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希望教给孩子很多正确的东西,方法主要是说教,说一遍不听的话就说两遍,说两遍不听的话就说三遍……,即使说一百遍也没关系,直到孩子听进去为止。但是孩子是否会百分之百相信妈妈的说教呢?妈妈说十遍孩子不听,那么说一百遍孩子就会听了吗?如果妈妈缺少一样东西,那么即使说千遍,也不会产生效果。那就是妈妈以身作则的处事态度和非语言的沟通。
孩子在成长中会自然地学习父母平时展现的真实模样,而并非父母刻意表现出的姿态。相较于父母刻意的说教,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处事态度更容易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让我们好好反思一下平时生活中是否犯过这样的错误吧。
妈妈训斥哥哥不许打弟弟,对哥哥说:“妈妈不是说过了不许打弟弟吗?”边说边敲打哥哥的脑门。那么哥哥会信服妈妈的训斥吗?会对妈妈的行为心服口服吗?
为了给孩子勇气,妈妈嘴上常说“妈妈相信你”,但当看到孩子无力垂下的肩膀时,又不免转过身长叹一口气。孩子看到妈妈重复着同样的话、无奈叹气的背影,心情会怎么样呢?孩子当然完全不会相信妈妈的话。平时孩子会留心观察妈妈的行为和态度,不知不觉间就模仿起来了。
比如,如果妈妈教育孩子要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但夫妻之间常常吵架,那么孩子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时,也会用吵架来解决矛盾;再比如,妈妈经常说“看手机对眼睛不好,常看电视会变成傻瓜”,而每当妈妈无聊时就会看手机和电视,那么孩子心中又会做何感想呢?
对孩子展开说教之前,首先妈妈应该想一想孩子看到的自己是怎样的,是光说不做,还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其实对此心如明镜。有时孩子会出现表里不一的情况,有的孩子是出于真心帮助别人,而有的孩子则只是为了德育分数或是得到表扬而做善事。
表里不一和诚实的差异来自内心深处的感知。内心深处的感知并非是通过听妈妈的说教学习得到的,而是通过亲眼所见和身体力行获得的,因此妈妈的处事态度非常重要。妈妈需要真挚地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合作,向孩子展示出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正确行为。这样的话,即使不说教,孩子也会很自然地学习妈妈的正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