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余生的定义和表达

“余生”,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某个时间节点之后所剩余的人生。像劫后余生、虎口余生,说的就是这个意义。再一种是指残生,指人生的晚年。本文所说的“余生”,就是指人生的晚年。

相对于童年早夭、中年早逝的人而言,任何一个完成人生全过程的人,都或长或短、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余生。对这个意义上的余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五花八门的表达。

“余生”的生物学表达:

像老年、晚年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年龄分段是:44岁以下的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的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的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的为老年人,90岁以上的为长寿老人。当前中国的劳动制度规定60岁退休(男女或有不同),就是建立在这一生物学认识之上的。

“余生”的文学表达:

像黄昏、夕阳、暮年等,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英雄迟暮等,讲的就是老年人的状态、情怀和心境。与此相关的词还有很多,像余寿、余热、余晖、余烬、残年暮景,还有古稀、杖朝、耄耋、鲐背、期颐等。

“余生”的数学表达:

一般说来,“余”是一个宽泛的数学概念,像余数、结余、盈余、剩余等。把它用来表达人生的晚年,就是一种关于余生的数学表达。余生的数学表达,可以是“差”,也可以是“商”,还可以是几何学上的“线段”。假使一个人的预期寿命是80岁,他已经活到60岁或70岁,那么,他的余生就是80-60=20或80-70=10,这就是差的概念。或者是80÷60=1……20或80÷70=1……10,这就是商的概念。还有,其余生就是一条以“岁”为单位的线段,而不是一条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的射线。

“余生”的物候学表达:

在物候学上,人们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而把人生的全过程与一年四季联系起来,就构成了人生的物候学表达。人们通常听到“青春”和“金秋”的说法,但少有关于人生“夏”和“冬”的表达。其实,如果说青年是生机勃勃的“青春”,年轻老年是硕果累累的“金秋”,那么,中年当然是激情燃烧的盛夏,老年就是天寒地冻的严冬了。只不过人们不习惯于这样表达罢了。而且,一个人再小,也终究会老;人老了,又会有孩童阶段的某些特性,这就叫“老人如婴”。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的“老”和“小”是接榫的圆环,就像冬过去了是春,春夏秋之后又是冬一样。

“余生”的中医学表达:

按照中医理论,人得天命,尽其天年,一般应该有120岁的寿命。但因后天的人为伤害和不节制,很少有人能活到120岁,总会打一些折扣。打9折是108岁,打8折是96岁,打7折是84岁,打6折就是72岁。满一甲子等于打了5折,勉强算寿。一个人没活到60岁,不能算寿。

除了以上几种以外,人们关于余生的表达还有不少。透过以上种种表达,我们不仅看到人们关于余生的认识之丰富,也可以看到人们对自己余生的重视。

不论从什么角度来定义余生,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余生不是人生的主体,而是人生的末端;余生不是人生的“大头”,而是人生的“小头”;余生不是人生的主干,而是人生的尾巴。对此,任何进入余生阶段的人,都难免有些无奈和失落。好在随着人类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逐步延长,“人活七十古来稀”早已成为历史。现在“70岁不算老,80岁满街跑,100岁还敢下河洗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65岁以上的老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四分之一,2050年将超过三分之一。 3BuReKRJdnqWOwUw2orSUkf7fyFt2J39TsLsLhBlH+SZeiNSxOx3iGL7xRgQkg5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