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氏太极拳发展史上,不能不提以下三个人,即陈王廷、陈长兴、陈发科三位宗师。
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明末清初时期陈家沟陈氏第九代传人,他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长,并根据《易经》而创编出陈氏太极拳。而后陈家沟村民练习太极拳之风越来越盛,无论男女老幼皆习拳,世代承袭。
陈王廷雕像
至十四世陈长兴时,太极拳有了一个大的改革与发展。陈长兴在祖传老架五个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精炼归纳为当今流行的两个套路:第一路(大架)和第二路(炮捶)。后人称这两路拳为太极拳老架。
直到近代,陈发科先生于1928年应许禹生等之邀到北平传拳,他以“挨着何处何处击,将人击出不见形”的高超技艺受到北平武术界的叹服,从而在北平站住了脚,开始在北平传拳,将三百年来只流传在陈家沟的太极拳带出了沟外。这是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陈氏太极拳的新纪元。
纵放屈伸人莫知,
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
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
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
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
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
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
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
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
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
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
难将武艺论高低。
太极拳不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在击技防卫上也有独到之处。
中医认为,打太极拳对身体多方面都能起到保健作用,它不仅能加强肾脏的功能,调节人体内分泌,还能改善因肾精不足所导致的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等症状。
首先,太极拳的呼吸方式会改善人的部分器官功能。打太极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改变腹腔的压力,增大胸廓容积,增强腹内脏器活动,从而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并改善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
打太极拳对全身的骨骼和肌肉都起到改善作用。在做太极拳运动时,全身的骨骼和肌肉都会呈周期性的舒张和收缩,血液循环就会得到加强和改善,包括身体内脏中毛细血管网都被调动起来,心肌营养得到有效供给。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它可以有效舒缓人的精神状态,有效改善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
太极拳不仅对养生保健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是一种拳术,讲究技击性,在技击和防卫上有独到之处,是可以真打实战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