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不过是自己思想的代用品。人们阅读时,是让自己的思想被别人用襻带牵着走。此外,书多适足以表示歧路多,表示如果跟着它们走,会有多大的迷途的危险。但是,为天才所引导的人,即自我思考、自动思考、正确思考的人,他却有找到正确道路的指南针。——只有当自己思想的源泉停滞时,才应当去读书;这种情况即使对于最优越的头脑也在所难免。但是,赶走自己的独创思想,以便拿起一本书来读,则是渎亵圣灵的罪过。不妨把这种人比作逃离广阔自然而去参观植物标本,或者在铜版画上观赏美妙景色的人。
我们经过很大的努力,逐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推断,才发现一点真理,一点见解,我们有时也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在一本书中现成地碰见它;但是,如果我们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它的,那它就会贵重一百倍。因为,只有这样,这点真理,这点见解,才能作为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活生生的肢体,进入我们思想的整个体系,才能与这个体系保持完整而稳固的联系,才能连同这些联系的全部因果一起被理解,才能具备我们整个思维方式的色彩、色调、特色,才能恰在需要它的时刻到来,从而才能稳固下来,再也不会消失了。因此,歌德的诗句
你从你父辈继承的一切,
要去挣得它,才能占有它。
(《浮士德》第一部)
在这里才得到最完善的运用和阐明。这就是说,自我思考者只是到后来才为自己的见解而去认识权威著作,那时这些著作也不过用来确证他的见解,加强他自己而已;书本哲学家却从权威著作出发,他用搜集来的别人的见解为自己构成一个整体,这就像用非血肉材料拼成的一个机器人,而自我思考者的见解则相反,它像一个由人生出来的活生生的人。它所以像活人一样产生,是外在世界使思维着的心灵受孕,它随后才分娩了这个宁馨儿。
仅仅从书本学来的真理粘在我们身上,就像一只假肢,一颗义齿,一个蜡鼻,或者充其量像是用别人的肉制成的一个鼻形;而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的真理则像是天然的肢体,只有它才真正属于我们。这就是思想家和单纯学者的区别,所以,自我思考者的精神收获看来就像一幅优美的图画,它因明暗准确,色调含蓄,色彩完美和谐而栩栩如生。相反,单纯学者的精神收获则有如一块大调色板,充满五颜六色,必要时也可能有条不紊,但是缺乏和谐、联系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