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先来聊聊小学生怎么学文言文

现在培养的理解力,一定会让你在未来豁然开朗

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 马伟明

关于怎么学好文言文,我有几句话想跟大家讲一讲:

第一,不要害怕学文言文,一旦留下“文言文很可怕”的印象,你后面的学习就会很困难。实际上,我们要学的这些文章,都经过了上千年的考验,是公认的绝世好文章,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学文言文,不是为了将来能写出那样的文章,而是为了能读懂,为了能欣赏。

第二,小学阶段,你不需要太多的精读,最重要的事情,是培养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力和语感。多掌握一些高频词,比如“吾”和“余”都可以表示“我”,这些都是阅读文言文时会经常碰到的。把这些词语一个一个地搞懂就可以了,当你熟悉了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经常用在哪里,其实就慢慢具备了语感。

第三,不懂,就查一查,求助于工具书和知识类App。查资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学习能力,如果你通过学文言文掌握了这个本领,对你学习其他学科也是很有好处的。

第四,多读读,没坏处。文言文,其实很有节奏感,非常适合读出声来。“因声求气”,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是一个实用的好窍门。读的时候,体会那种抑扬顿挫的韵律感,也是一种享受。

第五,不要忽视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它们和正文一样重要!

第六,学任何东西,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神奇的质变就发生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之后,想在初中学习大篇幅文言文的时候有豁然贯通的感受,那么现在,你的征程就要开始了!

“三哼经”里找乐趣,“敲骨吸髓”学古文

哈佛大学博士 汪婷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先生读到这里,“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他小时候在私塾上学,观察私塾先生读古书的场景。不过,当先生自我陶醉时,小鲁迅却在悄悄地描摹古代小说上的插图。先生是博学的“宿儒”,喜欢读“极好的文章”,但小鲁迅却觉得文章十分无聊,他对一种叫“怪哉”的神奇虫子更感兴趣。据说“怪哉”是“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小鲁迅对此很好奇,就跑去向先生请教。结果先生只是冷冷地说了三个字:“不知道!”私塾里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让小鲁迅很受挫。那么,他对古书的浓厚兴趣又是来自哪里呢?

原来,鲁迅小的时候,有一位常年陪伴在他身边、照顾他饮食起居的保姆“长妈妈”。长妈妈喜欢给鲁迅讲故事,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曾经把鲁迅吓得不轻。后来,鲁迅想要一本《山海经》,更多地去了解古代神话传说,目不识丁的长妈妈错把《山海经》听成了“三哼经”,并想尽一切办法,搜寻到了这本鲁迅心心念念的书并且送给他。“三哼经”图文并茂,故事丰富多彩、充满趣味,引起了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兴趣。后来,鲁迅撰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专著,填补了小说研究史的空白。

由此可见,“经”是好的,就看和尚怎么念。 作为文言 文的初学者,小朋友们很难像私塾先生那样直接体会深奥古文的含义,但是我们不妨学习小鲁迅,从接触古代小说中记载的丰富多彩的故事开始,认真聆听长辈和老师讲述一些用古文记载的神话传说,同时,自己也尝试阅读配有图画并附上简要文言文的古代小说,一步一步走进充满魅力的古文世界。

学习文言文的旅程,不只充满乐趣,还饱含艰辛。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曾说过: “学文言文就像啃筒子骨,越啃越有味。” 筒子骨就是猪腿骨,没有多少肉,还硌得牙疼。但即使冒着崩牙的危险,人们也不会把它扔掉,因为里面的骨髓是最精华的部分,鲜美无比,食用它不但有助于骨骼成长,还可以美容养颜。学习文言文也是同样的道理。

文言文的用词、造句非常讲究,要一字一句地琢磨,才能领悟其中的妙趣和深意。但是,琢磨和领悟的本领不是手到擒来的,而是需要长期地反复磨炼的,磨炼的过程充满艰辛但不失快乐。有一个成语叫作“甘之如饴”,用来形容有的人为了喜爱的事物,乐于承受艰难和痛苦。希望大家学习文言文时,也能体会到这种“甘之如饴”的感受。

总而言之,文言文能够带我们通达更高的境界,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养出秀外慧中的气质。希望大家学习文言文后“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衷心地希望《小学生文言文脱口秀》成为小学生的“三哼经”。我们不是博学之士,但愿意成为小朋友的“长妈妈”,陪伴大家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古文世界。

会一通百,搞定常用词汇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戚昊

学习文言文是一件相当快乐、浪漫的事。那些曾经在历史长河中浮浮沉沉的人和事,一路的悲欢离合,终究还是随着时光的远去,成了消散掉的云烟雾霭。如果没有文言文将这些有趣的人和深刻的事记录下来,一切就会如同没有发生过一样,没有人记得,没有人追忆,就像落叶归于泥土,花香归于虚空,多么可惜!

