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奥斯曼人、犹太复国主义者和英国人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个帝国,其国土覆盖了今天的巴尔干半岛、中东和北非。1516年,巴勒斯坦也成了这个帝国的领土。20年后,苏莱曼大帝(Süleyman the Magnificent,1520~1566年在位)修建了耶路撒冷旧城的城墙。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400年里,大多数时候巴勒斯坦都只是帕夏们(pasha)管理的一潭死水,他们更关心税收而不是良好的治理。

巴勒斯坦缺乏合理的管理折射出了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这一过程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最后几十年,其他势力开始介入巴勒斯坦,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犹太复国主义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欧后拿破仑时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和东欧的大屠杀。少数犹太人自罗马时代以来就一直生活在巴勒斯坦(如加利利的城镇Peki’in),还有一些虔诚的犹太人无论政治环境是否允许都选择迁入这里,但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向农业聚居地有组织地移民是从1882年开始—因为类似的原因,也门的犹太人也在同一年开始往这里迁移。这被称为第一次大迁移(First Aliya,希伯来语,意思是向以色列地迁移;“aliya”的字面意思是“上去”)。随后,1903年发生了第二次大迁移,包括大量年轻人和世俗的社会主义者。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仍属于保守的正统派群体,他们对犹太复国主义不感兴趣,而且生活在犹太教的4座圣城:希伯伦、采法特、太巴列和耶路撒冷(犹太人在1850年前后成为这座城市的主要人口)。

1896年,在布达佩斯出生的犹太记者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受到阿尔弗雷德·德莱弗斯(Alfred Dreyfus)冤案的影响(德莱弗斯上尉被法国军事法庭判间谍罪),意识到犹太人没有自治权就永远不会获得平等和公民权利,之后写成《犹太国》(The Jewish State)一书来阐述他的思想。第二年,他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召开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受到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年轻的犹太人(他们中许多人是世俗人士和社会主义者)开始移民到巴勒斯坦,移民主要来自波兰和俄罗斯。

1917年11月,英国政府发布了《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宣称“大英帝国政府支持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民建立一个民族国家”。12月,埃德蒙·艾伦比将军麾下的英国部队就占领了耶路撒冷。

1869年,浸信会的平信徒牧师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带领一批英国中产阶级游客走访耶路撒冷。当时,罪犯仍在雅法门被斩首示众。

“一战”结束后,犹太人立即重新开始向巴勒斯坦移民,这次是迁往英国托管政府控制的区域—由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批准建立。托管政府友好、现代化而称职。第三次犹太人大迁移(1919~1923年)中有年轻的理想社会主义者,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缺席的阿拉伯地主手中购买了边缘地带的土地,再加上利用阿拉伯农民迁移之后空出的土地,建立了基布兹(kibbutzim)。第四次犹太人大迁移(1924~1929年)主要由中产商人组成,但这并不是犹太复国主义领导所希望的。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第五次犹太人大迁移,这次主要由来自纳粹德国的难民组成,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不错的中产阶级背景。

不断增加的犹太移民引起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反对,他们开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中寻求认同,而把巴勒斯坦不断增加的犹太人看成是对阿拉伯人利益的威胁。1921年和1929年这里爆发了反犹太复国主义暴乱,但犹太人仍旧继续向这里移民,特别是在希特勒于1933年掌权之后。1931年,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数量为174,000人,占到了总人口比重的17%;到1941年,其人口已经达到了474,000人,占到了总人口的30%。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反对越来越强烈,而英国托管政府制定的政策,尤其是对待犹太移民的政策,最终导致了阿拉伯起义(1936~1939年),这一起义导致400名犹太人和200名英国士兵丧生。而托管政府采用暴力来镇压起义,造成5000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死亡。巴勒斯坦犹太人在受到阿拉伯人的经济抵制之后,发展了他们的经济自给能力,比如在特拉维夫建立了独立的港口。然而,阿拉伯起义最后使得英国改变了态度—当时正在和德国打仗的英国非常需要阿拉伯的石油和政治支持,于是开始限制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正当欧洲犹太人在希特勒的迫害下越来越绝望时(1941年年底之前,纳粹允许犹太人离开,前提是他们能找到接纳他们的国家),通向巴勒斯坦的大门却砰然关闭了。甚至在“二战”结束后,英国仍禁止大屠杀幸存者去巴勒斯坦,这一行为引起了巴勒斯坦和美国犹太人的愤慨。试图越过封锁线的难民会被关押到塞浦路斯。

1947年,被“二战”耗尽力量的英国政府厌倦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暴力事件,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给了刚刚成立两年的联合国。在美国和苏联罕见的一致同意的情况下,联合国大会在1947年11月投票通过了一项决议,将巴勒斯坦分割为两个分别属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独立国家,而耶路撒冷应置于“特殊国际政权”的管辖之下。巴勒斯坦犹太人在原则上接受这个决议,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附近的阿拉伯国家表示拒绝。阿拉伯武装力量立即开始攻击犹太人目标。地下武装组织哈嘎那(Haganah)领导巴勒斯坦犹太人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交通运输,这一组织不久后成为以色列国防军(IDF)。

英国人离开后,在1948年5月14日午夜,犹太人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犹太国家,而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伊拉克的军队随后入侵。“二战”期间在北非战场中赢得名望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Montgomery)称,以色列撑不过3周。但是令阿拉伯国家乃至全世界吃惊的是,65万巴勒斯坦犹太人没有被打败,而是控制了巴勒斯坦托管地77%的领土(分割方案中为他们提供了56%)。约旦占领(并吞并)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并将这座古城里犹太区的居民驱逐出境。埃及控制了现在的加沙地带。

巴勒斯坦在英国托管时期的历史,通过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汤姆·塞格夫(Tom Se-gev)的《一个完整的巴勒斯坦》(One Palestine,Complete,2001年)跃然纸上。

犹太复国主义

犹太虚拟图书馆(Jewish Virtual Library; 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 )将犹太复国主义定义为“为犹太人回归故土并恢复其在以色列的领土主权而开展的民族运动”。《圣经》上所谓的“锡安”(Tziyon)既指犹太人在圣殿时期的耶路撒冷,亦指以色列地。

根据历史学家本雅明·诺伊贝格尔(Binyamin Neuberger)的说法,政治上的犹太复国主义是在19世纪自由民族主义席卷欧洲的大环境下产生的。犹太复国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以色列地是犹太人的历史发源地,并相信居住于其他地区的犹太人是被流放的状态。

这个主题也出现在《以色列独立宣言》(Israel’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1948年)中:

“犹太民族是在以色列地上诞生的。在这片土地上,犹太民族的精神、宗教和民族特性得到了塑造;在这片土地上,犹太民族曾经有自己的国家,创造了具有民族和世界意义的文化,并把永恒的《圣经》奉献给了世界。在被暴力驱逐出以色列故土后,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对故土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地希望返回故土,在那里重新获得政治自由,从没有停止过为此祈祷。”

犹太复国主义的实践目标: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在犹太复国主义者看来,可以与捷克、匈牙利和法国等国家相比的—在世界上能够民族自决的民族国家;此外,也为了给作为个体的犹太人提供可以避开歧视和迫害的家园。 IlsydhnRI5HiPW7R504j9mBYQpTotRn3myro6ZZNsdOlhNVvjVT2qiFQTbS5ZT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