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机构改革的社会大背景下,福田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在社区矫正管理模式运作上不断创新,进一步强化区社区矫正中心的执法功能,探索执法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路径,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引入社会力量并采用科技手段加强社区矫正的管理。
由于深圳市先行深化机构改革,福田区把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应急办等融合成社会法制办公室,司法所无法履行正常职能。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司法所隶属街道办管辖,区司法局对辖区司法所仅是业务指导,司法所把更多的力量放到信访维稳等非法定职责上,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在街道司法所难以开展。为了破解困局,针对目前的现状,福田区司法局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和探索,广泛征求街道意见,建立了“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为主+街道为辅”的管理运作模式,在专业队伍建设上,区司法局招聘了一批专职社区矫正执法人员,他们的编制归属于司法局而不是司法所,采用下派的形式管理福田区所属的10个街道社区服刑人员。在工作中采用以专职人员为主、社工为辅的工作模式,派驻社区矫正专职人员在各街道专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改变了原有司法所中司法助理员不能专职社区矫正的困境,再加上社会工作者的配合,目前福田区社区矫正工作能够比较专业的运行。福田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是通过民政机关以购买服务的形式设立的岗位,协助区社区矫正中心派出的专职工作者开展工作。形成了以区社区矫正中心为工作平台,辐射全区各街道社区矫正业务工作的开展。这样便于市社区矫正机构和区司法局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和领导,中心可以及时召集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交流,组织培训,中心对社区矫正专职人员进行考核,有权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岗位的必要调整。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街道司法所归属于街道政府,区司法局和社区矫正中心对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只有指导关系没有领导关系的局面,向社区矫正专业化管理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符合党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要求。
福田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目前已与多家社会组织合作。
1.2016年与多家律师事务所合作,率先引入十位资深律师参与社区矫正,成立“福田区社区矫正律师导师团”。并积极招募律师志愿者参与。开发法制教育课件21个,内容涵盖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2016年以来共开展55场次教育学习活动,覆盖人员5580人次。
2.与深圳市春雨社工服务组织开展公益劳动。开展“美丽心灵,公益同行”社区服务活动。2017年,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清洁、环保、口岸服务等公益劳动100多场次,参加人员达12550人次。服刑人员参与社会公益建设,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了社区矫正教育质量。
3.与深圳市司法局专业讲师团合作,开展了“社矫之路,教育相伴”学习教育活动。内容涵盖日常生活知识、讲座等。2016年以来共开展71场次教育学习活动。
4.首创“以矫带矫”模式,获省司法厅领导肯定和表扬,并在全省推广。通过鼓励和奖励的方式,积极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参与社区矫正工作。鼓励有专业知识或表现积极的社区服刑人员以专题讲课、谈体会等形式言传身教,带动其他社区服刑人员积极配合监管和矫正的积极性,提高社区矫正质量。
5.与深圳市妇联开展合作,利用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优良资源,引入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开展心理矫治工作。2016年探索建立了心理危机三级干预机制,制作《社区矫正中的心理矫治》《福田区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录》等宣传册,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供渠道为社区服刑人员缓解压力,在全市率先形成系统性的心理矫正体系。2017年以来,共对370名新入服刑人员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并撰写评估报告、组织6场心理健康讲座、开展10团体心理辅导4期小团体心理辅导,参与人员433多人次、共组织社区服刑人员10批次320人次进行“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心理户外拓展活动。同时,对所有在矫人员,在矫正期结束前一个月,心理辅导团队会逐一进行约谈,再次进行评估,对总体状况进行分析,对有问题的个别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为下一步矫正工作打下基础。
6.与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大数据研究中心合作“社区服刑人员危险性评估及矫治系统”研究。现已进入第一期结课阶段,对300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危险性评估。
