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余年来国人对于中国古代手术的重新审视,也可以反映本章所论述的问题。面对西学的侵迫,中医界不仅有迎合和回避,也有信心的重建,研究者们不自觉地将中医的成就与西医加以比对,尤其喜于发掘其中与现代医学理念相契合的个案,并以此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成就的象征。外科手术问题即是个典型。关乎此,拙著《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中设有专章讨论
,为了叙述之完整,特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民国以来历次反对中医的浪潮中,都有人质疑华佗外科术的真实性,陈寅恪也曾怀疑华佗外科术是一个脱胎于印度神话故事的传说。
但是考古发现证实中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外科手术,目前在国内考古中已经发现开颅术案例三十多起,
在山东广饶傅家村大汶口文化遗址392号墓发现的一个有明显手术痕迹的颅骨将我国开颅手术历史上推到5000年前,而1991年在新疆鄯善县苏贝希村发掘距今约2500年的古代墓葬时发现的一具男性干尸,则有腹腔外科手术的痕迹。
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华佗外科手术的真实性,笔者相信华佗外科术是真实的存在。
怀疑论者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古人解剖学不发达,焉敢对人体动刀?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对人体结构和外科手术危险性的一无所知,才使得上古人类敢于对人体动刀,“初生牛犊不怕虎”之谓也。但也正是因为疗效有限并有极大风险,古人才逐渐放弃外科手术,转向更为保守的汤药针灸。这也解释了华佗外科术的历史命运——华佗健在的时候腹腔外科手术已然是医家另类。约定型于汉代的《黄帝内经》及成书于六朝的《八十一难经》虽然谈到了各种人体数据,但均未记载这种“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的腹腔外科手术。华佗在外科手术方面取得的成就随着其身亡而失传。六朝就已开始对华佗外科术的否定,久而久之人们开始怀疑此事的真实性,宋叶梦得《玉涧杂书》认为人体不可“破裂断坏”,否则“气”(应指中医所谓“真气”)无所含,则“形”亦不复存在。
《灵枢·寿夭刚柔》:“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
叶氏或即以此为据,此可视为今世民众“动手术伤元气”观念之滥觞。
可以说从华佗身后一直到西学东渐之前,华佗外科术基本上已经躺在故纸堆中无人顾及。但是西医的外科成就令国人震惊之余恍然大悟:原来华佗外科术有存在的可能!而华佗外科术的历史显然比近代西医外科术为早,故国人立即指认西医外科术实出于华佗术,故华佗是外科鼻祖,例如郑观应《盛世危言》、王仁俊《格致古微》、许克勤《中西医理孰长论》、邵之棠《皇朝经世文统编》卷九九《格物部·中西医学异同考》等均持此看法。时至今日,很多报章甚至专业论文、教材仍持相似观点,华佗外科术经历了被推崇——被怀疑、被遗忘——再度被推崇的马鞍型历程,而后面这个高峰,实际上是面对西方医学外科手术成就时,国人在华佗身上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建立自信的结果。相较而言,笔者认为那个马鞍型历程的中间部位更值得深思。假如没有弘扬传统医学的需求,就不会有近百年来对华佗外科术事迹的推崇,因为按照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脉络自然发展的话,华佗外科术将继续被视为神怪传说,永远尘封在故纸堆中。耐人寻味的是,国人近百年来对华佗的推崇,首先是因为西医外科成就使其重新确认了华佗外科术的真实性,其次是因为华佗外科术诸要素与西医暗相契合,这等于是完成了一次小规模的建立在西学话语权基础上的民族自信重建。
古典医学好比是一片树林,热心保护“传统文化”者实际上在不自觉地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彼有我亦有”的心态,对照着西学这面镜子,挥斧在古典医学这片树林里砍下了自己中意的树干,扎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传统医学”形象,其实背后那片更茂密的树林才能反映古典医学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