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9 旧典范支应不了的困窘状况

人口快速增长给官僚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官僚规模与人口的比例关系,一直在改变,无论官僚如何膨胀,都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而且还不只是全面的比例问题,还有更严重的分配分布问题。

人口会有高度增长的,是原本的荒区,没有太多人、没有太多资源的地方,原本也不会得到朝廷与整个行政体系注意重视的地方。这种地方一旦开发了,就成为官僚体系中最难处理的麻烦。该地的事情多需要有能力的官吏来处理,却因为等级低而大家都不愿去。官府的规模与资源和实际的状况对应不上,而且随着人口增长而愈差愈多,累积成难以治理的沉疴。

另外的棘手问题出现在城市治理上。大量人口集中,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加上奢侈纵乐行业盛行,还有涌动中的个人主义夸张、不驯的价值观,使得城市里的繁荣带有高度治安危险威胁的性质。而且由量变到质变,城市扩张、繁荣到一定程度,就几乎腐化、败坏了官府的管理运作。

500年内,这套官僚系统要由统治1亿人变成统治5亿人。而且过程中还得不到任何社会中介组织的稳定协助。没有贵族庄园,甚至也没有了自主的地方组织,原本宋代的宗祠、义田、义学,到了明代都被进一步压缩功能,要求只能用于协助同姓子弟读书准备科考。于是所有的民间问题,都只能由朝廷来解决。朝廷的压力愈来愈大,累积的问题却又使得能有的调整改革的时间愈来愈少。

既有的政治组织只能不断缝缝补补凑合着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常常是挖东墙补西墙。从明朝进入清朝,虽然中间有些逆转曲折,但整体上是朝着体系庞杂、扭曲、失能的方向变化。

到了19世纪西方势力大举入侵时,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政治其实处于一种旧典范支应不了、摇摇欲坠,却迟迟无法得到新典范突破的困窘状况。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更进一步恶化了这套政治体系的无能尴尬,同时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与观念刺激。然而不幸地,这些中国迫切需要的政治新思考、新观念,却挟着西方对中国的高度侮辱冲击而来,于是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与排斥心理。结果继续维持早已摇摇欲坠的旧体制,无法提早进行改革,终至一切糜烂,新中国必须在彻底瓦解的废墟上,耗费更多的时间摸索重新站起,因而付出了极高的代价。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有了“东南互保运动”,这是省籍认同、区域认同发展到极点的结果。1905年废科举,原本准备要考试进入官僚体系的人,只好都转型为地方乡绅,在地方上形成了各种自主组织,分走了甚至取代了官僚体系的功能。至此,近世社会最重要的特色——朝廷权力直接统治百姓,没有强大的中介阶层——消失了。

中间出现了各省的强烈认同,加上雨后春笋般冒发出来的各种地方组织,自主力量愈来愈大,这就不再是近世的中国社会图像了。

用这种方式大致走过了一趟“近世后期”几百年的历史旅程,或许大家会注意到,其中几乎没有提到任何人名,可能朱元璋是唯一的例外,我们可以如此看历史、谈论历史,历史有比个别帝王将相所作所为更宽广或许也更重要的内容。 oQeGvoQm3C7x3HTXfiPR2jCHyIktlDIdhql9i0nCW4p9OeMJXajbleI/2EVkAZ5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