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摄影技术的发明者

19世纪被认为是化学世纪,在这个时期,欧洲很多科学家、艺术家都在进行影像相关的实验,在这一领域有了各自的建树,并先后将自己的发明成果公布于众,而后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最终传遍了世界各地。法国人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1787—1851),英国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at,1800—1877),约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791—1871)爵士,伊波利特·贝亚德(Hippolyte Bayard,1801—1887),还有约瑟夫·尼塞费尔·尼埃普斯(Joseph Nicphore Niepce,1765—1833)等人是其中的代表。

其中,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和尼埃普斯的相关研究获得了法国科学与艺术院的认可,并获得了广泛传播。1839年1月7日,达盖尔就在法国科学与艺术院展示了自己的发明,法国科学与艺术院常任秘书长弗朗索瓦·阿拉贡(François Arago)成为这项发明的拥护者,并将这项发明命名为“达盖尔银版摄影法”。他还为这项发明提供科学保证金,建议国家买下这项专利,并将之无偿公布于众。正是由于阿拉贡的热情推荐,巴黎的众议院根据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Philippe)制定的法令,也一致投票通过了颁布《关于摄影术的法令》。

现今公认的摄影元年是官方公布摄影发明的1839年。1839年8月19日,阿拉贡在法国科学与艺术院郑重地宣布了摄影术的发明,名字就叫作“达盖尔法银版摄影法”。并且说:“法国自豪地宣布,我们为全世界做出了贡献。”这项发明一经公布即在公众中引起巨大轰动,自此公众可以自由地使这项技术,这一天,也是公认的摄影发明日。

众多的发明家在摄影领域的贡献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的研究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有联系和借鉴。

约瑟夫·尼塞费尔·尼埃普斯

1825年,尼埃普斯(见图1-3)将涂有感光物质的金属材料作为成像片基,成功记录下了一幅画面,并为其起名为“牵马的孩子”(见图1-4),该作品取材于17世纪荷兰的一幅一个孩子牵着一匹马的版画。它是用暗箱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照片。虽然这张照片是世界上最早的摄影作品,但这幅作品不是对实际自然景物的拍摄,只是对绘画作品的翻拍。真正拍摄外部世界并成功固定的影像,是尼埃普斯拍摄的《窗外景色》(见图1-5)。1826年前后,尼埃普斯委托光学仪器商人福尔为他的暗箱制作了光学镜片。夏天,他在一块铅锡合金板上涂上白蜡和沥青的混合物,制成了一块感光金属板,把它放进暗箱内,在自家的阁楼上对着窗外曝光了8个小时,然后用薰衣草油把没有曝光硬化的白色沥青混合物洗掉,露出金属板的深黑色,得到了窗外景物的正像:左侧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侧是另一座房子的一角。由于长时间曝光,两侧都留下了阳光照射的痕迹,这就是被认定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的《窗外景色》。尼埃普斯把自己使用的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拍摄外部世界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尼埃普斯的“相机-感光材料-显影”摄影系统宣告了摄影的发明,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摄影技术系统。

图1-3

图1-4

图1-5

尼埃普斯虽然完成了自然景物的拍摄和影像的化学配方,但是他的方法有两个问题。一是他的化学配方感光性能差,拍摄一张照片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曝光。二是由于光线变化,获得的影像总是模糊不清,不能精确地还原现实,技术上也难以掌握,实用意义较小。另外,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影像不易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像会变得模糊不清。1827年,尼埃普斯带着他的杰作来到英国,希望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认同,却未能如愿。尼埃普斯的“日光蚀刻法”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但是尼埃普斯极大地影响了印刷工艺的发展,这一点他功不可没。

1829年,尼埃普斯与达盖尔合作,力图对自己的技术进行改良。

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

达盖尔(见图1-6)于1787年11月18日出生在巴黎附近,是一名舞台布景画师,在满足舞台布景需要的过程中,他对不经过绘制就能便利地获取景物的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1-6

