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共情”是最好的安慰方式

如果你遇到一个正在哭泣的人,会怎样安慰她呢?也许你会对她说:“别哭了。”没准她听了这话反而哭得更厉害。但如果你因为深切地理解她的痛苦从而情不自禁地与她一起落泪,又或是你体会到她的痛苦难耐,于是对她说:“想哭就大声哭出来吧。”此时,她心里反而会好受很多,因为她觉得,在她最难过的时候,还有另一个人、另一颗心与她有相似的感受,而且还陪伴着她。这种安慰方式就是“共情”。

在尝试学会“共情”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并理解什么是“共情”,下面的一个小故事或许会带给我们启发。

有位年轻人想尝试学习骑马,他想给爷爷的那匹名叫托尼的小马装个马鞍。但是因为他平时很少和马打交道,所以很害怕托尼,尽管爷爷已经告诉他,托尼虽然长得高大但是性格温顺。看出了他的害怕,为了保证安全,爷爷告诫他说:“在托尼身旁的时候,你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害怕的情绪,否则托尼会感受到的,那样它会很容易受惊。”听了爷爷的话,他感到很惊讶,但是他也知道,深谙马的习性的爷爷一定不会骗他。当他试着接近托尼时,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控制情绪,一直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托尼是温顺的,并且努力唤起自己内心对托尼的爱,以此来抵消自己内心的恐惧。尽管如此,他还是有点儿害怕。回忆起爷爷的话,他在靠近托尼之后,开始仔细地观察托尼。他发现,当自己走近托尼时,托尼也有一点受惊。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托尼会知道他在害怕呢?他明明已经隐藏得很好了。在这个故事中,小马托尼表现出了和那个想要学骑马的年轻人相似的恐惧,这种感觉就是“共情”。如果这个故事还不足以帮你更好地理解“共情”,你不妨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婴儿在和他人相处时的表现吧。婴儿有时会表现出喜欢某个人或者不喜欢某个人,尽管他们大多时候只能用哭或者笑来表达。不过,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婴儿不喜欢的那些人——有时包括他们的父母——往往是神情紧张、压抑或是难过的,虽然他们很多时候都在极力掩饰,但识破他们的这种“伪装”,对于婴儿来说似乎是种本能。面对这样的人,婴儿即使不用哭来表达,神情也会变得紧张或者谨慎、机警。婴儿这种“察言观色”的本领,也是来自人类的“共情”本能。

看完以上这些内容,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什么是“共情”了。所谓“共情”,指的是一种能够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并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共情并不是一个思维过程,而是一件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可以这样说,共情是人类及某些动物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一点从上文马和婴儿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而后天的思维反而可能成为影响人们发挥“共情”能力的一种阻碍。

下面来做个测试,感受一下“共情”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个冬日的早上,因为太冷室友不想起床,面对她抱怨的“我只想睡懒觉,不想上班”,你会怎么回答呢?

答案通常有六个:1.不想上班就别上了,直接辞职呗;2.不上班怎么挣钱养活自己啊;3.你跟我说没用,我又不是你的老板;4.我比你更困,更不想上班;5.昨天睡得太晚了,下次早点睡;6.我也不想起床。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如果你很自然、不假思索地选择了6,那么你已经基本掌握了“共情”。选项6不仅能表达出自己理解对方的情绪,还能表达出自己与对方情绪的一致性。这就是所谓的“共情”。

通常情况下,当他人向我们表达他的感受或想法时,他其实只是为了找个人倾诉一下,以释放自己过度紧张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对方最希望听到的,既不是你的建议也不是你的评价,而是你的理解,或者认同。认真地倾听他人,而又不给予批评和建议,对于一个内心痛苦的人来说,是我们送给他(或她)最好的礼物。即便我们还没学会任何与“共情”有关的技巧,最起码我们可以一直看着对方的眼睛,不打断对方的话听他说完,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这种态度,这才是“共情”的真谛。

心理学小贴士

“共情”是一种本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同理心,并不是思维的过程,当你试图思考另一个人的感受时,就已经偏离了“共情”,进入自己的思维世界中。“共情”与理解不完全一样,与同情也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咨询过程中所采用的通过“共情”进行的倾听性治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共情”。相比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共情”方式,这类倾听疗法更复杂、更专业,加入了很多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 AT3SzQ4gd5TOV5zXl66x8xtmfnHfRJz/QJyWPOs36cExSVL+27QhxP4CXu0+P45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