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 特殊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在社会上,许多老年人都是身心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身体不健康、心情不愉快的特殊老年夫妻,如长期患病的、缺乏经济收入的、孤独的……以及极少数心理变态的老年人和犯罪老年人等。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特殊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1.“黄昏”心理人群:“黄昏”心理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的负性心理,是一种有损老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因子”,表现为情感消沉,精神蜕变。常见的“黄昏”心理表现有:

(1)冷落遗弃感:有的老年人离退休后,生活中没有了以往迎来送往的热闹,心里油然而生的冷落感。这种失落的心理挥之不去,如同被人遗弃地令人难受。

(2)累赘包袱感:有的老年人生性多疑,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和煎熬,产生悲观失望的念头。

(3)怀旧回归感: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常留恋过去,沉湎于对往事的追忆,有不同程度的怀旧情结,尤其是有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更集中于过去的难忘岁月。

(4)枯燥无聊感: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有的人整日无所事事,在吃、睡、坐中周转,生活单调乏味,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味的情感。

(5)颓废无为感:有的老年人生活懒散,啥事也不想,啥事也不干,但又觉得如坐针毡,度日如年。

(6)黄昏末日感:有的老人自认临近人生尽头,从而产生惆怅之感,身心陷入一种消极不能自拔的境地。

(7)孤独寂寞感:人到老年,身心和生活变化都很大,尤其是对照别人,自己无所事事闲得慌,缺乏情趣而闷得慌,心里就会产生烦躁孤独感。

如果老年人有这种“黄昏”消极心理,就得进行自我调解,如坦然“角色”转换,树立积极养老心态,“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多回忆美好的往事和开心事儿,做些老有所乐的事等。

2.长期患病老年人群:长期患病的老年人一般是指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社会上这部分老年人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这是因为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以前无法诊治的病,现在有了新的诊治手段和药物;一些急性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现在很多老人经过抢救也可以保全生命,而成为慢性病老人。另一方面,老年人由于随年龄增高而生理功能的不断衰退,较容易患各种各样的老年性疾病。

长期患病的老年人,根据他们患病时间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可以分为5种类型,各有不同的心理变化。

(1)早年型:指老年人在60岁以前就患病,一直延续至老年期,这些老年人对病人“角色”早已习惯,他们被疾病长期折磨,情绪消沉、犹豫和沮丧。他们往往把事业上的不成功,生活上的不顺心,都归罪于疾病,同时又为此而牵累了家庭而感到烦躁不安,产生“何苦苟延残喘”的念头。因此,其老伴及家属要在精神上、生活上多关心和安慰他们,使他们树立起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2)晚年型:指60岁以后才开始患病的老年人。他们往往不习惯于“病人角色”,不承认自己将一直患病下去,对疾病有一种盲目乐观的看法,相信很快就能根治疾病,千方百计求医求药,随着时间的推延,当他们渐渐明白自己的确是一个“病人角色”时,又往往产生烦躁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晚年型老年病人的老伴及家属,对老年人在患病开始时,就要做耐心的解释工作,最好能配合医生给老年病人普及一点保健方面的知识,或给老年人一些这方面的科普医药读物。

(3)轻型:指一些患有轻度疾病的老年人。如一些患有早期慢性支气管炎或冠心病的老年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一般和正常老年人差不多,但有的老年病人往往不把自己当成病人,情绪乐观、开朗,当然这种心理状态有有利的一面,即可以调动身体内的积极因素同疾病作斗争;也有不利的一面,可能忽视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使病情发展。也有部分老年人,把自己的小病当成大病,终日忧心忡忡,要求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因此老年病人的老伴及家属,要使轻型老年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要小病大养,又不要熟视无睹,应该及时检查和治疗,使疾病早日得以康复。

(4)重型:是一些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如心肌梗死、癌症。老年人的表现可以各不相同,有的表现为烦躁不安,认为自己的病反正无指望了,不愿接受治疗,不与医务人员合作,甚至拒绝打针,吃药;有的老年人似乎毫不在乎,对严重疾病后果从不考虑;有的则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不愿和任何人交谈,严重者还可能采取轻生举动。为了使这些老年人更好地接受治疗,老夫妻的另一方及其家属,有时需要把真实病情隐瞒起来,不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有的则需要开诚布公地把病情如实告诉老年人,求得他的配合,这要根据不同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情况来决定。

(5)失能型(卧床型):指一些长年累月几乎不能起床的慢性病老人,如瘫痪、年迈体弱的老年人。他们对自己长期卧床不起感到急躁、烦恼,但又无可奈何。卧床时间越长,获得外界信息越少,越可能使这些老年人心理发生不良变化。他们所承受的身心痛苦较大,开始时还能配合医生和家属积极治疗,但时间久了便怨天怨地,埋怨医生无能,埋怨亲人服侍不周,有的还会为一点小事而暴跳如雷。最后,老年人由于卧床时间太长,自然转为情绪消沉、心情恶化,甚至出现厌世念头。对长期卧床而失能的慢性病老年人,老伴及家属一定要耐心、热情,生活照料、治疗护理上给予良好帮助,并要使全家人员多与老年人交谈接触,多向老年人问候,主动询问老年人的不适与需要,尽量给予满足,使老年人心里感到充实和温暖。

