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 科学地认识“老”

老年人生理、心理发生的衰老变化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老夫妻俩可以通过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积极地适应生理、心理变化,了解自身的需求,并通过纠正一些错误观念,从而营造出一个适合老夫妻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安享晚年。

1.老年期是人生的衰弱期、丧失期:随着老夫妻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的老化越来越明显,加上心理衰老,老年人的身体与心智会很快走下坡路,使衰弱走上“加速度”。

处于衰弱期的老年人可分为自主的、适应的、颓废的3种类型。

(1)自主型:以自主为特征的老年人,在老年人中仅占少数。他们富有创造力与活力,充满朝气。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给他们带来了智慧和活力。

(2)适应型:此类型老年人只有在文化和物质环境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他们才可能生活得很好。

(3)颓废型:颓废型老年人在体力衰退后,很快就颓废下来,只有依赖外界的扶持,才能较好地生活。

心理学家根据老年人遭受各种丧失的痛苦,把老年期又看成是丧失期。这些丧失包括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丧失、经济上独立的丧失、与家庭社会关系的丧失、生存目的的丧失,其中老年人失去生存的信念是最根本的丧失。的确,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幸多于幸福,不满足超过满足,空虚压倒充实。这样的心理状况,常会给老年人的精神带来影响,使老年人变得孤独、忧郁和悲痛。

老年人“丧失”是客观的事实,关键是老爸老妈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对待自己的“丧失”。如果老夫妻能够针对身心健康的丧失,而采取积极措施,如加强锻炼、注意饮食;针对经济上独立的丧失,而继续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针对家庭社会关系的丧失,注意与子女亲友保持密切联系,多参加社会活动;针对生存目的的丧失,继续探索生存目的,参加各种活动和聚会等。

老年人的“丧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老年人有老而弥坚的意志去承受,针锋相对地向“丧失”挑战,老年期也可以改变为更加充实的“生活确立期”。

2.与“老”作斗争: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对待老年人衰老当今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传统的观念是:“老年”是灰色的字眼,是“枯藤老树昏鸦”的年代,是度“余生”、过“残年”。而现代人的看法是积极向上的,并不否认衰老的客观事实,但把老年称为“金色年华”“第二青春”。推迟衰老和延长寿命是人们共同的愿望。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令人鼓舞,社会上长寿老年人也越来越多,我国百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已经超万,80岁以上老年人已不稀奇,遍地皆是。我国老年人健康长寿、活得快乐,已能够普遍实现,科学的进步给老年人长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长寿有密切关系。许多人以被动消极的态度对待衰老;不少人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衰老。前者认为自己已衰老了,等待天年;后者仍兢兢业业,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服务,老有所为,活得很有意义。所以,老年人首先要“心不老”,精神上要努力永葆青春,当乐天派,千万不要“人生不满百,悠悠几千载”,要“心地无欲天地长”。

当今与衰老作斗争的手段不断更新,不论在身体上,智力上都可以延缓衰老。要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应用中国传统医学的丰富经验,加强自我养生保健,从心理、体力、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采取主动的步骤,积极地同衰老作斗争,那么长寿和健康就能成为现实。

3.现代老夫妻应有的心理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夫妻俩应该树立新的心理理念,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更有意义。

(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论是老爸还是老妈,不管是多大年龄,老年人要养成一种习惯,要积极地去发挥自己的能力,继续过有意义的生活,千万不要因为退休而给自己人生打上休止符号,可以继续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做自己过去想做而来不及做的事情;做对自己身心有利的事,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做。老年学研究者指出,融入社会,社会互动,对每一个老年人都有同等价值。不同年龄的人所参与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可能不同,但从日常生活意义来说是一样的。老年人可进行一些活动来填补空白,保持一个开朗的心境。

(2)对年迈高龄阶段的迎接与准备:时时准备日后的老化过程,特别是对年迈的高龄阶段。不仅是心理上有准备,还要有对生活环境的考虑与预备,方便进入更老的人生阶段。当然也要随时注意晚年人生的心理准备与实际的安排,能随时接受命运的到来,而减少对家人的牵挂和负担。

(3)继续学习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处于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社会里,老年人们还需要继续学习,能熟悉和使用各种现代家庭常用的各种科学设备与用具,例如手机、微信、上网等。这样老夫妻不但能享受现代高科技生活,还能扩大自己和社会沟通和联系,还能增加老年生活的乐趣。

(4)老爸老妈要独立,少依赖:老夫妻要养成老爸老妈互相依靠,靠自己过生活的观念,老夫妻尽量自己照顾好自己,少依赖他人,过比较独立的生活。越是能自己照顾自己,越可以过好老年的生活,不受限制。除非不得已,不要总是想向别人诉苦,尽量自己对自己负责。老爸也要学做家务,老妈也要练习男人所做的事。

