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数字经济的时代格局和趋势

1.2.1 全球发展概况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数字化被推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从国际组织、各国商务、产业、经济部门到各大咨询机构发布的众多研究报告均指出数字经济的巨大潜力。各国也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定位与指导——他们普遍将数字经济视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契机与新动力。世界正处于重大的数字变革之中,数字化正在主导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以美国为例,2006—2016年,美国的数字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6%,远高于1.5%的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全球研究院对美国和欧洲的数字化研究显示,所处行业的数字化程度越高,企业盈利也越高。过去20年间,美国高数字化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增长为低数字化行业的2~3倍。到2030年,数字化或将转变与创造10%~45%的行业总收入。

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数字经济指数与各国人均GDP也有一定关系,数字经济指数较高的国家人均GDP较好,呈现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数字经济在全球各国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抗冲击能力。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1.8万亿美元。全球数字经济城市竞争力方面,纽约、波士顿、伦敦、新加坡和东京位居前五。在英国,由媒体、互联网和电影、音乐、广告等创意产业所构成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最大的经济部门;新加坡推出“全国人工智能策略”,在交通物流、智能市镇与邻里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以促进经济向数字化转型。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数字经济大有可为。

1.2.2 中国发展概况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内方面,人口红利、城镇化等传统驱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不断下降,传统的财政货币调控手段负面效应持续增加。国际方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尚未完全平息,逆全球化思潮又开始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经贸、科技、教育往来出现波折,使得全球产业链调整形势严峻。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这加大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为新产业、新模式带来无限可能,使数字经济得以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源头活水。同时,强有力的支持政策、迅速发展的数字科技、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超大规模的市场和丰富的人才资源等,为中国数字经济大步追赶甚至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创造出重要的时代机遇。数字经济将有效带动生产力提升和生产关系调整,助力中国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极大地改变中国经济传统版图,启动经济转型发展新引擎。

中国早在2015年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就在国家层面确立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十三五”规划建议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全国数字经济稳步发展。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实现了逆势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注入了重要动力。这一韧性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2017—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年均增长达2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6.2%。2020年,视频会议、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加速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9%,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8%。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生力军”,也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2021年1月5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数字经济竞争力位于全球第三位,与美国的差距呈逐年缩小态势,中国的数字产业竞争力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不论是市场自带的数字化产业发展的用户基础、互联网巨头企业建立的丰富的数字化生态圈、不断外延的数字化商业战略,还是政府政策上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视,都预示着数字经济从上到下的发展势头。产业数字化转型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全产业、跨领域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从生活方式到生产环节,从网络虚拟到实体经济,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经济的边界,数字经济正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LoD9qWOFW9wT5Qopb8fpZERxEC7KrCfsOFNKPWQoKpoZRP7+tkxNWbCxhSaT4SK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