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听过,越王勾践的死对头是吴王夫差。本节中的吴王阖闾即公子光,是夫差的父亲。吴王阖闾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通过怎样的手段登上王位的?作为吴国大夫的军事家伍子胥又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同学们将从本节中找到答案。
吴王阖(hé)闾(lǘ)名光,是吴王诸樊的儿子。他执政的时候,吴国屡次进攻楚国,一度占领楚国国都郢(yǐng)都,逼得楚昭王出逃,可谓一时霸主。不过,阖闾当上吴王的过程并不光彩,他是通过刺杀吴王僚夺取的王位。
◎清道光十年刊《古圣贤像传略》载《吴太伯像》
原来吴王阖闾的爷爷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名叫诸樊,二儿子名叫馀祭,三儿子名叫馀眜,四儿子名叫季札。季札贤能聪慧,吴王寿梦便想将王位直接传给他。然而,季札认为这不合规矩,再三拒绝,最终王位传给了大儿子诸樊。
吴王诸樊为人宽厚,他不但没有嫉妒季札,还牢记父亲的遗愿,要把王位传给最小的弟弟。于是,他临死前留下遗言,把王位传给二弟馀祭,这样王位一个接一个传下去,就能传给季札了。
可是等到馀眜要传位给季札时,季札为了不当吴王,选择离开吴国。国家不能没有君主,吴国大臣商量后认为,既然季札没有接受王位,应该由馀眜的儿子来当王,这就是吴王僚。
对于这个新的国君,公子光心怀怨恨,因为他认为,他的父亲诸樊身为长子做了吴王,既然季札不愿意执掌国政,那么接下来应该由他这个长孙来继承王位。于是他暗中招贤纳士,等待机会刺杀吴王僚。
就在这时,伍子胥逃离楚国,来投奔吴国。他积极劝说吴王僚讨伐楚国,还历数这样做的好处。就在吴王僚犹豫不决的时候,公子光说:“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被楚王杀了,他想借吴国的兵力为自己报仇,这么做对吴国未必有好处。”
伍子胥听到公子光的话,察觉到他另有企图,便找到勇士专诸,把他引荐给公子光。公子光很高兴,立刻以招待贵宾的礼节款待伍子胥。这下,伍子胥更确定公子光有篡夺王位的野心了。为了躲开国都中的这些是非,他找了个借口隐居到郊外,只等公子光有下一步行动。
后来,楚平王去世,吴国打算趁楚国举办丧事时发兵突袭。于是吴王僚便命盖馀和烛庸率军围攻楚国的六、灊(qián)两邑。又派遣季札到晋国,监视诸侯国的反应。
眼见楚军和吴军打得难分难解,国内兵力空虚,公子光意识到机会来了。他对专诸说:“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啊!我才是正统的王位继承人,如今正是我夺回王位的大好时机。一旦我当上吴王,即便季子返回国内,也没办法废掉我了。”专诸也赞同他的想法,说:“如今吴王僚身边只有他的老母和幼子,他的亲信部队被楚兵截断退路,正在苦战。如今吴国外被楚兵围困,内无忠诚正直的臣子,这时候杀掉吴王僚,没人会阻拦。”公子光再三嘱托专诸说:“所有的事就拜托您了。”
几天后,公子光邀吴王僚来家中宴饮,指使专诸将其刺死。随后,公子光趁机篡夺了王位,成了吴王阖闾,为了表彰专诸的功绩,他任命专诸的儿子为卿。
等到季札返回吴国,听说发生了政变,他无奈地说:“我能有什么想法呢?我又敢怨恨谁呢?只有哀悼死去的,侍奉活着的。谁是君王我就会效忠服从谁。”于是,季札到吴王僚墓前祭奠,报告了出使晋国的情况,最后大哭了一场。烛庸和盖馀听说这件事,知道吴国是回不去了,便率兵投降了楚国。
◎汉武氏祠画像石《专诸刺吴王僚》拓片
吴王阖闾即位后,任命伍子胥为行人官并参与谋划国家大事。后来,吴王阖闾又接纳了楚国的伯嚭(pǐ),任命他为大夫。
几年后,吴王阖闾、伍子胥和伯嚭率军攻打楚国,攻占了舒邑,杀了叛逃的烛庸和盖馀。这时,吴王阖闾想一口气攻占郢都,被将军孙武阻止了。休养生息几年后,吴国打败了楚国、越国,攻占了多座城池。
后来,吴王阖闾实在按捺不住,便问伍子胥、孙武说:“之前你们说士兵困乏,难以攻进郢都,现在能不能攻下呢?”二人回答说:“唐国、蔡国跟楚国有仇怨。您如果要大举讨伐楚国,一定要得到这两国的援助。”于是吴王阖闾便联络唐国、蔡国,一起攻打楚国。楚国见三国攻来,连忙派兵抵御,双方便在汉水边对峙。
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此时自告奋勇,率领五千人突袭楚军,打得楚军落荒而逃。吴王阖闾下令大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郢都。几个回合下来,楚军惨败。楚昭王眼见大势已去,慌忙出逃,最后投奔了随国。越王听说吴王阖闾攻占郢都,便趁机攻打吴国。楚国见机会来了,便向秦国求救,联合秦军收复失地。
前496年,吴国和越国争霸,越军在姑苏打败了吴军,并击伤吴王阖闾的脚趾,吴军为此退兵七里。最终,吴王阖闾由于创伤发作,性命垂危。临终时,他立公子夫差为王,嘱咐他为自己报仇。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 ① ,而谒王僚饮 ② 。王僚使兵陈于道,自王宫至光之家,门阶户席,皆王僚之亲也,人夹持铍 ③ 。公子光详 佯 为足疾 ④ ,入于窟室,使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手匕首刺王僚,铍交于匈 胸 ⑤ ,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乃以专诸子为卿。
① 窟室:地下室。
② 谒:请求,邀请。
③ 铍(pī):两边有刃的剑一类的兵器。
④ 详:通“佯”,佯装,假装。
⑤ 匈:通“胸”,胸膛。
吴王僚十二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下了士兵,邀吴王僚宴饮。吴王僚派兵列队在路上,从王宫到公子光的家,外门、台阶、内门、座位,都布满了他的亲兵,各自手持短刀严阵以待。公子光假装脚疼,进入地下室,让专诸将匕首藏在熟鱼肚中去上菜。鱼端上来,专诸抽出匕首刺杀吴王僚,他也被卫兵用刀刺透胸膛,但还是杀了吴王僚。公子光最终代立为王,这便是吴王阖庐。阖庐任命专诸的儿子为卿。
访名人
季札: 为吴王寿梦四子,品格高尚,性情温和,具备远见卓识。季札曾三次谢绝即位为吴王,一心辅佐几代君王。有一次季札出使鲁国,从周乐中听到了周朝的兴衰,以及文王的德行,提出了礼乐对人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的看法。季札死后,孔子曾为其撰写碑铭。
格古物
战国铜铍: 铍是一种两侧开刃的兵器,外形类似现在的剑,不过铍不是直接拿在手中,而是装在长柄上,类似于长矛、长枪。1972年,河南长葛县官亭乡孟寨村出土了一件铜铍。这件铜铍没有使用痕迹,表面有黑色保护层,刃部仍然锋利。铜铍一面上刻有铭文,据历史学家推测,这件铜铍是战国晚期韩国制造的。
《史记》的“世家”为何将吴太伯置于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