依赖是一种消极心理。美国哈佛大学的老年学研究专家调查表明:部分老年人出现消极依赖心理是一种回归心理,从自立走向依赖,从自强走向软弱,依赖心理出现越早,身心的衰老也就越快,从而影响健康和长寿。老年人出现的依赖心理,与家人对他的关心照料是两回事。有的老年人虽年老多病,需要别人照顾,但却有自强自信,自尊自立的思想,有依靠自己力量的信心,这种心态往往充满乐观,往往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生活。

(5)适当保持老化的家庭关系:随着家庭成员年岁的变化,人生阶段的进展,老夫妻要跟家人时时保持适当的人际关系。随着年岁的增加,要面对家人可能发生的任何意外情况,而又能够接受,是现代老人一项生活上必须具有心理准备的内容之一。

(6)继续享受自己的生活:老爸老妈的生活要尽量过得舒服、愉快,避免不必要的挫折或刺激,让自己能天天过得有趣。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对老夫妻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身体好,精神就会更好,也就能尽情地享受更好的老人生活。否则,就会发生负性的恶性循环,身体不好,精神更不好,还得熬日子。

4.年高而心不老,寿高而体不衰:现代社会的老爸老妈,如何才能做到年高而心不老,寿高而体不衰呢?怎样把高质量的生活和愉快的身心把握在自己手中呢?根据我国古今养生保健的实践经验,可概括为“动”“仁”“智”“乐”四个字。

(1)动:“动”就是多运动。我国古代养生学中早就提出“不动则衰”。现代医学也提倡“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能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研究证实,人体的功能“用进废退”。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仁:“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的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看一部妇女在印度帮助病人与贫苦人的影片,看完电影就对学生的唾液进行化验分析,发现学生体内的A种免疫球蛋白显著增加。专家们为此得出结论:对他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援助,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机制。人们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利于自身。

(3)智:“智”就是勤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养生和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心理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革,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上网、微信等。网上的世界很精彩,互联网上有很多可给老年人带来活力的东西。

(4)乐:“乐”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那就是正视现实,接受挑战;乐观豁达,安享晚年;适应今天,迎接明天。快乐和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会善于发掘。

国外报道称,美国耶鲁大学科研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老年人因为自己的年岁一天一天增加,而心情低沉,会加速其衰老和死亡的进程,并最终把自己想入“坟墓”。重视本次调查的科学家指出:能乐观对待衰老这一自然现象的老人,比那些悲观老人平均要多活7.6年。这些心理因素对长寿的影响,竟然比公认的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指标更为重要。研究者指出,对衰老保持积极心态,甚至比没有吸烟史和经常运动都更为有益长寿。研究发现,这两种习惯可为人增加1~3年的寿命,而正常血压和血清胆固醇则能延长寿命4年左右。美国老年医学研究人员在对660名50岁以上美国人,进行了23年的追踪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对衰老保持乐观心态的老年人可长寿;而悲观、焦虑的老年人会大大缩短自己的寿命。

乐观愉快的情绪能够协调大脑皮质、神经、体液、内分泌及心血管功能,保持整个人体身心的稳定平衡。老年人不但要有乐观心态,还要会善于找乐趣。在轮椅上坐了30年,只有三个手指会动,又不能说话的著名英国科学家霍金,在别人眼中是个古板的人,只会琢磨宇宙的“黑洞”理论。然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挺会给自己找乐趣的,在他的卧室里贴着美国影星性感女神梦露的巨幅画像,他喜欢看007系列电影,听国外流行摇滚歌曲,爱听贝多芬的英雄和命运交响曲。照顾他生活的护士说:“如果霍金不是善于给自己找乐趣,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可能活不到今天。”从这个意义上说,给自己找乐趣就是在延长自己的寿命。善于给自己找乐趣的人,是一个活得潇洒的人。

周恩来总理是一个最忙的人,他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是常事,可是他忙里偷闲,常常要去看西花厅里的海棠树,给心爱的兰花浇水。季羡林先生既是国学大师又是文坛泰斗,精通十几种文字,然而他在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养猫,他那两只宝贝猫与他生活了多年,俨然像家人似的。

老年人要培养自己“六乐”精神,即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与众同乐、活动中乐,这也是老年人的长寿的要诀。

5.对“老”的观念要与时俱进:由于现代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包括家庭关系的改变,社会人口的变化,再加上生活环境与社会制度的大大改变,老爸老妈对于“老”的观念与意义,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老龄化社会。例如:

(1)修正“养子防老”想法:由于过去传统社会里,人们的经济系统往往以家庭为单位,依赖自己的家庭来维持自己的经济,负责各个成员的生计与福利。再者,下一代人往往继承上一代的生产事业,子承父业,继续其农、牧、渔、工、商等生产工作。在这样的社会里,要生育子孙、养育子孙,以便自己年老时靠子女来“反哺”,赡养年老的父母。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此子女生得越多,犹如购买了更多的“生活保险”,所谓的“多子多福”,自己年老时可安心依靠年轻的子女们,让他们轮流或共同来赡养年老的父母。几千年来,我国传统都有“养子防老”说法。

