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报告

赵依梅 刘育红

摘要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人类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结合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报告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方面介绍了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现状,根据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建立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将西安市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纳入指标体系,基于西安市2002—2018年的数据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西安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根据实证结果及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西安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新政策,针对性地提出与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主成分分析;指标体系

一、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

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中西部地区发展迅猛,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经济也得到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近二十年间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1)西安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在2004年西安市全年生产总值就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西安市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826.6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8 349.86亿元,增长了9.1倍(见图1),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安市生产总值会迅速突破万亿元,迈向新的台阶。

picture

图1 2002—2018年西安市生产总值

尽管西安市经济发展总体上保持着增长,但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2002—2018年西安市经济的线性增长趋势是下降的。

picture

图2 2002—2018年西安市GDP增长率

(2)西安市的经济布局在不断调整,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2002年西安市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只有49.1%,到了2018年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72.9%,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明显增加,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明显。更重要的是,西安市第一、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逐渐趋于合理的比例。自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西安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这给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战略条件,西安市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表1列示了2002—2018年西安市三次产业贡献率的变化。

表1 2002—2018年西安市三次产业贡献率

picture

资料来源:2002—2018年《西安统计年鉴》。

(3)西安市经济开放度不断加深。近二十年中,在不断吸引外商进行投资的同时,西安市的对外贸易量不断增加。相比2002年西安市的进出口总值153.31亿元,2018年的进出口总值为3 303.87亿元,增长了20.55倍(见图3),进出口总值每年都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经济开放规模不断扩大。

picture

图3 2002—2018年西安市进出口总值

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西安市的招商引资也取得了极佳的成绩,2010年西安市实际利用外商进行直接投资的金额为121 872万美元,2018年西安市实际利用外商进行直接投资的金额为635 400万美金,相较之下增长了4.21倍(见图4),外资利用稳定增长。

picture

图4 2002—2018年西安市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4)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态势良好。随着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入,西安市固定资产的投资也越来越多,相比200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38.15亿元,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8 160.99亿元,增长了23.13倍(见图5)。近些年来西安市持续优化投资结构,调整投资布局,特别是围绕扩大高端制造业生产、推动产业聚集、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精准聚焦补短板的主攻方向,从追求经济增量到谋求发展质量,不断推动产业蝶变升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循序渐进的良好态势,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picture

图5 2002—2018年西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二)社会发展现状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西安市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社会方面也稳步发展,更加和谐。近二十年来,西安市居民的社会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这不仅仅受益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样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具体数据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2002—2018年西安市人民生活基本情况(一)

picture

资料来源:2002—2018年《西安统计年鉴》。

表3 2002—2018年西安市人民生活基本情况(二)

picture

资料来源:2002—2018年《西安统计年鉴》。

(1)西安市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2002年西安市的城镇化率只有42.77%,2018年达到68.56%,是2002年的1.6倍。2002年西安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 831元,2018年达到86 072元,增幅为6.28倍。

(2)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居民购买力的提升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加快。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在消费结构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总体来看,近二十年来西安市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衡量居民的生活质量可参照恩格尔系数。2018年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8.90%,相比较2002年的34.40%来说,下降了5.5个百分点;2018年农村恩格尔系数为26.90%,相比较2003年的37.60%来说,下降了10.7个百分点。

(3)西安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全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8年西安市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 723.56亿元,相比2002年增长了6.82倍,并且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提高。

(4)西安市人口增长较为平缓。2002年西安市人口密度为70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3‰,2018年西安市人口密度为842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2‰。

比较近二十年的数据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战略地位的提高,西安这座古都这两年正在高歌猛进,从吸引人才的数量和规模可见一斑,但在城市不断迈进新门槛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在发展中暴露出的城市与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三)资源环境发展现状

城市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前景。自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以后,西安市也开始逐渐重视城市资源和环境问题,尤其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西安市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生态保护上面,逐渐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西安市单位GDP能源消耗逐年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是每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可以反映出该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方面,西安市工作进展顺利,2018年西安市单位GDP能源消耗只有0.368,相较2002年单位GDP能源消耗在1以上降幅明显(见图6),反映出西安市近些年在节能降耗方面颇有成效。

picture

图6 2002—2018年西安市单位GDP能源消耗

(2)西安市水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达到的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1 000立方米,而西安市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不足380立方米。这个数量仅相当于陕西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3,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当前西安市属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严重制约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西安市水资源消耗、城市供水、人均生活用水量和污水处理率的详细数据如表4所示。尽管水资源较为匮乏,但西安市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污水处理率的逐年提高等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西安市的污水处理率只有35.32%,到2018年污水处理率较2002年增长了1.69倍,污水处理率有显著的提升,对污水进行再利用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表4 2002—2018年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picture

