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组织转型的四大潮流

总结起来,当前企业在组织转型过程中的“假动作”主要有四类。

一是以为重画组织机构图就是组织转型

大家重画组织机构图的逻辑如出一辙,就是把销售等利润中心变成前台,把研发、采购等成本中心变成中台,把人、财、法等费用中心变成后台。说穿了,就是把原有的组织机构图上下倒过来。迄今为止,我已经见过不下十余幅这样的图,让人哭笑不得。

这样所谓的组织结构调整究竟带来了什么变化,不妨问四个问题:第一,部门岗位职责变了吗?第二,汇报线变了吗?第三,流程变了吗?第四,KPI变了吗?如果这四样东西没有变化,那请问,重画组织机构图是为了什么呢?

实际上,这种“假动作”里唯一变化的就是部门的定位,懂组织与懂人力的人都明白一个基本原理——定位不落到职责上,就和空口号没有区别。再说直白点,即使定位落到职责上,汇报线、流程和KPI不变,也是枉然。组织的惯性太强了,现有的运作格局背后就是利益分配,稍微调整一下就会让人坐不住,无数的力量会反扑。与其如此,大家还不如一切照旧,这种稳态是有原因的。

二是以为闭着眼睛授权就是组织转型

好多老板被外部的诸多口号所蛊惑,以为自己就是公司最大的瓶颈,以为放权才能做好企业。一个朋友还讲了个他身边的笑话,说是有个老板得了抑郁症,不得已离开岗位去修养身体,一年之后回来,没想到企业业绩已经翻了几倍。这种是个案,所有要素都凑巧了,才有这种奇观,大可不必放大化。

老板们的焦虑可以理解,否定自己也是一种自谦,值得尊重。但矫枉过正却要不得,至少不应该被颠覆掉常识。一个组织,是成员协同完成目标的机构,必然有人发声来指挥,而指挥不到的地方就需要授权。顶层指挥的意义首先就不能否定掉,脱离了这个属性,就不是组织了。现实中,有胆大的老板无限授权,最后的结果其实都不是很好。

进一步看,即使增加授权也需要在规则之内,这样才能降低风险,确保最大产出。越大的授权,越需要强力的控制系统,这个方面是遵循能量守恒的。只不过,这种控制系统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几乎感觉不到的,这就需要制度设计得有一定水平。

总之,授权不单纯是一种胸怀,还是一种胸怀基础上的技术。如果授权仅仅是一种胸怀,如果授权就可以做好企业,那么,放手不就行了?事实上,很多老板是缺乏思考,管不好企业,才用授权作为遮羞布的。

三是以为发动民间智慧,寻找“街头创新”就是组织转型

不少企业搞过一些形式欢乐的创新大会,冠以各种很炫酷的名称。说白了,就是让员工贡献各种创意,再给一定的权限和资源,让员工带着创意去落地,如果做得不错,还有一笔奖金。其实,除去文案上的创新,这种形式并不新鲜,在一些企业里这个叫“合理化建议”,沿袭多年了。

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如果没有在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设计,所有创新基本上都只会在非主赛道上发生,因为主赛道的资源你撼动不了。这种情况下,即使项目做成了,如何激励?无非是发放一些项目奖金。那么发多少呢?由于没有在主赛道上创造市场价值,发多了老板觉得不划算,发少了员工觉得没诚意。所以,大多企业里,做几次基本就偃旗息鼓了。相比起来,一些企业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却一直都在做。原因很简单,人家知道这个活动创造的价值有限,有理性预期。

四是以为上文案、喊口号就是组织转型

很多企业特别喜欢喊口号,而且是落不了地的口号,如呼唤无边界协作、创业精神、自主管理、先开枪后瞄准等。其实,口号频出无非是把管理简单化,希望吃特效药、走捷径。更有甚者,凡是有个企业用反常识的“去管理化”做出亮眼业绩,它们就奉为标杆,用这些标杆来给自己的无管理、弱管理壮胆。例如,一份《奈飞文化手册》让整个中国企业界惊为天人,高呼对标。不少老板把这些业绩彪炳的“去管理化企业”读成了“网络爽文”。

大家要记住,好的组织模式不会来自离钱特别近的企业。在这类企业里观察到的所谓“标杆组织模式”,可能是伪因果关系,因为业绩好,你才会觉得它们的组织模式也特别好。 +dRBizmTb2v4wLjNFMetfZPhmoNdHyzQ/LB1oOQPRN7OLn3wN6T+VFo0nq4NgU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