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可以说是视频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因为,如果只依赖前期拍摄,那么势必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画面中会出现很多冗余的部分,也很难把握画面的节奏与变化。所以,需要利用“剪辑”来重新组合各个视频片段的顺序,并剪掉多余的片段,令画面的衔接更紧凑,结构更严密。
剪辑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将不需要的、多余的部分删掉,如视频的开头与结尾,往往会有一些无实质内容的片段,影响视频节奏的控制,将这部分删除可令画面更紧凑。同时,在拍摄过程中也难免会受到干扰,导致一些画面有瑕疵,不可用,这些也需要通过剪辑将其删除。
除此之外,一些画面没有问题,但是在剪辑过程中发现与视频主题有偏差,或者很难与其他片段衔接,也可以将其剪掉,如图1-1所示。
图1-1
从汽车行驶到停在加油站,再到下车交谈,这几个画面之间势必会有一些无关紧要或者拖慢画面节奏的内容,将这些多余的内容删掉后,画面衔接就比较紧凑了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前一个画面还是白天,后一个画面已经是深夜了。或者前一个画面在一个国家,下一个画面就到了另外一个国家。之所以在视频中可以呈现出这种时间和地点上的大幅跨越,就是剪辑在发挥作用。
通过剪辑可以自由控制时间和空间(见图1-2),从而打破物理限制,让画面内容更丰富的同时也省去了在转换时间和空间时的无意义内容。另外,在一些视频中,通过衔接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画面,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吸引观众。
图1-2
从黑夜到白天,从山庄到火车站,通过剪辑可以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快速转换
之所以大多数视频的画面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是因为一旦画面静止不动,就很容易让观众感觉到枯燥,并转而观看其他视频,从而导致视频的流量较低。
而剪辑可以控制视频片段的时长,使其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保持观众的好奇心并将整个视频看完。另外,对于不同的画面,也需要利用剪辑营造不同的节奏(见图1-3)。例如打斗的画面就应该加快画面节奏,让多个视频片段在短时间内快速播放,营造紧张的氛围;而温馨、抒情的画面则应该降低画面节奏,让视频中包含较多的长镜头,从而营造平静、淡然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观众大多在“碎片时间”进行观看,所以尽量发布画面节奏较快,时长较短的视频,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播放量。
图1-3
为了表现出比赛的紧张、刺激,画面节奏会非常快
在观看影视剧时,虽然画面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我们依然感觉很连贯,不会感到断断续续。其原因在于,通过剪辑将符合心理预期以及逻辑顺序的画面衔接在一起后,由于画面彼此存在联系,因此每一个画面的出现都不会让观众感到突兀,自然会形成流畅、连贯的视觉感受,如图1-4所示。
而所谓“心理预期”,即在看到某一个画面后,根据“视觉惯性”本能地对下一个画面产生联想。如果视频画面与观众脑海中联想的画面有相似之处,即可形成连贯的视觉感受。
而“逻辑顺序”则可以理解为在现实场景中,一些现象的自然规律。例如一个玻璃杯从桌子上滑落到地上打碎的画面。该画面既可以通过一个镜头表现,也可以通过多个镜头表现。如果通过多个镜头表现,那么当杯子从桌子上滑落后,其下一个画面理应是摔到地上并打碎,因为这符合自然规律,也就符合正常的逻辑。通过逻辑关系衔接的画面,哪怕镜头数量再多,也会给观众一种连贯的视觉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想营造悬念感,则可以不按常理出牌,将不符合心理预期及逻辑顺序的画面衔接在一起,从而引发冲突,让观众思考这种“不合理”出现的原因。
图1-4
当男子吃惊地看向某个景物时,观众的心理预期自然是他在看什么?所以,接下来的镜头就对准了他所看的鞋子;而当画面中出现从药盒取药的画面时,根据逻辑顺序,自然接下来要喝水吃药
剪辑之所以能够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主要在于它是对镜头语言和视听语言的再创作。既然提到“创作”,就意味着即便是相同的视频素材,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剪辑,可以形成画面效果、风格甚至是情感都完全不同的视频。
而剪辑的本质,其实也是对视频画面中的人或物进行解构再到重组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蒙太奇”。
对于同样的视频素材,经过不同的剪辑师剪辑,其最终呈现的效果往往不尽相同,甚至是天差地别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剪辑不是机械化劳动,而需要发挥剪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蕴含着其对视频内容的理解与思考,如图1-5所示。
图1-5
一段电影中的舞蹈画面,不同的剪辑师对于不同取景范围的素材选择以及画面交替时的节点,包括何时插入周围人的窃窃私语与表情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