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7 构建高可管理性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服务数以万计的企业客户,可靠性要求很高,而系统可靠性来源于系统维护,系统可管理性是系统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系统可管理性决定着系统可靠性的实现,假如一次维护需要中断服务1min,那么要达到99.99%的可靠性,系统一个月可以维护4次,系统只要保证运行一周多不出问题,可靠性就能达到99.99%,而如果一个系统维护一次需要中断服务20min,系统需要保证正常运行5个月才能达到99.99%,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可管理性是系统高可靠性的一个关键点。

3.7.1 系统维护周期

在做架构设计时,要考虑系统维护周期,维护周期长短、维护时服务中断时间等因素是决定系统可靠性的时间指标。通常在架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系统中各通常服务器维护流程。

(2)系统中各通常服务器维护周期。

(3)最长维护路径。

(4)各环节需要时间。

(5)通过何种方式保障维护时系统服务中断时间最短或不中断服务。

根据这些需求及架构设计的部署设计,使用路径覆盖方式,估计出系统维护中断服务时长。一般来讲,UNIX/Linux服务器需要在3~6个月重启一次,而设计服务程序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服务重新启动时间,以保证系统服务安全可靠。

在系统设计时明确维护周期及每次维护服务的中断时间,并根据维护需求设计维护系统,提供给技术运营人员合适的系统接口,以确保维护实施一致性,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系统服务中断,对于达到系统可靠性和降低技术运营成本都很重要。

3.7.2 系统维护与服务中断

生产线运营的理想情形是在不中断系统服务的状态下进行维护,这一般可以通过备份系统实现,如前面提到的灾备系统。当系统需要升级或维护时,先将系统切换到备份系统,然后对当前系统进行维护或升级,这样服务中断时间就降低到切换时间,如30s,极大提升了系统可靠性,这是云服务常用的维护模式,在架构设计时要加以考虑,最好能无缝切换,不中断服务。

3.7.3 系统可配置性

云服务系统配置相对复杂,升级与更改配置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在架构时尽量设计易于系统配置与升级的API与界面,并建立集中式的配置管理系统来管理不同层次配置,来提升系统可管理性。

集中式的配置管理系统可参考本书的第3部分“服务的技术运营”。

3.7.4 系统监控能力

好的医生总是建议患者提前保健,而不是看病吃药。对于云服务生产运营来讲,是要将系统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到系统出错、服务中断,导致客户不满或流失。如何检测系统是否处于健康状态,也是维护服务人员关心的事,对于人来说,使用各种仪器体检能检测出健康隐患,而系统监控如同各种医疗器械一样,能提供各种系统参数,用以诊断系统隐患,因此架构时设计系统监控系统,对云服务非常重要。

监控应该覆盖平台的所有资源,包括应用服务的状态、应用服务涉及的相关软硬件资源等。对于云服务,几乎所有功能都涉及网络,网络状况监控可以使用SNMP,对流量、丢包、抖动等基本网络参数,以及路由、交换、服务器等物理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拓扑变化情况进行监控。

服务器运行情况监控,主要是对服务器硬件如CPU、内存、硬盘等情况监控,可以通过如Nagious这样的监控工具提供实时数据。

监控系统的几种展现方式如图3-15~图3-17所示。

图3-15 服务系统运行状况图:可用性数据及报警统计

图3-16 服务系统运行状况图:按照时间体现的运行状态

图3-17 详细警报日志

应用层监控涉及的因素更多、更为复杂,需要在设计应用程序时就考虑监控要求。例如系统需要通过连接池同数据库连接,连接池的健康程度,如当前连接健康情况,需要提供专门的监控接口。服务负载,包含处理并发等情况也需要监控,这些都需要在设计时考虑,而服务一旦构建,再开发难度就相对较高。

因为监控的重要性,第19章专门对监控进行讲解。

3.7.5 日志记录与错误处理

应用监控的因素很多,而采用日志方式,将系统运行信息输出,用于检测系统情况或判断问题都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因此日志系统需要在构建时设计,一个完善的、健全的日志处理机制对系统维护与排除都十分重要。

1.重要性

了解日志机制,首先要理解日志的重要性。在云服务应用中,日志包括以下几项作用。

(1)系统运行和服务状况分析,例如通过Nginx的访问日志可以粗略地估计访问量,对Jboss的错误日志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2)用户行为分析,通过日志跟踪,可以挖掘出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操作轨迹,为设计测试用例及提供附加服务提供直接依据。

(3)生产环境问题分析,用户使用过程中会反馈各种各样的问题,日志为快速地定位和分析这些问题提供最直接的信息。

(4)提供历史证据,对一些关键业务操作进行日志记录,用户在需要时可以对这些操作进行查证,最典型的就是用户的误操作。

2.日志种类

基于互联网服务架构的应用,其生产环境都相对复杂,每个层次都有很多日志,有的日志由各类服务器提供,简单配置即可,有的日志需要开发实现,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日志。

(1)操作系统日志:如Linux kernel日志(系统的dmesg)。

(2)基础服务日志:如Linux xinetd、ssh、bash等基础服务日志。

(3)专用服务日志:如Nginx的访问日志和错误日志、Jboss的应用日志、数据库层的SQL日志、各类资源的运行日志等。

(4)业务服务日志:开发业务的操作日志、错误日志、服务开销性能日志等,一般需要专门开发。

3.日志级别与配置

完善的日志机制必须支持不同级别的日志,如Linux log系统支持Emergency、Alert、Critical、Error、Warning、Information、Debug等7个级别的log,用于不同情况,在设计log系统时必须考虑区分不同级别,以方便控制log输出,一般服务器在运行时会打开Information级别log,debug级别的log一般用于研发排查问题。

log系统必须能支持配置输出到不同位置或系统,如输出到文件、数据库或是log监控系统。此外通过配置,可以实现不同级别log到不同系统,以保障系统的运行效率。而log文件的切分、备份等功能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log系统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对服务系统性能的影响,要采用relay系统,保证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空闲时才考虑将log最终写入,典型的如linux syslogd-ng,就通过relayFS实现这一功能,在保证可靠性的情况下,同时保证系统运行的性能需求。

4.日志管理

在原始日志采集之后,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对日志进行管理。原始日志一般会非常庞大,需要进行历史归档或者二次加工,为日志分析提供更加直接的依据。

5.日志分析

日志采集是为了进行分析,并最终为各种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日志分析方式很多,这里不做深入讲解。

6.日志监控

运营系统会输出大量日志,如果能够监控日志信息,对于判断服务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日志实时监控,并根据不同级别日志做不同处理,对于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服务有效稳定是十分必要的。常用办法是将日志输出给Nagios、ELK等监控系统。

3.7.6 用于服务的配置、监控与日志系统

对于云服务中的SaaS服务,一般用户使用具体功能,不太关心配置、监控与日志,但对于PaaS和IaaS服务,用户在其上使用的是基础设施和平台的服务,对于相关网络、服务器及服务状态监控、日志、配置都有不同需求,这些功能既是内部服务与支持所需要的功能,又是外部客户需要的,因此,在设计时还要区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 6Z5+zSxwk8y/kq75a+Hh8e5iupKu2IhqyqhBl+PYvl63kuQ+FYy4bSTqrqSCsgu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