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1 认识转场

一个完整的视频,通常是由多个镜头组合而来的,而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就被称为“转场”。

一个合适的转场效果,可以令镜头之间的衔接更流畅、自然。同时,不同的转场效果也有其独特的视觉语言,从而传达不同的信息。另外,部分“转场”方式还能够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让视频更吸引人。

对于专业的视频制作而言,如何转场是应该在拍摄前就确定的。如果两个镜头之间的转场需要通过前期的拍摄技术来实现,那么就被称为“技巧性转场”;如果两个镜头之间的转场仅依靠其内在的或外在的联系,而不使用任何拍摄技术,则被称为“非技巧性转场”。

需要注意的是,“技巧性转场”与“非技巧性转场”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其实在影视剧创作中,绝大部分转场均为“非技巧性转场”,也就是依赖前后镜头的联系进行转场。所以无论是“技巧性转场”还是“非技巧性转场”,在前期拍摄时就已经打好了基础,在后期剪辑时,只要将其衔接在一起即可。

但对于普通的视频制作者而言,在拍摄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又想实现一些比较酷炫的“技巧性转场”该怎么办呢?其实剪映已经准备好了丰富的转场效果,直接点击两个视频片段的衔接处就可以添加,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使用剪映添加转场效果的方法。

4.1.1 技巧性转场

1.淡入淡出

“淡入淡出”转场即上一个镜头的画面由明转暗,直至黑场;下一个镜头的画面由暗转明,逐渐显示至正常亮度,如图4-1所示。淡出与淡入过程的时长一般各为2s,但在实际编辑时,可以根据视频的情绪、节奏灵活掌握。部分影片在淡出淡入转场之间还有一段黑场,可以表现剧情告一段落,或者让观者陷入思考。

图4-1
“淡入淡出”转场形成的由明到暗再由暗到明的转场过程

2.叠化转场

“叠化”指将前后两个镜头在短时间内重叠,并且前一个镜头逐渐模糊到消失,后一个镜头逐渐清晰,直到完全显现。“叠化”转场主要用来表现时间的消逝、空间的转换,或者在表现梦境、回忆的镜头中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叠化”转场时,前后两个镜头会有几秒比较模糊的重叠,如图4-2所示。如果画面质量不佳,可以用这段时间掩盖画面缺陷。

图4-2
“叠化”转场会出现前后场景模糊重叠的画面

3.划像转场

“划像”转场也被称为“扫换转场”,可分为划出与划入。前一画面从某一方向退出屏幕称为“划出”;下一个画面从某一方向进入屏幕称为“划入”,如图4-3所示。根据画面进、出屏幕的方向不同,可分为横划、竖划、对角线划等,通常在两个内容意义差别较大的镜头转场时使用。

图4-3
画面横向滑动,前一个镜头逐渐划出,后一个镜头逐渐划入

4.1.2 非技巧性转场

1.利用相似性进行转场

当前后两个镜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主体形象,或者在运动方向、速度、色彩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时,即可实现视觉连续、转场顺畅的目的,如图4-4所示。

例如,上一个镜头是果农在果园里采摘苹果,下一个镜头是顾客在菜市场挑选苹果的特写,利用上下镜头都有“苹果”这一相似内容,将两个不同场景下的镜头联系了起来,从而得到自然、顺畅的转场效果。

图4-4
利用“夕阳的光线”这一相似性进行转场的3个镜头

2.利用思维惯性进行转场

利用人们的思维惯性进行转场,往往可以造成联系上的错觉,使转场流畅而有趣。例如,图4-5展示的电影中,第一个画面,当妈妈告诉孩子“上面右边是你的房间”时,观众会顺着思想惯性,自然地联想那个房间的样子。所以当下一个画面表现了房间以及孩子的情况时,转场就显得十分自然,并让观众具有流畅的观看体验。

图4-5
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让观者脑海中呈现某一景象,从而进行自然、流畅的转场

3.两级镜头转场

利用前后镜头在景别、动静变化等方面的巨大反差和对比,形成明显的段落感,这种方法被称为“两级镜头转场”,如图4-6所示。

由于此种转场方式的段落感比较强,所以可以突出视频中的不同部分。例如前一段落大景别结束,下一段落小景别开场,就有种类似写作中“总分”的效果。也就是大景别部分让观者对环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小景别部分开始细说其中的故事,让观者在观看视频时有更清晰的思路。

图4-6
先通过远景表现日落西山的景观,然后自然地转接两个特写镜头,分别表现“日落”和“山”

4.声音转场

用音乐、音响、解说词、对白等和画面相配合的转场方式被称为“声音转场”,其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利用声音的延续性,自然转换到下一段落。其中,主要方式是同一旋律、声音的提前进入、前后段落声音相似部分的叠化。利用声音的吸引作用,弱化了画面转换、段落变化时的视觉跳动感。

(2)利用声音的呼应关系实现场景转换。前后镜头通过两个接连紧密的声音进行衔接,并同时进行场景的更换,让观者有一种穿越时空的视觉感受。如前一个镜头,男孩儿在公园里问女孩儿:“你愿意嫁给我吗?”后一个镜头,女孩儿回答:“我愿意”,但此时场景已经转到了结婚典礼现场。

5.空镜转场

只拍摄场景的镜头称为“空镜头”。这种转场方式通常在需要表现时间或者空间巨大变化时使用,从而起到过渡、缓冲的作用。例如,图4-7所示的电影片段,中间的画面即属于“空镜头”,该镜头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从白天到黑夜,也为从户外到室内的场景变化提供了缓冲,让观者的思绪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跳跃。

除此之外,空镜头也可以实现“借物抒情”的效果。如前一个镜头是女主角在电话中向男主角提出分手,然后接一个空镜头,是雨滴落在地面的景象,然后再接男主角在雨中接电话的景象。其中“分手”这种消极情绪与雨滴落在地面的镜头是有情感上的内在联系的;而男主角站在雨中接电话,与空镜头中的“雨”有空间上的联系,从而实现了自然且富有情感的转场效果。

图4-7
利用空镜头来衔接时间和空间发生大幅跳跃的镜头

6.主观镜头转场

“主观镜头”转场是指前一个镜头拍摄主体在观看的画面,后一个镜头接转主体观看的对象,这就是主观镜头转场。主观镜头转场是按照前、后两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的手法,主观镜头转场既显得自然,同时也可以引起观者的探究心理,如图4-8所示。

7.遮挡镜头转场

当某物逐渐遮挡画面,直至完全遮挡,然后再逐渐离开,显露画面的过程就是遮挡镜头转场。这种转场方式可以将过场戏省略,从而加快画面节奏。其中,如果遮挡物距离镜头较近,阻挡了大量的光线,导致画面完全变黑,再由纯黑的画面逐渐转变为正常的场景,这种方法还有个专有名称,叫作“挡黑转场”。而挡黑转场还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以较强的冲击,同时制造视觉悬念,如图4-9所示。

图4-8
主观镜头通常会与描述所看景物的镜头连接在一起

图4-9
当马匹完全遮挡住骑马的孩子时,镜头自然地转向了羊群的特写 bshSi7Sn5lsKrrukV0mkvE1zqg3cJhfYkzEmYtw/FHYtqQkfDJXjoq7eSTgyZE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