资料来源:2002—2018年《西安统计年鉴》。

(3)西安市绿化量持续增加,园林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成效显著,居民居住环境更加绿色舒畅。2002年西安市城市绿化面积为6 87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5.06%;2018年西安市城市绿化面积为37 847公顷,相较2002年增长了4.51倍(见图7)。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成美丽西安,在园林建设方面西安市做出了重大举措,围绕大都市发展思路,打造生态家园,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全面建设园林,不断地完善西安市的城市绿化体系。

picture

图7 2002—2018年西安市城市绿化面积

(4)西安市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多,城建区面积逐年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土地的利用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了巨大的发展。2002年西安市城建区面积为203平方公里,对比2002年,2018年西安市城建区面积增长了2.47倍(见图8)。以后城市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地点,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在城市,所以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大土地利用强度是建立在保障基本的生态环境要求基础之上的,所以要合理地控制土地开发的强度以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

picture

图8 2002—2018年西安市城市土地使用情况

(5)从图9和图10可以看出,西安市工业“三废”排放量2002—2018年间有一些年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近二十年来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体上来说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虽然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3—2007年基本上呈现增长趋势,但2008—2018年大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西安市工业废水减排有显著成效。在陕西省2018年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中,西安市全年收获188个蓝天,从空气质量同比改善幅度来看,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进入前20个城市之列。此外,西安市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部同比改善,其中PM10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一,PM2.5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但从工业“三废”排放趋势来说,西安市在环境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picture

图9 2002—2018年西安市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picture

图10 2002—2018年西安市工业废水排放量

二、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指标:即西安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最终指标,是对西安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一个总体评价。

一级指标: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西安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一级综合指标。

具体指标:由量化的实际指标构成,共有40个具体指标(见表5)。

表5 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picture

(二)原始数据的处理

多个指标评价体系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由于各评价指标的量纲与数量级均不相同,各指标间的水平相差非常大,如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两个指标,量纲与数量级都不同。如果直接用原始指标值进行分析,就会突出数值较高的指标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相对削弱数值较低的指标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指标不仅在量纲与数量级上有区别,在性质上也存在差别,对不同性质的指标直接加总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须先考虑改变指标数据性质,然后进行加总才能得出正确结果。因此,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与方向调整。

1.指标的方向调整

一般而言,可以将可持续发展指标分为三类性质的指标:一类指标需要数值适中,既不能数值太大,也不能数值太小,而是有合理的范围,例如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一类指标的数值越小表示对可持续发展贡献度越高,例如单位GDP能源消耗指标;另一类指标性质恰好相反,数值越大表示对可持续发展贡献度越高,例如污水处理率指标。为了使综合指标的评价方向更加统一,往往要对性质不同的指标进行调整。对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指标通常的做法是取其倒数。对数值应适中的指标通常的做法是取一个公认的最合适的值减去指标值,最终取其绝对值的倒数。

2.Z-score标准化

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是借助SPSS软件采用“Z-score标准化”。Z-score称为标准化指标值或Z值,这种方法基于原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其计算公式为:

formula

式中, Z 表示标准化值; X i 表示经过方向调整后的指标值; icon 表示指标均值; S 表示指标方差。

(三)主成分分析法

在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多变量的课题时,变量个数太多就会增加课题的复杂性。人们自然希望变量个数较少而得到的信息较多。更重要的是在很多情形下,许多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从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如果分别对每个指标进行分析,分析往往是孤立的,不能完全利用数据中的信息。因此盲目减少指标会损失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产生错误的结论。例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产总值就存在着相关性。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时,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变量反映此课题的信息有一定的重叠。因此需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减少需要分析的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以达到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的目的。由于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考虑将关系紧密的变量变成尽可能少的新变量,使这些新变量是两两不相关的,那么就可以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别代表存在于各个变量中的各类信息。