现代社会逐渐工业化、都市化之后,人们的经济系统扩充,逐渐超出家庭的单位,而是依靠社会系统来维持操作。况且,下一代的人常常脱离上一代所经营的生产工作,而从事新异的职业,不跟自己的父母一起从事生产。更重要的是,婚姻与家庭制度也逐渐改变,并不见得人人都结婚、生育子女,或者婚后都跟父母住在一起。即使生育子女,顶多也是一两个而已。况且,现代生活里人们的寿命延长,75岁已是平均寿命。60岁过后,还得活二三十年,几乎是成人的人生之一半。

现代社会里,老年夫妻不能完全只依靠自己一个或两个子女来过漫长的二三十年光阴。要多半依靠自己,依靠老夫老妻两个或者整个社会,来度过自己年老退休后的漫长人生时光。换句话说,现代的夫妻从中年时,在日常生活里就要考虑自己如何把一部分收入储蓄下来,以便存留下来做退休后的生活费用补充。经个人的储蓄或社会保障的退休制度,建立自己老年后养老费用。在生活居住方面,要准备老夫妻两人能继续自己居住,且生活在自己的家里居家养老。可能跟自己子女住的家很邻近,但有老夫妻自己的居住场所,不用寄养在自己的子女家里或者依靠别人生活。

这并不是说老年人有需要时,不再依靠家人的照顾或者做子女的不用去关心自己的父母。我们要强调的是说,不要完全依靠子女来养老,不要只想子女该养你,该孝顺你,而事实上做子女的也无法每天来服侍你。

现代老年人应该提倡“靠自己养老”“养生防老”,从心理上要提早有思想准备,除非自己的身心有显著的老化或障碍,否则尽可能依靠自己来生活,老夫妻共度晚年。

(2)改变“年老享清福”的观念:老夫妻退休没有工作压力了,年纪大了,生活应过得轻松些、享受些,这是很应该的。但是过去“年老享福”的旧观念里,常同时含有什么事也不想做了,享清福的意思。现在老年人要抛弃此种老观念,要以“年老要继续活动”的新观念来代替,要懂得“年老还能继续活动才是福”的道理。进入老年期的人,在身心各方面以适当地继续积极活动,这样才能维持身心健康。尽管年岁增加,还是宜以适合自己的体力做些家务,外出活动参加社交,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与家庭生活。这不仅是经济上、现实上的需要,而且是心灵与身体健康的需要,千万不要以为“年老享清福”,而剥夺了自己身心健康的机会。

(3)摒除“人老没用”念头:假如按过去的陈旧观念,年老之后就要依靠子女或他人照料,而且心理上仍相信年老不要再自己劳累了,可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这样很可能会让老年人思想上感到自己真的老了,什么也没有用了。特别是有的子女不太孝顺,对自己不太好,而自己又不去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那么“人老没用”的念头,就会更强烈。

如果老年人能自己照料自己,老年生活过得充实愉快,保持身心健康,那么人老了仍有很多幸福生活等待你去享受。可以不迫于生活压力,天天赶着按时去上下班;可以轻松地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充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活动内容,安享晚年。

过去常年的辛苦工作,到了老年期就可以享受过去辛苦的结果,名副其实地变成老年是人生的“收获期”,特别是从事脑力工作的老年人,还可利用过去的工作经验,继续从事所喜欢的工作,而且可以表现出老到的功力。现代老年人应该建立“老年期是人生黄金阶段”这一观念,做到老有所为。

(4)纠正“人老无欲”的认识:过去几千年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应“清心寡欲”,这“寡欲”不仅是指对享乐的欲望、娱乐的需要,也包括对于性的欲望。以前,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老年人年岁一大,就毫无性欲,甚至认为年老了,就不该对性还有兴趣,否则是“老糊涂”了。

事实上,年岁增大之后,各种欲望的强烈程度可能会降低,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还是会继续持有其各种想享乐、想娱乐的欲望,并有性的兴趣。所以,老年人不要为有这种基本生理欲望的存在,而自羞或自责,或者害怕被别人耻笑。老夫妻应当考虑如何适当地满足自己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各种欲望。有了适当的欲望,生活才有活力和生机。

(5)树立“健康长寿”目标:传统观念认为幸福的老年人就是长寿者,通常把追求长寿作为老年幸福的目标。其实,长寿仅仅只是生存的年限,而不代表身体功能的年限。真正的长寿必须建立在具有基本的机械活动能力,体现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幸福的长寿是能保持良好的日常活动功能的长寿,它体现了老年人生命质量水平的提高。健康长寿的老年人应有基本的自我活动能力,如穿衣、脱衣、上厕所、进餐、洗澡等。长寿而不健康,对老年人、家庭及社会都不利。现代老年人提倡“宁可实现健康的90岁,不愿追求失能的100岁”,表明长寿就应有健康,能基本自理生活和智力正常,人们已意识到追求健康的长寿才是老年人的真正目标。 IEuqFC+VQmbc0u/O4haE/nZtTf36uZH7wfSIaam2oxZFmE0f1ovvUUrkNqR3M3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