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考不包括“想事儿”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的世界名著《罪与罚》中,关于“动脑思考”有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场景。

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位贫穷的知识青年,因拖欠学费被迫辍学。他虽然头脑聪明,但不被社会接受。他虽然因周围人不认可自己而愤愤不平,却又整日窝在又破又小的房间里。

房东家年轻女佣娜斯塔西娅无法理解他的状态,两人之间有这样的对话:

“(前略)你最近为什么不做事呢?”

“我在做啊……”拉斯柯尔尼科夫支支吾吾且不耐烦地回答道。

“你做什么了呢?”

“工作……”

“什么工作呢?”

“想事儿。”拉斯柯尔尼科夫稍做停顿之后严肃地回答道。(摘自《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认为“想事儿”是工作。而在娜斯塔西娅看来,他这是无所事事。

结果,他想出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计划。他不断陷入一种思维怪圈,认为“只要杀死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就可以解救债务缠身的人”“一种小的罪过可以由百种善举来抵偿”。

其实,所谓“想事儿”,根本没有动脑思考。我曾经与(日本)东北大学加龄医学研究所川岛隆太所长就此交谈过。

川岛所长说,人在“想事儿”时,测一下他的大脑前额叶血流速度就会发现,血流速度并不是很快。相比而言,大声朗读日语、英语时,大脑前额叶的血流量更大,人们都觉得简单的朗读反而更能激活大脑。这一点已经由脑科学研究所证实。

“想事儿”大多是“为事情而担忧”。很多人会误以为因某件事情而烦恼、忧思的状态是“动脑思考”。

“想事儿”的特征是反复进行同样的思考。没有丝毫进展,就是“来回兜圈子”。“想事儿”时,内心是迟疑不决的。

其实,我本人在读研究生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是整天东想西想,对论文完全没有动笔。

当时,我暗下决心要创立一个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那样伟大的理论,每天都在冥思苦想。但其间我有段时间也沉迷于看音乐剧,就这样虚度了一年的光阴,一篇论文也没有写。

学者只有完成论文,才能把思考的结果有形化。在没有写论文的那段日子,我以为自己在动脑思考,实际上却是什么都没思考。 78ZLSA6oOhO9ygK3PpSOIklOBQHazSjsNlsCe2XA4m4nRtNPtYd/spgYt3ljp4V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