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以“液态属性”描述梁启超宪法思想的特质。
从本篇的角度来看,韩非的学术思想也是“液态”的。韩非学术思想的“液态性”体现在持续不断的流淌与流变。归结起来,不断演进的韩非学术思想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在少年时代,韩非主要研究申不害之学,这是韩国本土的“国学”,申不害之学构成了韩非学术训练的起点,是韩非在思想起步阶段所面对的主流思想。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时代,韩非受到了堂谿公的影响,较多地研究了黄老道家的文献,特别是《老子》,由此促成了韩非学术思想的深化。中年时期的韩非开始师事荀子,在某些方面受到了荀子的影响,韩非的学术思想得以进一步拓展。壮年时期的韩非在三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大约在五十六岁至六十岁之间,向两任韩王先后提供了多篇上书,体现了“研以致用”的追求。公元前234以后,年过六旬的韩非进入晚年,他出使秦国,先后写下了《存韩》《初见秦》《难言》等篇,特别是《难言》篇,堪称韩非的绝笔之作,标志着韩非思想的定格。正如《老韩列传》所言,韩非“为《说难》而不能自脱”,它体现了一个“法术之士”善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悲剧命运。
原刊《政法论丛》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