1827年,达盖尔见到尼埃普斯,两人有意合作,但未能达成。1829年,两人达成协议在尼埃普斯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共同研究,但直到1833年,尼埃普斯辞世,两人的研究都一直处于尼埃普斯的技术局限之中。之后,总结了两人之前的研究,达盖尔决定创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摄影系统。达盖尔放弃了尼埃普斯的沥青介质,改用18世纪德国人约翰·海因里希·舒尔茨(John Heinrich Schultz,1687—1744)和英国人托马斯·韦奇伍德(Tuomasi Weiqiwude,1771—1805)等人发现的光敏材料硝酸银。1835年,在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水银可以使硝酸银成像的清晰度提高,从而为银版摄影技术的创造打开了天窗。经过不懈的努力,1837年,达盖尔成功地发明了以光敏银为原料的摄影技术——达盖尔法摄影术,后被命名为“银版摄影法”。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实用意义的摄影方法。拍摄所需的曝光时间由尼埃普斯的数小时缩短到了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它的基本过程是:使镀银铜板与碘接触产生碘化银,拍摄曝光后将铜板放入有水银的暗箱中,加热水银,使水银蒸气与铜板上受光部分的碘化银生成汞银合金影像,这就完成了“显影”;最后用食盐溶液“定影”,形成影调细腻的正像,但必须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方能看到影像。在后来的改进中,达盖尔听取赫歇尔爵士的建议,使用了他的发明——一种能够完全溶解银盐的化学制剂——硫代硫酸钠,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最终趋于完善,获得的影像质量极其精良,银粒细腻,汞合金明亮悦目,整个影像层次丰富充实,精微细腻,类似镜面效果,用该方法可以拍摄大部分明亮光线下的景物。

1837年,达盖尔用时30分钟拍摄了《工作室一角》(见图1-7),这是现存最早的用“达盖尔银版摄影法”拍摄的照片,是世界上第一张静物照片。同时期的作品还有《巴黎街角》(见图1-8),这张照片曝光了10多分钟,因而大街上的运动物体都没有保留下来,只有一个擦鞋的人和他的顾客若隐若现。

图1-7

图1-8

当用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拍摄的照片现世之后,它的清晰细腻和对对象的准确还原,令当时的画家极为震惊。当时与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齐名的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曾耸人听闻地宣称:“从今天起,绘画将寿终正寝。”以物理、化学方法拍摄而成的影像使绘画创作与借助透镜进行观察的方法彻底决裂,也对古典写实主义绘画产生了的强烈的冲击。

1839年1月7日后,法国和英国的报纸都对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给予了极力报道和热情洋溢的赞美。而英国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1800—1877)(见图1-9)也在1833年开始进行“光绘”的研究。

图1-9

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

在知悉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将要获得发明专利时,塔尔博特写信给法国科学委员会,阐述了自己的发明,即相机暗箱中影像的记录和定影,申请获得专利;同时,他向英国皇家学会介绍了自己的发明过程,然而都未获得支持和通过。当时达盖尔的技术过程并未公开,大家并不了解两者之间的技术差异,塔尔博特的摄影术与达盖尔的摄影术实际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自1834起,塔尔博特就已经起意把暗箱中看到的影像固定下来,让自然“自己描绘自己”。他最先采用了两种方法获得影像:一种是“光绘成像法”,即在具有感光性能的纸张上放上树叶或蕾丝织物,形成物体的剪影;另一种就是在暗箱中拍摄影像。

塔尔博特的技术首先是用纸作为载体,把纸张浸入食盐溶液中,后再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在纸质纤维中形成卤化银;通过印相拍摄或曝光后再用盐水定影获得影像。1940年末,在他的化学家朋友赫歇尔爵士的帮助下,他又改良了自己的技术,把纸张浸入硝酸银溶液后再浸入碘化钾溶液中,生成具备感光性能的碘化银;然后,往上涂一层没食子酸与硝酸银的混合液,以提高感光度;通过暗箱曝光后再涂上没食子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液显影;最后在硫代硫酸钠中定影形成影像,实现自然景物的再现。与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不同的是,塔尔博特的成像配方获得的影像是纸质负像,在上面涂蜡和油之后,影像就成了半透明状,将这样的影像和上述的相纸曝光对印,从而获得景物本身的正像。

1841年春天,塔尔博特的“碘化银相纸照相法”在英国获得了专利,他给自己的专利起了个美丽的名称“卡罗式(Calotype)摄影法”,Calotype一词出自古希腊文KalIos(意为“美”)。他终于实现了“为那些缺乏绘画才能的人提供一个艺术表达的渠道”的愿望。

