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养孩子需要有“三心”

家长对孩子进行管教,尽量不要采用个人的、批评的和责怪的方式,而要充满爱心。家长教养孩子需要有“三心”——爱心、耐心和决心。具有“三心”,是成为一个好家长的诀窍。

孩子的成长、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需要耐心。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应该耐心、严肃地讲解道理,让他信服,引导他明白自己的过失。同时,父母更要有愿为孩子牺牲自我的决心,爱而不纵,日日关心,时刻在心,诲而不倦,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父母如果放得太松,会使孩子学坏,给社会造成危害。正确的方法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给予一些宽容,给孩子身心留有自由发展的余地。尊重和信任孩子,对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初次出现的问题、后果轻微的以及生活小节问题等应从宽。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子女方式中,还有一样也是不太好的,那就是事后埋怨。

孩子没有认真地听父母的话,后来在实践的过程中果然就出了问题,出了差错。于是有的父母就喜欢埋怨:“我早就说过了,你就是不信。现在闯了祸了吧?!”或:“我再三跟你讲,提醒你,你不信。现在把事情弄坏了吧?!”这些埋怨已无济于事。至于子女没有听父母的话,所以这次才出了错,这事实已得到了证明,无须做父母的再去提及,子女心中有数,也会后悔和反省。

在遇到挫折和失误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同情、安慰以及如何克服当前困难的忠言。如果父母为了显示自己的预见与正确而反复埋怨,结果只能引起孩子的烦躁、苦恼和反感。

有一位爸爸当过三十多年老师,却犯了一个令他后悔莫及的错误。一天,他发现儿子在自己的屋子里烦闷地走来走去,非常替孩子着急。他隐隐觉得,上高中的儿子在谈恋爱,碰到了什么挫折。她暗暗祈祷:儿子啊儿子,你可有点出息,别为这么点事想不开!一会儿,儿子出门了。

爸爸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方设法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了儿子的日记。可是,当他翻开日记时,手却像被烫了一样,原来儿子在日记中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爸爸,我料定你会来偷看我的日记,我瞧不起你!我有烦恼是自己的事,你不必管我,我能挺过这一关!”

这位爸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还是应该尊重孩子啊。”

尊重孩子,是因为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被认为是一个权利主体。他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国际、国家和地方各种法律法规的保护,所以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上面这位父亲认为孩子“能力高”,才意识到要尊重孩子,其实是不正确的。从法律角度讲,无论孩子是否有这种“能力”,他们都应该得到有尊严的对待。

从另一角度说,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由于孩子年幼,自尊意识处于稚嫩状态,特别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更应当给予保护。可以说,是否尊重孩子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值得家长们予以特别的重视。要知道,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毫无疑问,每个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但能否信任孩子却成了一个未知数,因为许多孩子的行为令父母们不解甚至反感,这怎么谈得上信任呢?

譬如,当你的孩子考试考砸了,你会相信孩子的陈述吗?你会不会怀疑他贪玩儿不用功?或者怀疑孩子智力有缺陷?

我们发现,每逢考试过后,常常听到父母训斥孩子:“你这是怎么学的?连这么容易的题都不会,简直是猪脑子!”甚至,有的父母真带孩子去测智商,有的父母送孩子去做感觉统合训练,谁知花了很多钱也不奏效。乃至于一位参与过检测的心理学教授感叹说:“这个孩子没毛病,是父母有病!”

心理学研究说明,在0~14岁的儿童中间,弱智儿童仅占1.07%,而超常儿童则在3%以上。也就是说,98.9%的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而是爱学不爱学、会学不会学、勤奋不勤奋的问题。即使是那1.07%的弱智儿童,经过适当的训练和热情的鼓励,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所以奉劝家长们,当你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一定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相信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学好的,并相信孩子有能力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种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使孩子在挫折面前镇静下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与此相似的问题:当你的孩子闯了祸,甚至犯下严重错误之时,你是否会说他是坏孩子呢?