古人是如何思考、如何动情的?他们在遇到人生的困惑与选择之时,又是如何做的呢?他们的做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又被证明是错误的呢?这一段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如珠玉一般散落在逝去的时光里,等着我们去打捞捕获。而文言文,就是一张网住过去的渔网,经由它,我们才得以超越时间的阻隔,与千百年前的人们对话交流,最终汲取到其中的菁华,通达我们自己的人生。

具体的学习方法,便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多看、多读、多思考。一开始一定要从相对简明而有趣的文言文篇目入手,展开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一个字一个词地阅读,每个字词都不能草草放过,要逐一弄清楚意义。其中,字词又分为常用词与非常用词,前者当然更为重要,因为它们的使用度高,可以“会一通百”,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这些常用词汇,又分为虚词与实词。实词就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比如名词、动词等。虚词就是意义比较抽象的词,比如语气词、连词、介词等。实词只能不停地多看多背,将其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虚词虽然也需要记忆,但更重要的是多看多读,一旦形成在文言文结构方面的“语感”,对虚词便自然而然地了然于心了。

字词是文言文的基础,在掌握这个基础之后,就需要识读整个句子和段落。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话,将句子翻译出来。一定要是自己的话,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自己日常所用的词汇来翻译文言文。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拉近文言文与自己的距离,实现与古人在语言上的汇通,这样就能够较快地掌握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此外,文言文也是文章的一种,也可以将其分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三个部分来进行分析和记忆,即何时何地,哪些重要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同时,事件又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将故事划分为各个相联系的部分,便能一目了然。这样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梳理归纳能力。

最后,对于学习文言文而言,最为重要的还是兴趣。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的载体,记录着古人的言行,而它们能够流传千百余年而不消散,必然蕴含着高贵的精神内容。因此,每一个怀着敬意亲近文言文的人,一定可以满载而归、经纶在腹。

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 赵佳鹏

从小学到大学,再到读博士,光读书,我就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么久的时间过去了,现在,我要来跟小学生交流怎么学习文言文,这感觉就像坐上了时光机,一下穿梭到了二十年前,那时的我,正咬着铅笔“脑补”画面:“西门豹”到底是一头什么样的豹子呀?他是不是从动物园西门跑出来的呢?不骗你,我小时候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西门豹”是一个人的名字,他复姓“西门”,名“豹”。

你看看,光是古人的名字,就已经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障碍了,更不用说那么多的实词、虚词、倒装句……

许多学生一学文言文就头疼,是因为畏难心理太严重了,老师们动不动就让抄写背诵。其实,死记硬背真的不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它只会消磨我们的学习激情,还没等顿悟时刻来到,我们就早早地厌烦了文言文,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兴趣,永远是激励我们持续学下去的主要原因。我建议你从讲故事的文言文开始学。一开始可以不求甚解,能结合讲解把故事看下来就可以了。 你尝试读一读原文,遇到实在读不懂的地方,先跳过去就好,不用畏惧,也不用抵触,然后你再去看故事、看漫画,你的思绪会将原文和故事、漫画联系起来,然后它们会在你脑海里相互佐证,而这个相互佐证的过程,就是你的记忆过程。

另一个学习的窍门儿,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要记住,文言文里几乎每一个字都是在独立表达意思的,不像我们现在通常用几个字组成一个“词语”来表达意思。就像“妻子”这个词,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个词语指的就是一个男人的老婆,但是在文言文里,“妻”就已经代表“老婆”了,而“子”则代表着“子女”的意思,所以“妻子”在文言文中实际上表达着“老婆和子女”的意思。看,这就是文言文的特点,几乎每个字都能单独表达意思,非常简洁。说到“非常”,我们现在是不是用这个词语来表达“很”“特别的”意思呢?可是在文言文中,“非”和“常”是可以分开来解释的,这样,“非常”就可以用来表达“不合惯例”“偏离常态”的意思,知道了这些,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

