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松阴的影响

安政六年(1859)十月二十七日,伊藤跟随木户来到江户还不足半月,吉田松阴就被幕府判为死罪,并于当日在江户小传马町(日本桥北边一点)的监狱内遭到处决。原因是他企图偷渡到外国,批评幕政等。

二十九日,伊藤跟随木户,与松阴的另外两个门生一起前往小冢原的回向院收尸。

棺椁里的松阴全身赤裸,尸首分离,头发凌乱,血流满面。伊藤等人见状悲愤不已,立即上前为松阴梳头结发,用清水洗去血迹,还想用勺柄将其尸首连接起来,但被官吏阻止。于是木户等人脱下自己的贴身衣物给松阴穿上,为他扎上伊藤的腰带,将其头部放在尸身之上一同收入瓮棺,暂时安葬在同月七日被处决的桥本左内(越前藩士)之墓的左边(『孝子伊藤公』57~58頁。『伊藤博文伝』上巻、31~32頁)。从松阴被斩首之后18岁伊藤的这些举动来看,他无疑对松阴无比敬重。

那么,伊藤博文究竟从吉田松阴那里学到了什么呢?由于伊藤对此没有多言,我们可以比较思考一下松阴与伊藤的思想和行动。

首先,为否定原有体制、进行变革,将藩主、天皇设定为某种绝对性的存在。

松阴建立起必须对藩主绝对“忠诚”的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对藩主毛利敬亲一味服从,而是让毛利敬亲醒悟,明白“尊王攘夷的大义”。松阴敌视“俗论派”,因为他们服从幕府,为了保全长州藩和自家而不顾藩主的意愿。与其说松阴具有近代性意识,不如说他的这种想法源于复古的封建意识。但是,松阴提出的“藩主—松阴”的直接“忠诚”与“俗论派”及“家臣团”的对立,和“天皇—松阴”与“幕府”的对立,在结构上是相同的(桐原健真「吉田松陰における『忠誠』の転回」)。

正如本书后文将述,伊藤偷渡到英国后,为西欧近代文明所倾倒,摈弃攘夷思想,逐渐开始与长州藩藩主、长州藩对立,将天皇作为“忠诚”的对象。他从明治初年就开始主张废藩置县,目标是建立立宪国家(即伊藤所说“宪法政治”)。伊藤摈弃攘夷,不是将藩主而是将天皇作为“忠诚”的对象。虽然伊藤在这一点上与松阴不同,但是正因为有了松阴,不将长州藩以及藩士自家的存续视为绝对之物的思想才得以在长州藩普及。因此当伊藤接触到西欧文明之后,由此出发,很快就摈弃了以藩为主的意识,开始形成创建立宪国家的想法。

伊藤从松阴那里学到的第二点,就是无需对天皇言听计从,而应教育天皇了解“世界大势”成为明君,并发掘天皇的明君潜质,与天皇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由此开展国家政治。

未曾直接体验西欧文明的松阴,主要强调的是“日本的大势”与藩主的关系。在幕末时期的长州藩,木户孝允等“有司”(官员)集团根据藩主的“意思”指导藩政(井上勝生『幕末維新政治史の研究』180頁),除特殊情况以外,藩主并不积极表明自己的“意思”,实际由“有司”集团决定藩的方针。这反映了松阴思想,当然伊藤是知晓这一点的。

如果对于松阴思想一无所知,或是未曾经历“有司”集团的政治,伊藤博文在构想君主有限涉足政治的天皇制度,并将此反映到《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中去时,将会更为艰难。 d24S4MpAAE2CVS+qzuQoXDjSwB/pjHZe7Z0h0H1I5hl0+dcV8TbDyTSoa97DFW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