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福尔摩斯教你如何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独特魅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思维学的层面看,任何创新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而在创新思维中占主导地位的则是人的发散思维。它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束缚的特征。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这深刻说明了发散思维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我们来看本章第二节的第十五个案例:

一个小有名气的扑克占卜师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单身公寓中,死者后背插着一把匕首。看上去他应该是在占卜时遭到突然袭击的。扑克牌散落一地,但方块Q却被紧紧攥在死者手中。占卜师为什么只攥着一张扑克牌呢?为什么挑选了方块Q?占卜师是想用这张牌告诉人们什么吗?警长苦苦思索着这件谋杀案。

侦查结果显示出以下三个嫌疑犯:职业棒球手、宠物医院院长、歌舞演员。其中,宠物医院院长为女性,其余两人为男性。警长认定凶手是宠物医院院长,因为扑克牌中的方块Q代表女王。被害者为了暗示凶手是女性,临死前便将这一张牌紧紧攥在手中。

发散思维可以丰富人们的联想,而联想又是创造力的源泉。正因为如此,发散思维被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许多成功的发明创造者无不是借助了发散思维才在科学领域有所创新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便投放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英法联军的士兵们在绿黄色的云雾飘过之后,顿时感到胸闷。半个小时后,中毒者多达万人以上,损失惨重。

在清理战场时人们发现:虽然毒气飘过的地方,飞禽走兽也不能幸免于难,可是野猪却安然无恙。科学家从中受到启发,研制出像野猪鼻子模样的防毒面具。里面装着的活性炭比土壤颗粒更能够吸附有毒物质,并且让空气畅通。设想一下,科学家如果没有从野猪用鼻子拱地这一现象出发加以想象,那么第一代防毒面具的问世有可能要推迟很多年。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侵略军以其“闪电”战略突入前苏联境内。为了彻底摧毁城里的防御系统,德军派出强大的轰炸机群对列宁格勒的军事目标实施狂轰滥炸。

前苏军决定把重要的军事目标加以伪装。但用什么方法伪装最理想呢?一天清晨,前苏联一位将军在视察战地时,看见花草丛中有几只蝴蝶飞来飞去。它们时隐时现,让人难辨真假。这位指挥官颇受启发,立即找人主持设计了一套蝴蝶式防空迷彩伪装方案。就这样,列宁格勒数百个军事目标披上了神奇的“隐身衣”,使德国轰炸机上的驾驶员在飞机上无法判定目标的真实位置。

善于突破旧的思维框架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一般来说,影响发散思维的主要因素是思维定式。在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下,人们遇到问题总是拘泥于一种习以为常的传统思考方法,而不能敞开思考的大门,去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思想僵化、墨守成规,造成实际问题难以突破的结果。

那么,如何打破定式,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式理解事物,开展丰富的联想,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从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尤其是处于冥思苦想、一筹莫展的境地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加上反复推敲,常常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曾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了同样的一项任务——到庙里卖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归,理由是庙里的和尚没头发,不需要梳子。第二个营销员卖出去了十多把,原因是他告诉和尚,念经累了的时候梳梳头,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第三个营销员更聪明一点。他跟老和尚说香客烧完香,磕完头后,头发就乱了,香灰也会飘到头上,因此应在每个庙堂的前堂放一些梳子给香客用,让其感受到佛对香客的关心。老和尚觉得言之有理,于是买了百十把。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个营销员,他不仅卖掉了好几千把,而且还拿到了订单。因为他告诉住持梳子是回报香客最便宜、最得体、最实用的礼品。他还告诉老和尚可以在梳子上写寺庙的名字,然后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把这些梳子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送给每一位来的香客,保证庙里香火更旺。

第四个营销员的成功,就是在于他突破了“梳子-头发-和尚”的旧的思维模式,应用发散思维,将梳子与“积善行德,功德无量”挂钩,从而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在座的人这是什么?大人们一致回答说是一个圆,而小朋友则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太阳”“皮球”“镜子”……可谓五花八门。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成人对很多事物都已形成了思维上的定式。

思维定式是由先前的活动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通常,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定式确实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但是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下面这个小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家马戏团捕捉了一头小象。为了不让它逃跑,就以铁链锁住了它的脚,然后把铁链的另一头绑在了一棵大树上。每次小象企图挣脱时,脚都被铁链磨得鲜血直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小象都没有成功。于是在它的脑海中就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只要有条绳子绑着自己的脚,就无法挣脱。所以在小象长大后,人们只用一条细小的绳子绑在它脚上,它也不会去尝试逃脱。后来,马戏团失火了,人们都跑出了火海,而强壮的它却被活活地烧死了。

