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时间是分段落的,生命散落在时间里,所以生命也是有段落的。生活是有节奏的,生命游荡在生活里,所以生命也是有节奏的。生死是有界碑的,生命奔波在生死间,所以生命也是有界碑的。

幼年是生命含苞待放的节奏,青年是生命蓬勃绽放的节奏,中年是生命芳香四溢的节奏,老年是生命叶落蒂枯的节奏。从幼年到青年再到中年,是生命一路高歌猛进的时期,生命的箭头直指抛物线的顶峰。叶落蒂枯的老年,是迟缓的、萧索的、寂寥的,甚至是伤感的、悲凉的。

但是,在生命的里程里,有幸拥有叶落蒂枯的景观,在伤感和悲凉之外,又是欣喜的、辽阔的,说明你已经拥有了生命的所有篇章,至少在时间的坐标上,你的生命周期已经接近完整。比起那些中途拐道、意外走失而无缘跨进人生晚年的人,这是一种价值连城的幸运。

对生命来说,很多我们以为司空见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都是一个跟着一个的奇迹。想想看,一个人从细胞孕育到生命停歇,这当中要经历多少阶段和细节,要跨过多少明沟暗渠、越过多少山山水水,其中的每一个时空点,每一个经纬度,都可能是生命的黑洞和生命宇宙的坍缩点。如果说,生命的总和是一个大的积分,那么这个积分的每一个微分,都可能是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节点。

可是,古往今来,竟然有那么多的人能够一生鲜衣怒马、神采飞扬,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上百岁。在今天,就算你再漫不经心,活到五十岁、六十岁,也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这些看起来很自然的事,虽然可能蕴含着上天无数个额外的偏心和眷顾,但其实任何生命的出发和前行,都是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结果。一想起这些,就让人不能不感动和激动。

如果你把生命的最后里程,不是当作生命无奈的完结,而是当作生命有序的完成,那么,叶落蒂枯,就不是你的落寞和寂寥,更不是你的荒芜和悲凉,而是高山坠石的又一次怦然心动,是万岁枯藤的又一次岁月静好。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此生此世,你不仅不会四顾茫然,而且会觉得风景这边独好。

一个人以哪种状态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行程,取决于两点:第一,对待晚年生活的态度;第二,对待死亡来临的态度。前者是一个形而下的现实问题,后者是一个形而上的哲学问题。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从深刻性来说,后一个问题对前一个问题的影响力更大、制约力更强。后一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甚至回避这个问题,就会使人的晚年生活羁绊在对死亡的幻想和恐惧中。

这是因为,晚年是生命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是死亡的隔壁邻居,敲一下门就可以听到死亡的声音。而死亡,则是晚年挣脱不了的万有引力。就像苹果要坠落大地一样,谁都得响应万有引力的召唤。因此,人们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强大的心理,才能坦然地向生命终结迈进。即便不能做到闲庭信步,起码也不至于慌里慌张、徒劳无功地往后退缩。

所以,既不能因为“好日子不多”而自我放纵、气节沦丧,也不能因为“离死亡很近”而自我放弃、情绪低落。晚年是整个生命的一部分,你应当让它努力保持并继续丰富生命既有的内涵,履行好捍卫生命品质的职责,做到放松而不放纵。同时,晚年虽然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但并不是死亡本身,所以不应当放弃。晚年是有明天的,只是明天逐渐变少而已。正因为它越来越少,所以弥足珍贵。正像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台词里所说,任何时候,你都要“不抛弃”“不放弃”,全心全意地呵护好、安享好生命的晚年。

尽管大家都知道,有多少生命诞生,就会有多少生命死亡,不会多一个,也不会少一个。但谈论死亡,是一件比较忌讳的事。关于死的说法有很多种:有的为了高古,不说“死”而说“亡”;有的为了文雅,不说“死”而说“故”;有的为了褒贬,不说“死”而说“毙”;有的为了等级,不说“死”而说“薨”;还有一种,就是最为流行和通用的,为了含蓄和避讳,不说“死了”,而说“走了”“去了”“不在了”,等等。死亡是生命的一种必然结果,既然不能逃避,那也就不要回避。可取可行的选择是,正视而不忽视,敬畏而不恐惧。

读一首诗,要从一段跳到另一段。看一本书,要从一页翻到另一页。写一篇文章,经常需要另起一行。生命亦如此,生活亦如此。进入晚年,也就是到了生命和生活的另一行、另一段、另一页。既然换了场地,到了“另”处,就需要另抱薪火、另起炉灶。如果你想知道,这个炉灶“另”在何处;如果你想知道,这个炉灶里的火应当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让这个灶的火苗更亮堂;当然,更主要的,如果你想知道,这个炉灶里的火,能陶冶出什么样的成色、烘焙出什么样的芬芳、酝酿出什么样的意蕴,那么,请看这本《自在余生——人生尾程面面观》。

或许,看过之后,你会有所触动和感悟,甚至有一种惊醒:原本以为可以得过且过、少一天是一天的人生尾程,竟能像云霓一样多姿多彩!正如书名一样,本书的内容和风格也很爽快,把你直接拽到命运交接的前沿,让你躲无可躲地面向人生的照壁。如果说,“品质”是本书所坚守的生命尾程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自觉自主、健康快乐、洞达通透”就是本书的主题词。不自觉无以自主,不健康无以快乐,不洞达无以通透。惟愿你通过阅读此书,把“余生”的“余”转换成“富余”的“余”,把“余生”的“生”替换成“生动”的“生”,让自己的余生过得自觉些、充实些、快意些、智慧些。

最后,用曹操《龟虽寿》中的四句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于人 庚子岁末于边庐 fVHlB/Aq04o43gTL8o197w2ydkVlsT5N0yKyRbM8EPq7pLuqdSqJ/Junk5KHPJl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