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步入老年之后,总是会遇到“服老还是不服老”的问题,通常我们都会听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年纪增加,精力减弱,毛病也越来越多,所以要服老,最好不要过量的运动,那些“老有所为”“老骥伏枥”的说法也就不合适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老人虽然已经从自己的工作岗位退下来,仍需发挥余热,大显身手,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这两种说法都有不妥当的地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生理上要服老,心理上要年轻态。
有一位身体很好的中年人,今年快五十岁了,经常到公园参加体育活动,并夸耀自己的身体比谁都好。一起锻炼的一个小伙子便开玩笑地说:“既然您的身体这么好,您可以和我比一比俯卧撑吗?”这位朋友当即应允。试想,一位快要退休的人,怎么能与正值壮年的青年相比呢?结果做了20多个俯卧撑的时候,他就非常吃力了,到30多个的时候就浑身是汗,但他不听别人的劝告,继续与小伙子比赛,结果在将近50个的时候,他便一下趴在地上,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必须要注意自身的身体情况,坚持和缓的运动方式,心静如水,做运动绝对不能过量,否则极容易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
当然,服老只是针对自己的身体,大家在心理上绝对不能有因年老而悲观的思想。我在上网的时候,看到有人这样形容老年人:“思想僵化,观念老化,血管硬化,等着火化。”有的人不仅感觉身体衰老,而且心理上的衰老更加严重。古语“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是说,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心死,而所谓“心死”,则是指精神消沉到极点。如果老年人处于或接近这种状态,也会加快身体衰老的速度。
所以,为了生命健康,大家必须从“自己已经老了”的观念中走出来,做到生理上服老,心理上不服老。生理上服老需要承认不可抗的衰老过程,不再像中青年人那样,可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尽管身体开始出现衰老迹象,但是心理上要保持年轻态,让自己有一个快乐的晚年。衰老,并不意味着面临生命的终止,更不是家庭的负担。怀着一个年轻的心态,我们就能延缓衰老,养生健身。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百练不如一走”,对于我们而言,散步可以说是最佳锻炼方式。脚尖先着地,是很多人习惯的走路姿势,不过长时间的采用这种锻炼的方式,就会感到很累。我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可以脚后跟先着地,将自己的体重通过脚侧面移至小脚趾,然后再过渡到大脚趾。这种方式可以分解行走带给脊柱的伤害。另外,散步时尽量闭嘴不言。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认为:“凡步行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须驻足,否则令人失气。”也就是说,人在散步的过程中,想要与别人进行交谈,要停住脚步慢慢说。不然,说话的时候,气往外走,直接影响气血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