看来,不突破思维定式,就只能被原有的框架束缚,就不可能激发出创新潜能而取得成功。

在科学史上有着重大突破的人,很多都是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巴斯噶十六岁写成关于圆锥曲线的名著;爱因斯坦二十六岁提出狭义相对论;贝尔二十九岁发明电话;西门子十九岁发明电镀术……这些例子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突破旧的思维框架会让人的大脑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和研究问题时,应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考虑,而不要只局限于一个方向、一个答案。只有不断地突破思维定式,超越自我,才能从多个方向去解决问题。

头脑风暴帮你提出新观点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美国的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是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它指的是很多人在一起,对一个问题各抒己见,让思维碰撞的一种方法。它除了有程序上的要求之外,更注重自由畅想、延迟评判、禁止批评、追求数量和结合改善等探讨方式。

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作头脑风暴。由于会议使用了没有拘束的规则,人们就能够更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他人在此基础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会被记录下来,但不会被批评。只有头脑风暴会议结束的时候,大家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

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让各种设想相互碰撞,从而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其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的基础上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和方法;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这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头脑风暴作为发散思维的一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年,美国北方大雪纷飞,电线上积满了冰雪。大跨度的电线竟被积雪压断,严重地影响了通信。于是,电信公司召开了一个由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特殊座谈会,同时制定了会议的原则:自由思考、延迟评判、以量求质、结合改善。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提出应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的想到用电热来化解冰雪;还有的建议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在这次会议中,甚至有人提出带上几把大扫帚坐直升机去扫电线上的积雪。这条让人觉得有点荒唐的建议,偏偏就引起了一位与会人员的注意。他想,出动直升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便可把电线上的积雪扇落。

于是他提出了“用直升机扇雪”的想法。这一提议马上引起了其他参会者的联想,不到一小时,大家就提出了九十多条关于用飞机除雪的新设想。经过现场试验,大家发现用直升机扇雪的确能起效。这样,一个久悬未决的难题,竟然在头脑风暴会议中得到了解决。

现在,随着发明创造活动日趋复杂化和课题涉及技术的多元化,单枪匹马式的冥思苦想往往软弱无力,而集思广益的战术则凸显出了攻无不克的威力。

大家可能不知道,事实上,库仑定律也是由一次交谈引出的。

库仑早年是巴黎的一位中学教师,他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研究很是热衷。但由于无法测量这种微小的力,所以无法做进一步的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库仑搬回乡下暂住,无意中发现农家的纺车所纺的细细的纱线,其接头总是向相反的方向卷曲,而且,拧得越紧,反卷的圈数就越多。他与农妇多次交谈,得知纱线卷曲的程度可以度量扭力的大小。于是库仑回到巴黎后,利用细丝扭转角度测量力矩的原理做出了一杆极为灵敏的秤,精确测量了电荷的相互作用力与距离和电量的关系,提出了电学中重要的库仑定律。

不同领域的交流具有极大的互补性,能促使思维向更多的方向发散,得到更多的创造性建议,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本章第二节中有许多这样的案例供大家阅读,可以让大家充分体会到一个人的脑子是不够用的,关起门来思考,只能事倍功半,而把你周围人的脑子都利用起来,综合思考,那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头脑风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就特定问题,集中多人的注意力和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法。这一方法无论是对于学术主题探讨,还是对于日常事情的解决都是一个好的选择。

异中求同,成就你我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对与己不同的异议感到不舒服。从思维习惯上看,大多数人倾向于求同而排异。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原本是一般性的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可往往争着、论着就演变为了人身攻击,最后大家甚至反目成仇。其根本原因就是,习惯于求同的人们往往忍受不了异议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从而失去应有的理智。另外有的人不相信自己能与持不同观点的人和平共处,更不用说友好相处。所以,人们对持异己观点者总是有着本能的排斥心理,难以存异求同。

事实上,在异中求同,同中容异,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运用存异求同的哲学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的优秀思想文化相融合,创造性地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水火不相容的矛盾中找到了都要发展生产力这个共同点,摆出了“合作发展”的和局。特别是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更丰富了存异求同的哲学思想。

在相异的外表下寻找相同的内涵,在矛盾中寻求统一,在冲突中寻求共性,常常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法宝。应用这种思维而成功的企业不胜枚举,索尼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世纪70年代中期,索尼彩电在日本已有相当的名气,但在美国基本没什么市场份额。卯木肇作为索尼公司的国际部部长,被派往芝加哥。面对困境而一筹莫展的卯木肇在郊外溜达时,看到一个牧童赶着一群公牛进牛栏。为首的公牛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后面跟着的一大群牛都温驯地跟着它进入牛栏。卯木肇茅塞顿开:如果索尼能在芝加哥找到这样一个类似“带头牛”的商店,一定能很快地打开局面。

于是,他找到了芝加哥市最大的电器零售商马歇尔公司。果然,在马歇尔公司的开路下,芝加哥的一百多家商店都对索尼彩电进行了销售。仅仅三年时间,索尼彩电在芝加哥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30%。

