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战争和恐怖主义

1967年春,阿拉伯各国,特别是埃及,开始以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名义呼吁将巴勒斯坦的历史领土从他们眼中的以色列非法占领中解放。埃及总统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向以色列船舶(包括伊朗运输石油的船只,因为那时伊朗是以色列的盟友)关闭了蒂朗海峡(Straits of Tiran),命令联合国维和部队从西奈半岛撤退,并向上千万阿拉伯世界的人发表演说。约旦和叙利亚在其与以色列的边境集结军队。恐惧的以色列人听到纳赛尔在5月3日宣称“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毁灭以色列”之后,猜测他们会不会遭遇“二战”期间欧洲犹太人的命运。

6月6日,以色列率先攻击了其阿拉伯邻居,摧毁了他们的空军力量,之后又与叙利亚、埃及和约旦进行了3天的地面战争。整个战争持续了不到一周,因此被称作“六日战争”(登录 www.sixdaywar.co.uk 了解以色列人眼中的这场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从埃及手中夺取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从约旦手中夺取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从叙利亚手中夺取了戈兰高地。

以色列人对这场战争的结果感到狂喜,许多人认为能获得这样的胜利除了神的帮助外没有别的解释。有的人将这场伟大的胜利看成是弥赛亚降临以开辟新的土地。这时,很少有以色列人能够意识到,在控制巴勒斯坦领土时,以色列在人口、政治和道德方面会遇到的困难。

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在犹太人赎罪日(Yom Kippur)这个犹太历法中最神圣的一天发动了出人意料的双线袭击。因为情报部门的失误而毫无准备的以色列起初被迫后撤,但很快又恢复了过来。因双线伤亡惨重,阿拉伯军队撤军。埃及起初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使得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Anwar Sadat)把这场赎罪日战争描绘为一次胜利;尽管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看是以色列获胜,不过以色列从未将其视为胜利。

由于赎罪日战争的失败和劳工党(Labor Party)的腐败与无作为,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Golda Meir)在1974年结束了她的政治生涯。3年后,从1948年以来一直担任执政党的劳工党在选举中失败,部分因为米兹拉希犹太人(Mizrahi,亚洲和北非犹太人)对自己在经济和政治上被边缘化感到不满。利库德党(Likud Party)的领导者梅纳赫姆·贝京(Menahem Begin)当选总理,他是一名右翼的前地下组织成员(因其组织袭击过阿拉伯平民和英国占领时期的标志建筑,有人认为他是恐怖分子)。但是,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在1977年访问耶路撒冷,震惊了全世界。他向以色列提出和谈,换回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并承诺推动巴勒斯坦建国进程(从未实现)。在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斡旋下,贝京和萨达特于1978年签署了《戴维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

1982年春,以色列完成了西奈半岛的撤离,其中包括7000名居民。仅仅在6周后,以黎巴嫩为基地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sation,简称PLO)和以色列的紧张局势升级。以色列驻英大使遭到巴解组织中一个巴勒斯坦反对派的刺杀,这一事件被以色列国防部长阿里埃勒·沙龙(Ariel Sharon)用作全面进攻黎巴嫩的理由。他的目标是将巴解组织赶出黎巴嫩,并在此设立一个亲以色列的基督教政府。这场战争的进展出乎以色列的意料,一直持续到1985年(直到2000年5月,以色列才占领了黎巴嫩的一个“安全区”)。许多以色列人相信这场战争并没有获得政府的正式批准,在1982年9月以色列国防军未能阻止他们的黎巴嫩基督教盟军在萨布拉(Sabra)和夏蒂拉(Shatila)的难民营进行大屠杀时,更多的以色列人甚至认为这场战争玷污了他们的国家。40万人在特拉维夫游行,反对这场战争和大屠杀,这是以色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游行[获得2008年奥斯卡提名的动画电影《和巴什尔跳华尔兹》(Waltz with Bashir)就是以第一次黎巴嫩战争带来的持续性创伤为主题]。