主成分分析法大致步骤:(1)将处理过的数据列成矩阵。(2)根据标准化数据矩阵建立协方差矩阵,这是反映标准化后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值越大,说明降维的效果会越好,主成分分析的效果就越好。(3)根据协方差矩阵求出特征值、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确定主成分个数。根据主成分选取的原则,特征值要求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要达到85%的特征值。(4)计算各子系统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formula

式中, Y 表示系统可持续发展得分; F i 表示第 i 个主成分得分系数; n 表示主成分的个数; λ i 表示第 i 个主成分的特征值; m 表示特征值大于1的个数; λ j 表示第 j 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的特征值。

(四)经济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对西安市各项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

表6 2002—2018年西安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标准化(一)

picture

表7 2002—2018年西安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标准化(二)

picture

续表

picture

根据SPSS的输出结果,从图11可以看出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有两个,第一成分的特征值是8.419,第二成分的特征值是1.494。由表8可知,经济子系统的降维效果很好,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0.117%,能够解释大部分的变量所携带的信息。

picture

图11 经济子系统碎石图

表8 经济子系统成分特征值及其贡献率

picture

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间样本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的得分情况如表9所示。由式(2)计算可得西安市经济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得分情况。

表9 2002—2018年西安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综合得分

picture

由表9可知,西安市2002—2018年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一直保持增长,经济总量增加,经济发展态势越来越好,这与西安市经济发展情况一致。

(五)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对西安市各项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结果如表10和表11所示。

表10 2002—2018年西安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标准化(一)

picture

表11 2002—2018年西安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标准化(二)

picture

续表

picture

根据SPSS的输出结果,从图12可以看出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有两个,第一成分的特征值是8.509,第二成分的特征值是2.210。由表12可知,社会子系统的降维效果很好,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9.329%,能够解释大部分的变量所携带的信息。

picture

图12 社会子系统碎石图

表12 社会子系统成分特征值及其贡献率

picture

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间样本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的得分情况如表13所示。由式(2)计算可得西安市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得分情况。

表13 2002—2018年西安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综合得分

picture

由表13可知,西安市2002—2018年社会子系统可持续综合得分持续增长,社会可持续发展情况一直在进步,尤其是2009—2018年,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从-0.050增长到1.417,西安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增长显著,表明西安市社会发展越来越繁荣、和谐、健康,这与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六)资源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对西安市各项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结果如表14和表15所示。

表14 2002-2018年西安市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标准化(一)

picture

表15 2002-2018年西安市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标准化(二)

picture

根据SPSS的输出结果,从图13可以看出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有四个,第一成分的特征值是10.139,第二成分的特征值是2.121,第三成分的特征值是2.024,第四成分的特征值是1.180。由表16可知,西安市资源环境子系统的降维效果不错,四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909%,能够解释大部分的变量所携带的信息。

picture

图13 资源环境子系统碎石图

表16 资源环境子系统成分特征值及其贡献率

picture

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间样本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第四主成分的得分情况如表17所示。由式(2)计算可得西安市资源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得分情况。

表17 2002—2018年西安市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综合得分

picture

续表

picture

从表17中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情况来看,尽管2002—2005年西安市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没有保持增长,但是2006—2018年该指数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表明西安市政府增加了对环境的投入,大量消耗资源的趋势有所改变。

综合分析,从2002年到2018年,西安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大体上都呈现上升趋势。2002年西安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406,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18,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652。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2018年西安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714,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417,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184,各子系统指数增长明显,具体表现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繁荣,社会进步显著,资源环境改善。从西安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指数来看,2002年和2004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要比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好一些,这表明了早期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消耗较少,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作用明显。

从2002年到2018年,西安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一直在上升,但是三者发展不够协调。从图14可以看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2—2004年,经济、社会都呈上升趋势,资源环境呈下降趋势;第二阶段为2005—2015年,从变化趋势上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都呈上升趋势,但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增长程度不同,有的年份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排第一,有的年份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排第一,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大多排在第二位;第三阶段为2016—2018年,此阶段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在第一位,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次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二者情况都比较好,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却一直处于二者之下。表明在资源环境发展方面的投入力度还不够,西安市政府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上,侧面表明不能以资源的大幅消耗和生态的破坏来换取经济的增长,这种发展模式可持续性不强,不可取。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不能凭一而论。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多因素共同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picture

