忠、孝、仁、义、礼等价值观念,王阳明是儒家角色伦理中的完美样板。

忧国忧民的王阳明,在这封家书中也还是忍不住谈及国事,说到贼患稍平,军队疲惫不堪,流离失所的百姓也愈加贫困,民生凋敝,一言难尽。而朝中却悠然自得,仿佛太平盛世,他感叹面对“妖孽并兴,谗谄日甚”,有识之士能对时局有何指望呢?信中王阳明虽然对当下的局势依旧很悲观,但他个人终于转运了。这年年底,他转升南京太仆寺少卿,用他自己的话说也算“姿位稍崇”了,毕竟入了国家九卿之列。这封家书中职位还没落定的徐爱(曰仁),后来也调升为南京工部员外郎。王阳明和自己这位妹夫,正好同船南下。路途漫长,又隔开了与世俗的联系,两人完全从容宁静地一路论道,徐爱集中记录整理,于是天壤之间有了《传习录》上卷。《传习录》买尽千秋儿女心,徐爱厥功至伟。后人眼中的王阳明,作为百世之师的王阳明,主要是《传习录》中的王阳明。

而这两封家书中的王阳明,尽管有牢骚,想归隐。但这个时期,也是王阳明龙场顿悟后新一轮渐修的开始。官场这个大熔炉,再次成了他的道场,只是这次,他多了几分耐心。卡夫卡曾说:“耐心是应对任何情况的巧妙办法。人们必须和一切事物一起共振,热衷于一切事物,同时又必须平静耐心。不能弯曲,不能折裂。只能克服,始于自我克服的克服。人们不能逃避这一点。逃离这条轨道就是崩溃。人们必须耐心地吸收一切,耐心地成长。胆怯的自我的界限只有用爱才能突破。人们必须在我们周围沙沙作响的枯萎死亡的树叶背后看到幼嫩鲜亮的春绿,耐心等待。耐心是实现一切梦想的唯一的、真正的基础。”

正因为耐心,王阳明即将开启的,是他大吐光芒的人生下半场。倘若此刻生命戛然而止,凭他前四十年的各种努力,在明朝的大浪淘沙里,只是一个无名小吏而已。日后也就不会有人关心他龙场到底悟了个什么?同样,今天我们也不会带着窥私癖,来看他的家书究竟写了个啥。还好,人生不是半场论输赢。君子穷达以时,王阳明在进入自己的时区后,开启了生命本身的大反转,一切都对上了。 lzc9439UiSUJfi9hAskNWjl23WC3lG821S+MCfAHXgeMX88SBtUKFi0+IGsUOd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