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企业组织”的终极答案

转换经济发展动能无疑是“做蛋糕”的有效路径,但我坚持认为,“重视组织管理,推动组织转型”也是“做蛋糕”的有效方法。中国企业的管理基础太弱,在互联网时代又没有与时俱进进行组织转型,因此有太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做蛋糕”。而好的组织模式,本身更为“分蛋糕”给出了答案。

互联网经济浪潮后,以互联网企业为首的红利群体走向精耕细作是大势所趋,这必然会拷问它们的组织管理。其实,每家企业都有潜能,往小了说,是员工被压抑的能力和意愿,往大了说,是员工可以盘活的一切资源。试想,如果企业能够打造出一种组织模式(organization pattern),让员工能够得到更多的赋能(有能力干)和激励(有意愿干),让他们释放出自己的潜能以及组织的潜能,那么“做蛋糕”和“分蛋糕”就可以水到渠成。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路易斯·凯尔索(Louis Kelso)提出了双因素经济理论。他认为,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共同创造了社会财富,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资本创造的社会财富已经超过由劳动创造的社会财富,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美国的经济发展也因此受阻。基于这种假设,他强力主张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ESOP),让员工也分享企业的发展收益。随后,两位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和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强烈建议将人力资源视为人力资本,让其获得更高回报。

经济学家的上述设想,最后指向的解决方案都是股权激励。但是,让所有员工分享公司层面股份的“撒胡椒面”方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低效的制度安排。

企业需要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在这种组织模式里,员工在平台的支撑下创造远高于“打工仔”水平的绩效,也得到近似于外部创业的激励反馈,真正为公司贡献了企业家才能,也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企业也在无数“创业者”的支持下,走向了更高的经营水平,老板的企业家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得到发挥。 ae60Yi5kkJsa10MzcmW7sb2dXJs4hDFj9eVb3zJXVdR5CXTHb400sVaD5P1ytH3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