图14 2002—2018年西安市各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

三、西安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方面

近些年西安市经济总量逐年增加,但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全市经济基础不够稳固,比如地方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等存在不足,开放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经济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制约。

(1)投资环境需进一步改善。西安市各区县对外开放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西安市开发区的投入与发展,西安市各区县的开放程度与开发区的差距越来越大,逐渐成为西安市开放经济的短板。2018年,西安市八个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47.6亿美元,占西安全市的86.8%,成为推动西安市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力量。西安市各区县配套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建能力较弱,难以吸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区县各企业的对外贸易、国际经营能力欠缺,难以吸引专业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以及各类复合型人才,可见,西安市各区县的开放程度较低,而人才的欠缺也制约着区县经济的发展。此外,西安市各区县、开发区各自为政,产业化项目缺乏宏观布局协调,导致区域产业同构和产业集聚度不高。

(2)西安市第二产业结构失衡,产品层次较低。西安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一个主要障碍因素就是工业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一直以来,西安市的工业发展都比较快,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但是西安市在轻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有着明显的重工业化发展方向,从而使得轻、重工业投资比例失衡。与之对应的另一个阻碍西安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是西安市工业产品层次较低,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西安市工业产品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不强,还处于中低端,与先进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航空港建设力度需加大。目前,西安(咸阳)机场附近还没有高铁、地铁等其他基础设施与其接驳,从机场到市区的交通不够便捷。口岸服务体系需不断完善,开放服务能力仍要逐步提升。而西安陆港国际物流设施总量不足,空港货运支撑条件偏弱,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匮乏,园区间、市域内物流通道不畅,园区间、港区间联动发展不足。物流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亟待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偏低。

(二)社会发展方面

从前文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在西安市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存在社会发展的步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现象,居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历经数十年的快速发展,西安市居民整体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若将这一水平与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相比,就会发现城市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城镇恩格尔系数还是农村恩格尔系数,都与一线城市有着差距,需不断完善城市的管理体制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2)人口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的优化,包括人口区域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素质结构、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尽管近几年西安市大幅引进人才,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人才引进并不能解决人口结构的问题,需要实施积极的生育政策,优化人口结构。应重建人口和生育价值观,摆脱人口是负担的人口观,树立人口是资源和财富的积极人口观,引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促进家庭幸福和人口均衡发展。

(3)居民社会保障方面有待加强以提高居民幸福感。社会保障安排不能仅以西安当地人口基数为确定基础,还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使经济资源更多地倾斜于社会保障。合理安排社会保障资源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居民幸福感。社会保障支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人均值的提高能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应健全优质教育保障体系、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城乡住房保障体系等社会救助体系,并完善就业保障政策,尽快做到社会保障全覆盖,大幅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三)资源环境方面

相比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西安市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并不突出,在资源环境方面有很多可改进的地方。

(1)西安市绿色发展总体水平相对滞后,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图13表明,西安市2016—2018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都低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人口总量来分析,西安是人口总数超过百万的特大型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人口较密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才引进的推进,在未来一段时间,西安城市人口仍将继续增加。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势必会增加对资源的利用量,并且加大整治环境的难度。为改善生态环境,西安市应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力度,使西安地区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2)能源利用及再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十八大以来,西安市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城市统计公布的数据来看,西安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排在中游,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却在全国城市中排名较前。西安市第二产业(主要是能源化工业)的持续增长将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应坚持优化第二产业结构,改进传统工业布局,加速产业转型和升级,不断提高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创新比重,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这虽然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将使西安市可持续发展产生质的飞跃。

(3)环境质量仍需改善。近年来,西安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环境质量较前期有明显改善。但从全市的总情况来看,环境问题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例如,西安市雾霾天气仍时有发生,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仍然偏低,从数据来看,2018年西安市空气优良天数为188天,空气质量的改善幅度仍未达标。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2020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进展情况,西安市问题较为突出,共发现问题141个,发现未安装治污设施、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未落实VOCs整治要求等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问题104个,在城市问题中占比达73.8%,主要集中在家具制造、包装印刷、机械加工等行业,涉气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以上数据说明西安市在环境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四、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内容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结合西安市的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结果,现对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探索西安开放经济发展新路径,切实用好各类开放平台