以上5种情况可能交叉出现,作为患慢性老年人的老伴及家属,应该熟悉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注意老年病人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使他们在患病期间能够安心养病,保持心情愉快,争取早日康复。

3.缺乏经济收入的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缺乏经济收入的老夫妻是指在晚年收入较少或者没有收入,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收入维持正常生活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往往缺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这部分老年人在农村中所占比重较大。缺乏经济收入的老夫妻,有以下几种类型:

(1)依靠老伴型:这类夫妻生活来源主要依靠老伴的退休金,他们的心情比较愉快,老两口已习惯这种赡养关系,或者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最忧虑的是怕有退休金的老伴早“走”一步,所以他们一般都十分关心老伴的身体健康。

(2)继续服务型:老夫妻为子女服务,如做家务、带孩子等,如果他们身体尚好,可能会得到子女尊重,生活比较充实,心情也会比较愉快。如随着年岁增高不能继续服务,或者不能得到子女应有的尊重,在家中又无地位,那么他们的心情是沉重的。

(3)有积蓄型:老夫妻在青壮年时省吃俭用,积蓄了一点钱,晚年虽然缺乏经济收入,但也还能维持生活,加上有的人可能还有子女赡养,所以内心比较踏实。但是,随着不断的支出,积蓄逐渐减少,尤其考虑到老夫妻将来失能或者半失能后,请人护理需要较大费用,他们开始担忧起来。这些老年人往往性格较为内向,干事小心谨慎。

(4)有功型:虽然已年老体衰,不能继续为子女服务,但以前曾为子女的成长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在家庭中有一定地位,接受子女的赡养往往心安理得。但是随着年事增高,他们地位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内心很羡慕别的有经济收入的老年人。

(5)无功型:这类老夫妻由于种种原因早起没有为子女成家立业出过多少力,目前又不得不靠子女赡养,一旦子女的态度不好,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极大,性格将明显变化,或者变得沉默寡言;或者变得防御性很强。其实,这种心理变化都是强烈的自卑感引起的,他们常常自责或者后悔,但口头上绝不轻易承认。他们往往和子女关系不融洽,在家庭中地位也较低,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闷闷不乐,喜欢一个人呆坐着度过光阴,内心有一种明显的被抛弃感。

(6)身心欠佳型:这类老人身体有病,自卑感极强,情绪大多不很愉快。如果小辈对老人还有抱怨,他们更觉得自己成了小辈的包袱,产生不如一死了之的念头。

总之,由于缺乏经济收入的老夫妻大部分靠子女或亲友赡养,所以子女、亲友的态度对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变化有极大的影响。这类老年夫妻由于缺乏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又不高,往往都是自卑心理,不愿意主动地进行人际交往。他们不敢奢望去旅游,或从事其他兴趣爱好,甚至连去医院诊治疾病也考虑再三,怕增加子女负担。因此,这类老年人都有较强的心理负荷。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受到保障。因此,经济上有困难,或者子女赡养问题上有矛盾的老年人,可以向有关机构,如民政部门、司法部门等请求帮助。

4.空巢老夫妻的心理变化:空巢老人从广义上讲,是指不和青壮年人生活在一起的老夫妻。一般可以根据有无子女和有无收入等情况,来分析他们不同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这里我们来谈谈无子女的老年人。

如果老夫妻没有经济收入,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国家救济,就会不想麻烦任何人,什么事都自己动手。可以欣慰的是他们有老夫老妻可以相依为命,互相照顾,他们都想千方百计地延长老伴的寿命。

有收入的老夫妻,一般经济条件尚好,生活也较满意,但有一种空虚感。因此,他们往往用各种活动,如旅游、看戏、打牌等来消磨时间,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喜欢进行人际交往,往往性格较为外向。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常常会有一种忧虑感,担心年龄更老时,将来失能和半失能或有病时的困难处境将怎么办?

5.老年人的异常心理变化:每位老年人心理的变化,在变化程度上表现不一,有的可能有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有的老年人却表现为多个方面。老年人这些心理变化的表现,在正常情况下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有的老年人心理变化表现过度,就成为异常的心理改变。这些老年人的心理改变,和大多数正常老年人不一样。正常老年人在某些时候,也可能出现心理改变,但出现时间短暂,程度也不严重,可以在正常心理活动的调节下恢复正常,而老年人的异常心理改变,则就相反。

老年人的常见的异常心理,有痴呆、抑郁、猜疑、幻觉、妄想等。实际上,有些异常变化都是精神疾病的表现,或者是某些器官疾病的精神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这应该引起家属的高度警惕,一旦发现老年人有异常心理改变,老伴及家属千万不要以为是不光彩的事,怕丢人现眼而耽误诊治,应及时送去医院。 ypJ3fAnHcar0YRKZM0UrxBk6mosgOEHXO0cVlMMpuBpClf/TDc7j+Cfukepc02g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