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体质不同,进补的食物也不同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盲目,在食补的问题上也是如此,不能身体稍有不适就忙着进补。“补”字的本意是“补丁”,什么是补丁,就是用来修补破的地方的东西,没有破的地方怎么补?难道要将补丁打到好的地方吗?

其实,还有一个现象可以阐述这个道理,药店中的药品种类非常齐全,但是我们仍然会去看医生,原因是什么?我们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

没错,要对症下药,只有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之后才能知道吃什么药,食补也是同样的道理,再好的东西,不适合你,也能变成毒药,应当搞清楚自己是什么体质,适合吃什么。提到“体质”一词,有的朋友更加困惑了,如何辨别自己的体质?

从阴阳上分会比较简单,人分阴阳,人的脏腑分阴阳,疾病也是分阴阳的。

从人的角度上说,女为阴,男为阳;而从养生的角度上说,女子将阴作为根本,男子将阳作为根本。也就是说,女子最怕伤阴,男子最怕伤阳,仅从男女之间的差别上我们也能看出其饮食的差别。

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人是不需要吃补药的,女性应多适当补充助阳食物,男性应当适当补充滋阴食物,这样才能弥补先天偏性。

身体不好的人,无论是阳虚还是阴虚,调理的过程中都要注意阴阳兼顾。血属阴,气属阳,因此,女性一定要注意补血,男性一定要注意补气。从后宫剧中我们也能看出,皇后多吃燕窝、阿胶等滋阴补血食物;皇帝多吃人参、鹿茸等壮阳食物。

那么,人体是如何划分阴阳的呢?

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因此阳虚的人由于体表保护屏障不够强而怕冷,易感冒;阴虚的人手脚心发热,这种热是由体内发出来的,是内热。

从部位上分,人体上为阳,下为阴,因此老人多腿脚易冷,小孩却光着脚到处乱跑都没事。背为阳,腹为阴,因此阳经走人体背面,阴经走人体正面。

以有形无形划分,则机能为阳,器官为阴。精神为阳,肉体为阴。

而从作用上分,则人体内具有滋养功效的物质为阴,具有温煦功能的为阳。

经常看中医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医生听诊时经常会说什么阴虚火旺、肾阴亏虚,表面上听着有些玄乎,实际上这些不过是中医专用术语,这其中的道理与阴阳特点是分不开的。

人体之中的阴如同土和水,具有滋养作用;骨髓、血液、津液,皆属阴。阴虚者身体体液多不足,经常会口干舌燥、上虚火,即阴虚火旺。

人体中的阳如同阳光与空气,具有推动、温和作用。我们的气息、热量、活力皆为阳。阳虚者身体能量多不足,血液流速较慢,经常会全身冰凉,怕冷,有气无力。所谓命门火衰实际上就是严重的肾阳虚。

我们的脏腑中,心、肝、脾、肺、肾五脏属阴,胆、胃、膀胱、大肠、小肠、三焦六腑属阳。

五脏具有存储营养之功,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中医说五脏“藏而不泻”,意在形容五脏藏着人体精气之功,不能外泻,一外泻,人就虚了。六腑主消化、传导,负责分解食物,帮助人体吸收营养,排出废物,它们为营养物质通道,因此中医上称六腑为“泻而不藏”,即传送而不是贮存。

了解了脏腑之阴阳后,也就找到了食补捷径。五脏主藏,因此我们应多用“补”法;六腑主泻,因此我们应多用“泻”法。

此外,如果用食物调理某脏症状,直接用泻法不见效,可以对跟它构成一对阴阳的腑下功夫。调理某一腑的毛病,也可补与之构成一对阴阳的一脏。

如果将五脏从偏阳到偏阴进行排序,依次为心、肺、肝、肾,脾最偏阴。脾是阴中的至阴,因此它不容易阴虚,容易阳虚。补脾的时候应以温补脾阳为主。

五脏在人体内属阴,而肾又为阴中之阴,脾为阴中至阴。阴主藏,凡属阴脏腑,皆负责贮存精气。五脏六腑中,脾、肾“藏”精气之功能最突出。脾主消化,因此它藏的精气为人体后天之精,即营养。肾掌管生殖,因此它藏的精气为人体先天之精,即元气。

越属阴的脏腑,就越要多用“补”法。所以我们应当将平时进补的重点放在脾和肾上。脾、肾补好了,其他脏腑也不容易生病了。 jIrOU6qLZMlhKNepyX6h4MEVZo7kGqleaXmQTjKbCEsL1sNIyEZdS72qs3488r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