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纪念查理·芒格:昔人已乘黄鹤去

作者:@王冠亚
时间:2023-11-29

芒格走了。

听闻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通过官方消息求证。打开伯克希尔官网,最近的一篇新闻通告写着短短三行字:

Berkshire Hathaway a few minutes ago was advised by members of Charlie Munger’s family that he peacefully died this morning at a California hospital.

几分钟以前,伯克希尔公司从查理·芒格的家属那里获悉:芒格于今日(11月28日)清晨在加州一家医院安详辞世。

Warren Buffett, CEO of Berkshire Hathaway, wishes to say: Berkshire Hathaway could not have been built to its present status without Charlie’s inspiration, wisdom and participation.

伯克希尔公司CEO沃伦·巴菲特想说:“如果没有芒格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哈撒韦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The family will handle all affairs pursuant to Charlie’s instructions.

芒格家属将遵芒格之嘱,处理善后事宜。

是的,在距离100周岁生日还有33天的时候,芒格走了。

一、犀利芒格

犀利如芒格。

芒格说话,从来都是心直口快,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他说:“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我们每个人认识的世界,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出发的。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只有掌握“多元思维模型”,才能不偏不倚地去看待和评价万事万物。

他说:“从净收益来看,整个投资管理行业加起来,并没有对全部客户的资产提供附加值。”长期以来,资产管理行业通行的收费方式就是:2%固定管理费,赚钱时提取20%超额收益分成,亏钱时则由客户承担全部损失。正所谓:Performance comes,performance goes,Fees never falter.无论赚赔,收费永不客气。这种“正面我赢,反面你输”的玩法,让芒格深恶痛绝。

在我看来,巴菲特温润如儒家,芒格犀利如道家。芒格一点儿也不圆融,岁月从来都不曾磨平他的棱角。反倒是随着年龄渐长,芒格越发“从心所欲”,散发着孩童般的天真烂漫。

二、睿智芒格

睿智如芒格。

芒格说话,从来都是简短有力,却又直击本质。

他说:“觅得佳偶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呢?唯一的最佳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当你依靠投资赚了很多钱的时候,家人自然就会心甘情愿地让你打理财富;当你自身足够上进、足够优秀的时候,气质相近的仰慕者自然会纷沓而至;当你数十年如一日信守承诺、从无失信记录的时候,朋友们自然会信任你的人品。

他说:“和已逝的伟人交朋友,你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已逝的伟人已经盖棺论定,他们能够流芳百世,说明他们早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我们不必穿越到那个年代,那个地方,我们只要摊开手上的书,就可以尽情地享受他们留下的思想盛宴与精神遗产。芒格喜欢读人物传记,其本质就是“高质量的跨时空社交”。

在我看来,芒格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理性,追求智慧,追求真理。他的那些关于人生与投资的洞见,即便是在他的身后,也会“不废江河万古流”。

三、乐观芒格

乐观如芒格。

今天我们看到的芒格,似乎是一片坦途,妥妥的人生赢家。但我们回望历史就会发现,芒格一生经历的挫折之多,磨难之深,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1953年,芒格和第一任妻子南希·哈金斯离婚;1955年,芒格的儿子泰迪死于白血病;1973年,芒格的基金大跌31.9%;1974年,芒格的基金再次大跌31.5%……

2010年,芒格的第二任妻子南希·博斯韦克离世;没过多久,芒格又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仅存的右眼丧失了90%的视力,接近双目失明……

想象一下,而立之年,接连经历离婚、丧子等严重负面事件;人到五十,正是年富力强、大干一场的时候,基金又接连遭遇重大损失;耄耋之年,接连经受丧妻和失明等重大打击,这样的人生,算得上顺利吗?