树立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同步推进的理念,不能顾此失彼,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促进。制定并不断完善各区县、开发区等全市地区统一的开放经济发展规划。加大对高端产业链的吸引,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重点,加大对先进技术和研发机构的引进力度,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积极推广以“低投入、高产出、再利用、资源化”为特点的循环发展模式。在提高第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西安古都的文化底蕴,吸引外资和民资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注重引资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引“智”,大力引进技术、管理和人才,实现由引进资金向引进全要素的转变。同时充分利用西安市各大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努力培养一批高质量人才,为以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建立丝博会和欧亚论坛连同办会机制,做大并用好这一平台。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城市及地区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在境外形成产业集聚,加快建设内外对接的研发设计新体系,大力引进境外研发机构、设计项目到西安落户,推动境外研发机构与西安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依托西安市的战略地位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步骤地建设大型物流中心,加强航空口岸与陆港口岸的联动发展,完善西安口岸平台,努力形成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优势,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开启大西安建设新格局。

(二)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教事业,提升居民生活的社会保障

城乡统筹战略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关注的领域,因此需全面加快西安新区建设,继续推动旧城改造,积极推进西安新型城镇化。在加快新城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周边县的城镇化进程,优化城市环境,提升文化内涵,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新引擎。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机遇下,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镇和农村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升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社会协调能力。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铁线建设,打通西安市区与机场间的快速连接通道,提高道路的载运力和通达性,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居民出行的愉悦感。在人才引进的同时,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为城市文明传承服务。高素质人才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政府要加大财政性教育支出,为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在城乡之间实现公平教育,做到教育均衡发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五新战略”和“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奋斗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加强居民的社会保障,促进西安社会发展和谐,人民生活幸福。

(三)坚持绿色西安,加强生态保护,形成政府、企业和市民三方联动环保

陕西省是能源大省,而西安市对能源、水资源等需求较大,要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以及技术创新,提高西安市资源利用效率。在全市提倡资源节约和能源循环利用,实施节水行动、节能减排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合理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能耗较低的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低碳产业,提高废物利用率和回收率,进行“绿色”生产,打造“绿色”产业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西安的关键内容,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解决危害环境的有关问题。保护生态、整治污染应该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扩大西安森林覆盖率,加大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以及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的综合防治。努力提高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的防治力度,要坚持从源头防治、全民共治,争取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加强各个污染源治理,有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通过居民生活及产业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加大固体废物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土壤防治。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在于人人参与,而并非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因此西安市资源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引导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及节能减排技术,走一条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加强对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态环保的宣传工作,引导居民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的观念,提高全民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度。在减少社会不经济行为的同时要加大惩处力度,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来增加破坏生态的成本,当违法行为给其他公众带来影响时违法者要缴纳赔偿金,当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影响时要对违法者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秦炳涛,刘蕾,陶玉.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J].环境经济研究,2019,4(3):142-158.

[2]周祖玲.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经济论坛,2018(4):31-35.

[3]景丽华,庄海燕.海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改进熵权TOPSIS法[J].知识经济,2017(15):11-13.

[4]王军,张焕波,刘向东,等.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验证及其分析[C]//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6—2017),2017:195-212.

[5]李莉莉.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3):140-141.

[6]杨锋,邢立强,刘春青,等.ISO 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标准解读[J].中国经贸导刊,2014(29):24-27,38.

[7]王腊芳,朱丹,澎湃.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视角[J].经济数学,2014,31(3):35-42.

[8]王中亚.灰关联分析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02-106.

[9]杨立娜,仇蕾,张继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62-63.

[10]高中杭.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J].科技信息,2016(24):109-110.

[11]李天星.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6):1085-1092.

[12]曹斌,林剑艺,崔胜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3):99-105,122.

[13]于洋.绿色、效率、公平的城市愿景:美国西雅图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1,24(6):46-52.

[14]刘晓红,李国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当代经济科学,2016(3):96-101,127-128.

[15]张艳磊,秦芳,吴昱.“可持续发展”还是“以污染换增长”:基于中国工业企业销售增长模式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2):89-101. B0NA+d7Fm501lez/eI+iOvZAJQbA/UdNjyQOFVp21q3GqU0/YrAq8b87YNRJto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