“坏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忌言,相反,你应当对孩子肯定地说:“你是个好孩子!”这是一种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思想。

事实表明,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父母应做到下面几点。

1.避免当众取笑孩子

孩子对自身的缺憾是非常敏感的。所以他们很不喜欢别人抓住他们的缺憾开玩笑,不管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如果连父母也嘲弄他们,那更会在他们内心造成严重的创伤。家长们要时刻注意,不要叫子女外号,诸如什么“矮冬瓜”、“竹杆”、“肉圆”等;也不可当着别人和孩子的面,大谈孩子可笑的往事,例如说他们常尿床、爱啼哭、太淘气、喜欢吃零食、胆子太小等。孩子大了,要把他们当大人看待,他们讨厌再提那些往事,应该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

2.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不愿意与人说的话,同样,孩子也有很多不愿意让父母知道的事。因此,家长尽量不要去侵犯孩子的隐私,诸如翻他们的抽屉、看他们的信件、听他们打电话都是不恰当的举动。因为这将导致他们的怨恨,他们会恨父母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再者,父母也不应该对子女的生活管得过严或过于关切,例如看见女儿跟某个男孩交往,就神经兮兮,问这问那:“你怎么认识他的?”“他是什么人?”“你们在一起讲了些什么?”也不管女儿愿不愿意回答。

父母不要认为应该与子女毫无间隙,对他们的事应该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这将使他们产生排斥的心理。正确的做法是要与他们保持一段适当的距离,并且要尊重他们的私生活,要帮助他们逐渐脱离父母,去过独立的生活。

3.不要对子女说教不停

子女最不愿意听:“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一听到这类唠叨就烦,就避而远之。尽管父母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不喜欢说教,他们不愿意听那些陈年旧事,而且也不相信父母曾经真的那么勤奋、努力,样样比自己好。

另外,家长在子女遇到问题时,不应该受他们的情绪左右,他们的情绪是愤怒、恐惧且困惑的,家长不可以也跟着发脾气、迷惑,那样就无法帮助他们。反之,应该冷静,拿出自己对事情的处理方法。

4.谈事情要切中要点,避免长篇大论

一位男生,17岁,他说:“我有时真要耐得住性子,才能跟我爸爸说话,他常把最简单的事复杂化,我问他一点小事,他就前前后后说了一大篇,为了怕浪费时间,我都尽量避免跟他说话。”

另一位男生,16岁,他说:“我爸爸不知怎么搞的,他对人的心理、情绪根本不能体会,也听不懂别人的言外之意。他逢人就爱发表长篇大论,且语言太乏味,不着边际,听者都觉得厌烦,也懒得跟他辩论,这些他都体会不到,继续他的高谈阔论。我真希望他嘴巴能闭一闭,去听听别人怎么说。”

5.避免在孩子面前议论、预测他们的未来

父母都喜欢拿孩子当话题,议论他们的过去,预测他们的未来,谈论东家孩子怎么样、西家孩子怎么样等。例如说:“李阿丹性格太内向了,不善说话,又不出众,看来不会有什么出息。”“陈小珊长得好,可是不爱学习,好做白日梦,经常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看她能做成什么?”“彭松这孩子太调皮了!捣蛋成精,成绩又不好,长大以后只怕会成为社会的包袱。”

这些话不管是否真心,都不要当着孩子面讲,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会理会别人说他们什么。实际上,孩子听了会很不舒服,而且会在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地照父母对他们的评价去做。

6.不要刺激孩子

“要你把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要乱丢,你总是不听,真是一辈子也改不了你那坏毛病。”

“我刚才讲的道理,你听懂了没有?哎!恐怕你一辈子也懂不了,我只是对牛弹琴而已。”

奉劝家长们不要说这种反话刺激孩子,打击孩子。这会使他们很生气的,也会引起他们对你的厌恶。

7.表态不要模棱两可

子女征求父母的意见时,父母切忌表态模棱两可,这会使子女无所适从。

一位15岁的女孩要去跳舞,她爸爸说:“你当然可以去跳舞,高高兴兴地去玩儿一晚上。但那可苦了我,我既要为你担心,又要因等你不能睡。”

这么一说,这位女孩左右为难了,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所以,父母对子女说话,必须要明确肯定,准就是准,不准就是不准,或是让子女自己做主。

父母与孩子在生活经历、生活阅历上都很不相同,且所处的位置也截然不同,因此在见解上、生活态度上自然存在很大差异,父母不要强求孩子与自己一致。为了求得彼此间的沟通与了解,最好多听听孩子们对自己的一些看法。 ibXFJuAcOoD8fL4P7y+emNuQBvlMttnnlecfAdTPpgoOEXNN6UZjJHVHqKHCYV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