最后,再给大家传授一个 “零部件学习法” ,就是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妨记住一些反复出现的固定搭配,比如“此之谓也”“非然也”“是故”等,你可以把它们记在小本本上。 这些“零部件”,你可以细读、深读,反复品味,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去理解。日积月累,逐渐掌握到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后,你就会领会到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规律。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当然是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速度,记住这些固定搭配,下次再遇到时就可以十分顺畅地明白它的意思,不会再磕磕绊绊。其次,它还可以成为写作文时增彩的点睛之笔,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在白话文中点缀一两个文言固定搭配,绝对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但也切切不可过于卖弄,故弄玄虚。过犹不及,此之谓也!

“整体感知”,小学生学文言文的重点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博士 方文昕

我小时候特别爱看古装剧,还特别爱做梦——要是能穿越时空,去体验一番古人的生活,该是多么奇妙啊。可仔细一想,不对,他们说的话和现在不一样,我就算回到古代,怕也是举步维艰。

怀揣着和古人对话的愿望,终于,我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读到了第一篇文言文。这下问题源源不断了——“俄而雪骤”是指俄罗斯下雪了吗?“何陋之有”怎么读起来怪怪的?“文轩”和“敝舆”又是什么?一篇课文念下来,只觉得头晕目眩:怎么每个字都认得,连起来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呢?

我甚至有些害怕文言文了,每逢考试遇到新的篇章,都是连蒙带猜,也渐渐失去了从前的好奇心,只要有两句文言文的书都束之高阁。直到有一天,老师举了一个古汉语的例子,我才重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在表达‘做什么’的意思时,文言文有两种表达法,大家可以试试体会它们有什么区别。”

“作甚!”老师短促而干脆地说了第一种。

接着,他又缓缓地吐出两个字:“何为?”

一种直率霸气,像孙悟空路遇白骨精时的怒斥;另一种沉稳庄重,像皇帝早朝时的问询。仅仅两个字的不同,就展现了同一个意义的两种风格。原来古汉语并没有那么枯燥乏味呀——我又拾回了一点兴趣。

那堂课之后,学习文言文的路顺利了许多。曾经觉得天书一般的文章,慢慢能读进去了,从半文半白的《聊斋志异》《红楼梦》,到无标点的《左传》《史记》,随着学力的增长,我现在又开始攻克从地下挖出来的竹简帛书,探寻尘封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兴趣的带领下,我从未停止对古代世界的自由探索。在苦于读不懂文言文时,我依然继续扩充着自己的知识面,去了解古代的神话传说,看一部部讲述古人生平的纪录片,或者翻一翻后人改写的历史故事,哪怕只是留下模糊的印象也好。当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这些知识储备说不定就会派上用场。比如苏东坡被贬谪黄州的经历曾被搬上银幕,而中学课本中就收录了他当时所作的《记承天寺夜游》。还有叶公好龙、鲁侯养鸟的故事,如果先前读过,看到原文时绝对不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另外,最开始接触文言文,并不一定要像学者一样钻研经典名著或者长篇大论。短小精悍的文章同样能成为学习的材料,轻松有趣才能带来专注,而这套图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说到这里,你会不会还有一些担心读不懂文言文呢?没关系,因为我们已经生活在远离文言文的语言环境,所以,在小学阶段,在学习文言文这件事情上,你只需要重点做一件事就好了:培养语感!

不要硬着头皮去读那些艰深的、无感的文章,而要去读那些朗朗上口的、喜欢得不得了的文章,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你只需要有一个整体感知就可以了:文章写了哪些人,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品质,讲了哪些事,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蕴含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获得整体感知的过程,其实就是你逐渐熟悉文言文行文习惯的过程。慢慢地,你就培养起了文言文的语感,看到精读文章或者遇到考试,也不会发怵了。

读书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的,当然也需要日积月累。能力的提升都是悄悄发生的,当你选择了这套书,就是你勇敢迈出了第一步,加油! AKtoF9hzn+xLNJxF3KCUAcwsFyBU1+WG/b41n6lEYLo9bAYCxbm/+Fn8IKLQdW6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