再比如,法国的白兰地酒为了占领巨大的美国市场,耗资数万调查美国人的饮酒习惯,并以此为根据制定出各种推销策略,但均因促销手段单调而收效甚微。

这时,一位推销专家向白兰地公司提出了一个妙法: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六十七岁寿辰之际,向总统赠送白兰地酒,借机扩大白兰地酒在美国的影响,进而打开美国市场。

白兰地公司采纳了这一建议。白兰地公司将向美国总统赠酒的消息在法、美两国的报纸上连续登载,成为美国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从此以后,白兰地酒在美国声名大作,各地掀起了争购热潮。

这位推销专家就是借助了美国总统的影响力而成功地帮白兰地酒打开了美国市场。善于异中求同的人总是能够把其他领域的优势借来发展自己,取得很好的收效。

发挥思维的能动性,打破僵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发现,有的人思维跨度很大,能够海阔天空地联想,纵横驰骋地跨越;而有的人则老是喜欢在一个圈子里绕来绕去,思路总是打不开,甚至作茧自缚。我们也能发现,有的人思维深刻,能够追根溯源;也有的人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进去。这是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差别。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作为一种新的能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被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擅长发散思维的人往往会积极尝试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事物的突破口,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1952年前后,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积压了大量的电风扇。为了打开销路,公司员工们想尽了办法,仍然于事无补。

一天,一个小职员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因为在当时,包括东芝公司在内的全世界电气企业生产的电风扇都是黑色的。这个小职员的建议引起东芝董事长石板的重视。

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的电风扇。这批风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抢购的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乃至全世界,电风扇就不再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东芝电气公司就是为自己找到了突破口——改变产品的外观、色彩,从而赢得了顾客,走出了困境。

日本有一个生产瓶装味精的厂家。它生产的味精质量很好,瓶子内盖的设计也很到位——上面有四个孔,顾客使用时只须甩几下,使用起来很方便。但是销售量就是不见提高。

后来一位家庭主妇提了一个小建议:在味精瓶的内盖上多钻一个孔。因为一般顾客放味精时都是大致甩两三下,三个孔是这样甩,四个孔是这样甩,五个孔也是这样甩,所以多钻一个孔,顾客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多用近25%的味精。厂方采纳了她的建议后,不费吹灰之力便使销售量提高了近1/4。

这两家公司的成功表明,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够标新立异,就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有个美国青年去求职。当他赶到报考地点时,已有20位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沉思了一会儿,拿出一张纸片写了几行字,请人交给了老板。老板一看便哈哈大笑起来,并且走到他的面前,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纸片上是这样写的: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千万别忙着做出决定。这个年轻人的智慧之举引起了老板的特别注意,他因此而获得了唯一的职位。

总之,思维一旦陷入僵局,就不要在原来的点上寻找答案。大脑有着巨大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沿着可能存在的点尽量地向外延伸,搜索所有的可能性,就能激发出一个全新的创意。创意重在突破常规,突破常常会使僵局变得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发散”是创造的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要想使自己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新型人才,就必须十分注重对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所以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用前所未有的新思维去认识事物,又有利于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思维也为创造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有思维开阔,才有可能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才敢于提出新问题,才能有新的见解,从而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积极运用发散思维获得成功的案例,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现在,我们从下面的这些例子中,初步体会一下发散思维的价值。

1956年,松下电器公司与日本另一家电器制造厂合资,设立了专门制造电风扇的大孤精品电器公司。当时,松下幸之助委任西田千秋为总经理,他自己则担任顾问。

当时松下电器公司的产品还比较单一,西田千秋准备开发新的产品,于是试着探询松下的意见。松下想让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尽可能专业化,于是没有同意西田的提议。他对西田说:“只做风的生意就可以了。”

可思维极其灵敏的西田并没有灰心,他紧盯住松下问道:“只要是与风有关的产品都可以做吗?”

松下并未仔细品味此话的真正意思,所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当然可以了。”

五年之后,松下到这家工厂视察,看到厂里正在生产暖风机,便问西田:“这是电风扇吗?”

西田说:“不是,但是它和风有关。电风扇吹出的是冷风,而这个吹出的是暖风。你说过要我们做风的生意,难道不是吗?”

现在,西田千秋一手操办的“风家族”已经非常丰富了,除了电风扇、排风扇、暖风机和鼓风机之外,还有果园和茶圃防霜用的换气扇、培养香菇用的调温扇、家禽养殖业用的棚舍调温系统等。

西田千秋围绕风开发出了许许多多适合不同市场的产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在科学界,这样的例子更多:牛顿根据开普勒天体运行三定律与伽利略的物体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规律,提出了经典力学,引起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麦克斯韦组合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和拉格朗日、哈密尔顿的数学方法,总结出了更加完备的电磁理论,因此引发了以发电机、电动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

在不同的领域,发散思维都发挥着神奇的魅力。让我们注重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6nM3p/rDoTnviAkfc6vGs/ifQ9l5da0Y9v/Vnexpb3k/LqJ0TFmlae1umr9PxD2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