在我看来,芒格身上散发着浓厚的“文人士大夫”气质。面对困境,芒格从来都没有怨天尤人,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和豁达的心态。正所谓,“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四、高尚芒格

高尚如芒格。

巴菲特和芒格的共同好友瑞克·格伦,曾讲过关于芒格的两个小故事:有一次,他们打算收购一家企业,有两位老太太持有这家企业的债券,本来他们能以远低于面值的价格收购这些债券,但芒格坚持按照面值给钱;还有一次,格伦转卖合伙公司的股权给芒格,开价13万美元,芒格觉得太低了,最后坚持要给23万美元。

在我看来,芒格不仅仅是卓越的“投资理论家”,还是典型的“道德模范家”。芒格的道德水准,一直远远高于法律法规所设置的底线。按照道德的标准去行事,就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芒格身上,我学到了投资和做人上的双重“安全边际”。

五、虚怀芒格

虚怀如芒格。

他说:“妒忌真的是一种愚蠢的罪行,因为它是仅有的一种你不可能得到任何乐趣的罪行。”比如说,你已经相当富裕,而别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比你更快,那又怎么样?总是会有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比你更快,这并不可悲。

正是因为芒格始终保持着“虚怀若谷”的心态,所以他才能摒弃狭隘的“自我”,心平气和地欣赏和祝福他人。芒格对中国的崛起就一直怀有极大的善意。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以及在很多公开场合,芒格多次盛赞中国近40年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是“令人惊叹”的。

在我看来,芒格活得非常通透。虽然“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有人就生在罗马”,就算你拼尽全力,所达到的成就也可能只是某些人的起点。那么,我们有什么必要去“妒忌”别人呢?只要每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是人生的欢喜。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你在不停地超越别人,你也在不停地被别人超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历史规律。当别人取得成绩时,我们不妨投以欣赏的目光,毕竟世界这么大,难道只能容得下自己一个人的精彩吗?

六、本分芒格

本分如芒格。

他说:“如果世界上不曾出现过我,巴菲特的投资业绩依然会像现在这么靓丽。”作为伯克希尔的副董事长,芒格一直恪守本分,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扮演好“第二小提琴手”的角色。从1959年巴芒初相识算起,他俩的神仙友谊已经持续了64年之久。

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芒格的经典语录就是“我没有什么好补充的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芒格特别言简意赅。但我们看看芒格在韦斯科金融公司和每日期刊年会上的发言,就会发现:芒格其实也是个滔滔不绝的“话痨”。只不过,在伯克希尔的舞台上,芒格选择将光芒万丈留给巴菲特,而自己心甘情愿地退居一隅。

君不见,历史上有多少搭档,可以“共患难”,却无法做到“同富贵”。这大抵是因为,在光环和荣誉面前,人的内心会不由自主地膨胀,进而把一切成绩都归结于自己的“英明神武”,觉得自己理应“厥功至伟”。芒格却始终本分如一,极为难得。

从财富的绝对值来说,巴菲特即使不算已经捐掉的钱,现在的身家也依然高达1000亿美元;而作为巴菲特一生的合伙人,芒格去世时的身家大概只有“可怜”的23亿美元。但半个多世纪以来,芒格从来都没有因为财富、名气而向巴菲特予取予求。

试问:世上如君能几人?

2023年5月6日,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亲见巴芒二老最后一次同台,当时我坐在会场第5排。

冠亚说: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2023年5月你还要再去一次奥马哈呢?”

我每次都回答说:“我可以等,但芒格已经到了这个岁数,他还能等吗?巴芒同台的机会,见一次就少一次。”

2019年我没有等,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巴芒同台。如果我选择等,我等来的只会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23年我没有等,那是我时隔四年后再次见到巴芒同台。如果我选择等,我等来的只会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我们听过太多的“等我有时间,我一定……”。可是,许过太多的承诺,等着等着就变成了“塞上牛羊空许约”;说过太多的再见,等着等着就变成了“也就再也没有见”。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不要等。

芒格的一生,家庭幸福,儿孙满堂,拥有一位事业上的挚友和知己,享有全球数千万投资者的尊崇和膜拜,想必是没有遗憾的。回想起2023年5月6日的那个上午,我静静地坐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会场,看着精神矍铄的巴芒二老侃侃而谈,对答如流,我也没有遗憾。

只是,谁又能料到,那会是巴芒同台的最后一面呢?

当时,只道是寻常。 susZvLiCbQYKzVuYHIxqkr2N/wK7ceRolb/4L5AthpJBia9aWL3HA6CsKksQTV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