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颠覆呢?真正的颠覆需要符合以下两大条件。
那些轻易就能理解和接受的技术与概念,是谈不上颠覆性和破坏性的。真正的颠覆者,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是让人充满怀疑的、本能排斥的,甚至深恶痛绝的。
区块链技术的首个应用比特币自诞生之日起就遭受众多知名人士的反对。被世人顶礼膜拜的“股神”巴菲特对其充满怀疑,他认为“这只是泡沫而已”;国内知名财经教授对比特币本能排斥,他曾在参加电视节目时表示“你送我100个,我不会要的”;还有一些自媒体名人对其深恶痛绝,甚至在录制的短视频中对其破口大骂“骗子”。
然而,元宇宙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基于Web3构建,是自下而上构建的去中心化生态,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思想初衷一脉相承,因此,它也被诸多专家嗤之以鼻。很多人说元宇宙不过是乌托邦,人最终还是属于现实世界的。他们认为元宇宙是泡沫。
从这一点看,元宇宙及其底层技术区块链都具备“颠覆”的特质。
要想颠覆巨头,必须在基因上与巨头互斥。如果颠覆者跟巨头的基因是一样的,如商业模式一样、市场一样,那么,早晚会被巨头消灭,或者收入囊中。
柯达,曾经是照相机(见图1-1)及胶卷行业巨头,也是数码相机技术的发明者。但是由于柯达公司难以舍弃传统胶卷市场的巨大利润,没有抢先发力数字照相技术,导致其在数码技术普及的今天落后于其他数码相机公司。
图1-1 柯达照相机(来源:Unsplash)
柯达当时的选择没有错,没有谁会愿意舍弃庞大的既得利益。可是,正是因为不舍,巨头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颠覆,却无可奈何。
在元宇宙出现之前,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像BAT(指百度公司、阿里巴巴公司和腾讯公司)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把微软、诺基亚等传统巨头给颠覆了,那么谁来颠覆BAT呢?
曾经,人们有一些猜想,他们认为颠覆者将是360公司、小米公司、京东公司或者其他像字节跳动公司这样的后起之秀。诚然,这些黑马公司具有极强的颠覆性和生命力,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些公司的背后都有巨头的身影。由于基因的一致性,BAT或其背后的资本通过并购入股等手段,不断壮大自己的生态。如此一来,强者愈强。
区块链的出现使得元宇宙的实现成为可能,它是元宇宙的最后一块“补天石”。在元宇宙时代,巨头被颠覆成为可能。真正的元宇宙基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构建,它具有去中心化基因,与互联网巨头的中心化基因极度排斥,水火不容。巨头一旦公开数据库,让中心化数据分布式存储,它们将丧失数据控制权,进而丧失巨额利润。所以,巨头不可能这么做,巨头背后的资本也不容许它们这么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Meta等大厂布局元宇宙,最终难成正果。
由以上分析可见,元宇宙具备了“颠覆”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