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风险社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为视角,系统研究了国外风险交流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学科发展、国际层面研究与应用情况、不同国家的风险交流制度、风险交流的战略和指南等基本理论,在借鉴国外通行做法和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风险交流的现状和影响风险交流的固有因素,提出了我国风险交流制度如何有效建构的法律与政策建议,并提出了可用于具体指导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开展风险交流工作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法律规制框架,可以作为各级政府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立法和管理活动的参考。
本书正文部分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分析风险交流的概念及研究的意义,对美国风险交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欧洲文献、日本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国内风险交流研究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二章,风险交流的概念及制度演进:以风险社会理论、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描述人类面临的风险及其由来,以及风险带来的政府管理危机及其应对措施的时代变迁,从而解释风险交流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理论背景;详细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风险交流在食品标准和安全事宜中的应用》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用指南》的内容。
第三章,风险交流国别制度研究:系统研究了美国风险交流出现的背景、制度沿革、美国风险交流活动的指导原则、组织架构及风险交流咨询委员会,美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活动战略;详细探讨了欧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欧洲食品安全局和欧盟委员会的风险交流、风险预警和危机交流;详细介绍了德国、澳大利亚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系和交流机制,以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日本的风险交流制度。
第四章,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状况与法律规制框架研究:本章深入分析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信息透明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不是一个孤立的制度,而是一整套涉及政府风险信息外部收集、政府信息公开、科学评估、风险交流法律制度等制度的相互配合;我国现有的“风险交流”大部分是一种应急单向信息发布,属于危机公关,没有常态化的交流手段,缺乏日常状态下双向互动的信息沟通。对于风险交流,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由科学家从纯粹科学的角度独立公正地进行阐释,故实现风险交流的独立性、透明性、公众参与性甚为重要。鉴于风险交流是此次《食品安全法》修订后新引入的制度,作为重点之一,本章探讨了我国构建风险交流工作规范的制度框架,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总体要求、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内容、风险交流的形式、风险交流的机制四个方面细化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的规制框架。
第五章,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因素与制度完善建议:本章通过探讨国内监管体系、风险感知差异、媒体的态度与价值取向、科学家的观念与交流能力、企业的交流意愿等因素对风险交流的影响,分析了把风险交流制度引入国内,与我国社会中的一些社会文化背景、制度因素相结合,对风险交流产生的作用或影响,以及该制度在国内运行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进而提出了风险交流的五项原则,即法治原则、科学原则、客观原则、严谨原则和有效性原则。针对风险交流制度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本章提出了法律与政策建议。
1.从研究的主题看,本课题成果是国内第一个从制度建构的视角研究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法学研究成果。
2.从研究的内容上看:(1)本书首次系统而详细地介绍和阐释了风险交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理论背景,首次详细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风险交流在食品标准和安全事宜中的应用》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用指南》的内容。(2)本书首次以风险交流的制度建构以及风险交流与监管体系的组织架构和程序安排为视角,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对美国、欧盟、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日本的风险交流制度进行了全面介绍、研究。(3)本书首次从风险交流的法律基础入手,深入研究了美国、欧盟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在风险交流中的基础作用,对比研究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现有规定对风险交流所造成的阻碍;根据第一手调研资料,结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息发布与风险交流状况进行了不同分析。同时,本书从风险交流国际通行的框架和理论视角对我国新《食品安全法》风险交流制度进行了解读。(4)本书借鉴国外的风险交流制度,依据我国风险管理决策模式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履行风险交流这一新职能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从具体制度建构层面,首次提出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规范》的法律规制框架。承担此部分研究任务的课题组成员依据该框架独立起草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规范》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采纳试用。(5)本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特别针对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监管体系、社会特有因素、制度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全面阐释了我国风险交流应遵循的原则内涵,最后从制度实施和建构的宏观层面提出了全面构建风险交流制度的法律与政策建议。
3.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以跨学科研究为特色,在法学学科内,研究借鉴了经济法、行政法领域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法律规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法学学科外,研究借鉴了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公共管理学、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与营养等专业领域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研究成果与本书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进行交叉研究与创新。
4.在资料收集和使用上,课题研究前期对国内外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检索,收集到了大量的来自国外的第一手资料,有关风险交流的国外资料主要来自各国监管机构的官方网站和近年来欧美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法律文献、论文、专著、指南及具体的战略、计划等,分散且难以整合;课题研究中后期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反复整理、梳理,并将其有价值部分按照课题研究的逻辑和需要充分展现在成果中。
[1] Fischhoff, Risk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Unplugged:Twenty Years of Process ,Risk Analysis,Vol.15,No.2.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