以色列的阿拉伯公民由那些1948年留在家乡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及其后裔组成。直到1966年,他们都生活在军法制度下。如今他们的人口数量约为160万,大多数居住在加利利。在东耶路撒冷居住的阿拉伯人拥有以色列蓝卡,但多数并不是以色列公民。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难民分散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邻国的难民营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等待着解决他们困境的方案。巴解组织由阿拉伯联盟(由22个讲阿拉伯语的国家组成)成立于1964年。但直到1967年阿拉伯国家在六日战争中失败,巴勒斯坦领袖才公开反对阿拉伯联盟掌管巴解组织。

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1929年出生于开罗,20世纪50年代在科威特做工程师的时候成立了法塔赫(Fatah),这个名称是阿拉伯语中“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和“胜利”的缩写。正是通过法塔赫,阿拉法特在1969年接管了巴解组织。从约旦到后来的黎巴嫩和突尼斯,阿拉法特发起了一系列绑架、爆炸和针对平民的袭击事件,目的是要削弱以色列(后者的报复包括跨境突击和暗杀),以及使巴勒斯坦问题一直受到全球关注。

1987年,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爆发了反对以色列统治的人民起义,即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First Intifada,阿拉伯语称为“摆脱”)。这是一次巴勒斯坦人民自发的起义,他们进行罢工,使用石头和莫洛托夫燃烧瓶。在突尼斯的阿拉法特第一次与巴勒斯坦地区的基层运动失去联系,但很快他便控制了局势,并获得了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同情。

1988年,阿拉法特公开宣布放弃恐怖主义,并明确承认以色列。5年后,以色列在伊扎克·拉宾(Yitzhak Rabin)的领导下,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奥斯陆协议”(Oslo Accords),这是双方在挪威首都秘密达成的协议。协议的基础为以色列应分阶段将领土控制权交给巴勒斯坦人,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主要城镇开始。最大的问题在于耶路撒冷的未来和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的权利,这些问题将在5年过渡期结束时谈判协商。实际上,“奥斯陆协议”的核心是“土地换和平”,是在1947年联合国提出的建立两个国家的基础上制定的。

犹太人大流散

在大约3300年中,根据《圣经》中的《出埃及记》,自从以色列子民进入迦南后,以色列地一直存在犹太人的身影。但是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多数犹太人住在圣地之外,分散在其他国家、地区的社区中。他们被统称为流散的犹太人(Jewish Diaspora,来自希腊语中“流散”一词)。

在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古巴比伦国王)摧毁了犹太人的第一圣殿并驱逐了他们。于是犹太人于巴比伦(今伊拉克)建立了第一个主要的流散社区。虽然大约50年后,波斯帝国的居鲁士二世允许他们返回故地,但是依然有很多犹太人选择留在了巴比伦。

3~6世纪,巴勒斯坦和巴比伦的犹太智者为修订犹太律法的权力争论不休。最终巴比伦的智者取得了胜利。

在11世纪,犹太世界的最高律法机构转移至北非(开罗和突尼斯的凯鲁万),后来甚至转移到了遥远的莱茵兰(犹太人称之为“Ashkenaz”)。13~15世纪,许多伟大的智者移居西班牙,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Sfarad”。

由于在西欧受到迫害,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德系犹太人)从14世纪起向东进入斯拉夫地区,并创造了被称为意第绪语(Yiddish)的日耳曼-希伯来方言。到了17世纪,犹太世界的学术中心移至立陶宛和波兰。18世纪,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在北非和亚洲的人数。

在19世纪的沙皇大屠杀中,东欧的犹太人再次被迫离开。1492年,西班牙驱逐犹太人,这使塞法迪(Sephardic)犹太人分散到了欢迎流亡者的奥斯曼帝国和荷兰,最终从那里进入英国。绝大多数留在欧洲并处在“二战”纳粹统治区的犹太人死于大屠杀,他们中多数被枪杀并掩埋在万人坑里,或是死于毒气室。

在1776年前,有一些塞法迪犹太人居住于殖民时期的美洲,但更多的美国犹太社区由19世纪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移民后裔组成。现在,美国和以色列各容纳了约600万犹太人,他们也如17个世纪之前巴比伦和以色列的祖先们一样,争夺着文化和宗教的话语权。 LaPXqzfa49T3LgiD9eO8tatiQ3yvIb15ZaQqA8p7GOlWfS1l1ynbYcx5G6EbV25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