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与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是完全不同的系统,它没有“银版摄影法”的精致细腻,也不能得到唯一的正像影像,由于载体纸张表面不像抛光的金属那样光滑平整,所以用塔尔博特的方法拍摄的照片显得较为粗糙。但是他的方法的曝光时间可以缩短到以秒计,同时,这种“负正”的“拍摄——印相”过程,可以用一张底片印制更多的相片,这为日后摄影感光材料由“底片”到“相片”的“负正系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塔尔博特不仅发明了“负正系统”的“卡罗式摄影法”,他也是第一位将作品以图册的方式集结发表的人,是摄影呈现方式与观看方式的奠基人。这本著名的《自然的画笔》( The Pencil of Nature )(见图1-10)于1844—1846年以连载的形式出版,全书分为6个部分,共24张“卡罗式摄影法”作品。这本图册展示了牛津皇后学院的一个角落、巴黎林荫大道、中国瓷器、雕像等的照片,对每张照片做了详细的解说,并有自身摄影发明的缘起和试验过程等与这一时期的摄影相关事件的详细叙述。这是摄影史上的第一本“摄影书”。

图1-10

1839年1月,当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得到阿拉贡的推介的时候,另一名法国的实验者贝亚德(见图1-11)的研究也熠熠生辉。

图1-11

伊波利特·贝亚德

贝亚德的摄影方法采用了与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和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都不相同的技术和配方。他发明的是一种在纸上成正像的摄影技术,贝亚德称之为“直接正像法”,他的方法并未完全公布。贝亚德用这种方法拍摄了一批静物、雕像和浮雕石膏复制品,如《静物与雕像》(见图1-12),表现得非常精彩。

图1-12

1839年3月,贝亚德曾见到阿拉贡,希望获得国家的资助,但收获甚微。1839年秋天,官方公布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得知这一消息后,贝亚德创作了著名的自拍作品《做溺死状自拍像》(见图1-13),这一主题用3张规格不同的正片拍摄,并借助文字说明虚构影像,表现出被遗弃的失望。这张照片包含了人体摄影、自拍摄影、艺术摄影等诸多元素,因而被视为观念摄影、人体摄影表现的滥觞。

图1-13

除却以上几位在摄影方面的所做的实验外,还有一位科学家也进行了深度参与并有卓著的研究成果。他就是赫歇尔爵士(见图1-14)。

图1-14

约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爵士

赫歇尔爵士是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兴趣广泛和学识广博使得他在摄影领域成为一位有重要发明的摄影师。

在分别以卤化银和氯化银为感光材料的达盖尔、塔尔博特的摄影术研究中,硫代硫酸钠作为定影剂就来自赫歇尔爵士的发现。在1839年3月提交给英国皇家学会的论文报告中,他第一次使用了名词“摄影(Photography)”。同时,“摄影的(Photographic)”“底片(Negative)”“正片(Positive)”等今天使用的专业摄影术语也是他的杰作,晚年他又创用了新的摄影名词“快照(Snapshot)”。创用诸多专业名词的同时,作为化学家,赫歇尔爵士发现了铁化合物的感光特性,在1841年前后发明了铁氰酸盐(铁-普鲁士蓝)摄影印相工艺,也就是“蓝晒法(Cyanotype)”,他还是铁银印相的理论发明者。

“蓝晒法”操作方便,使用20%的柠檬酸铁铵溶液和10%的铁氰化钾溶液等比例混合后均匀涂在纸张等介质上,阴干后让底片或图稿与纸张接触,在光源下曝光。曝光完成后水洗5~10分钟即可完成显影和定影,生成蓝色影像,图1-15所示为《年轻女子刻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蓝晒法”是工程图纸复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图1-15

“蓝晒法”被赫歇尔爵士传授给了同时期的英国植物学家安娜·阿特金斯(Anna Atkins)用作植物研究。1843年,安娜出版了摄影书《英国藻类:蓝晒印迹》( British Algae: Cyanotype Impressions )(见图1-16)。

图1-16 nFVZGq0yka4v5vF9/qRO9yxwvVEcX5ZPCADkhYTlwWb50HRWO0Lrz6hlVXDa3L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