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任性的孩子要因势利导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唉,我家孩子就是任性得很,不好带。”其实,任性是每个人童年时代都会出现的情况。孩子的任性并不可怕,关键是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教育任性的孩子不能专门依靠所谓的“摆事实,讲道理”,因为很多任性的孩子是不能理解父母的大道理的。所以有必要提醒家长们一句:因势利导,投其所好,才是对付这种孩子的最好方法。

有的爸爸会这样说:“我的两个孩子就是不一样。一个顽皮得要死,不听话闹得要命;一个很听话,很好带,不大吵闹。”言外之意,就是有的孩子任性,有的孩子就不任性。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需求及个人特有的气质和性格。这些因素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各不相同,尽管他们是兄妹和哥俩。

孩子小的时候,还没有确立起是非的概念、好坏的标准。他并不知道他的要求是不合理和超越了常规的。譬如爸爸白天上班去了,孩子白天一天没有看见爸爸,于是爸爸下班一回来,孩子就吵着要爸爸抱。甚至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他也不去睡觉,当然也不让爸爸睡觉,死死地缠住已经工作了一天、十分疲惫的爸爸,还要爸爸抱着他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爸爸累了,走不动了,把他放进小床,他就又哭又闹起来。爸爸气急了,训斥他。其实,他何尝是瞎吵?他只是因为一天没有见着爸爸了,他需要和爸爸的亲昵。至于爸爸上了一天的班,已经工作了八个小时,累了,他当然不懂,也不理解。孩子的这种任性难道不是一种自然的要求,合理的要求吗?

又如有的孩子,吃饭的时候专挑好的吃,而且他喜欢吃的就不许别人动筷子,否则就闹个没完没了,也是孩子任性的表现。但是当孩子有这种表现时,做家长的绝不应因为孩子哭闹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当然,也不能听之任之,迁就姑息,或者像有些老人做的那样:就让孩子一个人吃吧!反而应当开始警惕注意:孩子的这种不良表现,是不是由于过去一段时间自己放松了对他应有的教育?或者这才是一个开头?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孩子的这种表现都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是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是应该开始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了!

当然,孩子很小,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不能光靠说理,那样孩子是接受不了的,也是不现实的。比较可行的方法应该是,发现孩子的良好表现,并通过表扬这些表现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在孩子在吃糖果时,遇到了其他的小朋友,爸爸妈妈应该叫孩子把糖果分给小朋友吃。如果孩子这样做了,就应该立即给予表扬:“宝宝真乖。这样做伯伯阿姨就喜欢你!”因为孩子最快乐的就是能得到别人的喜欢。

家中吃水果,可以先要孩子送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有哥哥妹妹的还可以叫孩子把水果送给哥哥妹妹,然后再自己吃。在孩子送水果给老人们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赞扬说:“啊,我们的宝宝真懂得礼貌!真乖!真是乖孩子!”在表扬时,爸爸妈妈应该面带笑容,做出亲热的表示。父母及时的夸奖能促使孩子重复这些良好的行为,进而养成尊敬老人,尊敬父母和兄长,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的良好习惯。

与此同时,爸爸妈妈应该注意尽量消除妨碍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一切消极因素。放纵、姑息、迁就是一切不良习惯的根源。

有的父母见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不允许家中别人再吃,这样无意间就鼓励了孩子的自我中心和利己主义,于是他就对好吃的东西进行垄断,不许别人沾边。水果别人不能吃,甚至爷爷奶奶吃了他也都要吵要闹。吃饭的时候,好菜只能他一个人吃,而且要放在他面前。孩子一旦有了这种不良习惯,家长就必须进行批评,指出这种行为的错误。反之,如果发现了这种开头,爸爸妈妈仍付之一笑,甚至故意逗弄孩子:“不让爸爸吃吧!”那么孩子没有明确的是非,当然只会变本加厉,最后不可收拾。

这就是为什么说爱必须是严格的。严是爱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真正严格的要求,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就是这个道理。严格要求孩子,就是在他们懂道理的基础上向孩子不断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且在生活实践中坚持执行。

不过,话又说回来,严格要求孩子,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原因就是父母总喜欢或容易原谅孩子,对孩子的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与言论给予宽容,而不能够真正及时纠正或及时提出。同时,做父母的也并不都懂得:爱就必须严。

其次,爸爸妈妈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时,必须要有连贯性。当我们固定的某一人培养和教育孩子时,教育的连贯性比较容易做到。当一个孩子由周围或家庭里几个人:爸爸、妈妈、奶奶或还有阿姨几个人同时负责培养时,由于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培养孩子上就会步调不一,宽严不一。它的具体表现就是许多家庭中常出现爸爸、妈妈与奶奶、爷爷的矛盾。爸爸妈妈想严格要求,爷爷奶奶要庇护。这时就要求爸爸做好大家的工作,力求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

要想把孩子教育成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爸爸妈妈必须精心注意孩子的成长。这里既有生理上的成长,同时也有心理和精神上的成长。注意孩子的言行表现,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萌芽阶段纠正孩子的不良品性。 oAi2xdxZ1oyh7WDKfmAkaTZCglxn1+PYK0nV8nLG/o3aJ2cCepg6+YBh3mX7mOa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