1.全市率先推出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机制。针对个别存在思想包袱、情绪低落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个别化教育,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2017年以来,初级干预268人,二级干预50人,三级干预3人。
2.开展“以矫带矫”微课堂,成为广东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的经验做法。我局自2015年7月尝试推出以来,至今已举办了25次活动,通过挖掘社区服刑人员适合传授的专业特长,为其他罪犯提供实用的知识学习,变被动的接受教育为主动的互帮互学,通过帮助他人赢取肯定与尊重,从而增强融入社会的信心,培养利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与深圳市春雨社会工作服务社合作开展“爱·明白”家能站服务项目,为社区服刑人员家属建立档案,编印家属工作手册,开展培训讲座,会后回访家属、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有效填补了家属帮扶培训、参与社区矫正的空白,补足“政府+社工+家庭”三位一体帮扶机制短板。自2018年1月实施以来,已对20名家属进行了建档,举办培训会两场,成效显著。
1.在全市率先引入心理学工程运用,提升心理矫正科技化。2016年8月,福田区司法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启用诺和心理测评系统,通过心理测评软件,可以系统了解社区服刑人员个性特点、自我能力、职业倾向、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等心理情况,为进一步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咨询等提供直接科学依据。
2.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矫正的电子监管。2016年7月,福田区司法局为53名社区服刑人员首次佩戴电子监控设备,截止2017年12月,共为197名社区服刑人员佩戴电子手环,覆盖率达60%。
3.建设监控指挥中心,加快全面信息化步伐。为了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迈向信息化和精细化,福田区监控指挥中心即将建设完毕,下一步计划引入先进设施,打造属于福田区司法局专有软硬件设备,配置脸谱识别仪、执法记录仪、指纹仪等,促使社区矫正工作科技化、功能化、信息化。
由于社区矫正起步晚,法律法规不健全,社区矫正信息化机制建设、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一,社区服刑人员数量逐渐增长,社区矫正工作出现的问题凸显。在2017年底,福田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315人,比2016年同比上升了25%。2018年初,中央政法委及司法部张军部长均提出了扩大假释的要求,给社区矫正机构和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解决现阶段执法队伍中执法身份不明确,没有法定授权,人财物保障不健全,按劳分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否则,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齐、流动性大、积极性不高,工作不稳定。还存在收监执行难、收监场所有异议、硬件设施落后,与监狱管理的衔接缺乏过渡平台等问题。
为确保福田区社区矫正更上台阶,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重点工作,依法对社区服刑人员惩罚监管,强化对罪犯的教育矫正,拟采用以下措施:
组织建设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福田区在区司法局所及的范围内,根据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机构改革)的有关精神,继续加强以区级社区矫正执法平台为主的运作模式,探索机构的准确定位,着力建设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执法队伍,并进一步明确专职人员与社工的职责范围与合作关系。
社区矫正是将法院裁决加以实现的过程,需要在执行中依法体现对罪犯的惩罚功能,严格进行监管。强化惩罚监管工作,一是安全隐患排查,全面上户走访,严格外出审批;二是强化入矫教育,严格学习教育和社区服务规定,对服刑人员规范管理、准确考核、实施奖惩;三是集中开展法治教育、组织集中教育,强调守法遵规,防止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四是加强证据收集意识和实践,完备对罪犯管理和惩戒的依据;五是强化与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的对接与联动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六是探索新的监管手段。
目前,我区电子手环使用覆盖率达到60%,将电子监控纳入社区矫正管理信息平台,由专职工作者每天进行至少两次定位信息扫描,随时掌握行踪、遏制脱管漏管现象,并在2018年争取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风险需求评估,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完善“软件”“硬件”。在现有25名社工、194名志愿者参与福田区社区矫正的基础上,一是提升队伍素质。进一步扩大购买社会服务资源和引进多元化专业人才,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和体能培训;二是增加硬件设备。拟配置脸谱识别仪、执法记录仪等设施,建设监控中心、加强信息化建设。
积极整合与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的沟通渠道,在短期安置、心理辅导、家庭关怀、职业培训、就业安置等方面实现良好互动、资源共享。
(责任编辑: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