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事务繁杂,从社会治理的内容上来看,可分十大建设领域,分别是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基层社会、群众权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社会治安。海内外学者也对社会治理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提炼。综合东西方关于社会治理领域与内容的分类,结合具体的治理领域,可将社会治理的内容分为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发展、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公民权利、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内容。

一、公共服务

社会治理要求政府积极回应社会诉求,解决社会矛盾,满足公共需求。中央或地方各级政府,为满足公众生存、生活,发展需求,运用公权力和资源,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使人民从中受益。公共服务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及公民的权利,这符合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及价值趋向。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公共服务所包含的食品安全生产、住房保障、交通运输等,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公众对于自己的利益诉求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也促使政府在提供服务、协调治理时更加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公共服务既关注服务的内容,又关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是否做到了公平。评价社会治理中的公共服务既要求公共服务的内容全面,又要求提供公共服务的条件公平,既要让大众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又要注意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二、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要求为广大公民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覆盖的公民的范围要求广,提供的社会保障的内容要求全面,无论是儿童还是退休老人,无论是失业人员还是残疾人员,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人群都要得到充足的社会保障。

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当下,不断拓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深入发展社会保障内容,才能增强人民社会安全感、生活幸福感及对政府和国家的认同感,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促进人民有底气、有尊严、有奔头地幸福生活。与此同时,提供的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积和社会保障服务是否落实到位也是衡量一国社会治理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构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是社会治理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三、社会组织发展

政府与社会合作与共同发展,是构建一个良好社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代社会,社会治理体现在注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社会组织作为当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具有深入基层群众、直面社会需求、协调社会关系等重要功能。在社会治理改革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已经更多地参与进了社会治理实践中。良好的社会组织对于社会治理来说作用巨大,既可以替政府分担资源、减轻政府管理压力,同时又可以增加社会活力。

另外,社会组织的规模、活力及内部管理等,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社会治理中,要考量到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协同合作管理以及政府在职责范围内对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因此,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力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主义治理格局。

四、社区治理

社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社区自治的基础载体。社会治理中,自治组织既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又是社会治理的内容。要充分调动社区治理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区治理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发挥社区治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社区治理要从加强社区成员的社区认同意识、社区参与行为、社区服务、社区公益维护、社区组织机制等方面进行。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实现传统的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与居民自治组织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交叉交融,促进社会治理在基层生根开花。

群众权益的维护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政府执法和政府决策时,要充分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做到提高政府执法水平,要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拓宽公民的参与渠道,保障公民在攸关自己利益的政府决策时,可以积极参与。政府决策要公开透明,民主决策,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五、环境保护

社会治理不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注重人周围的自然环境的改善。因为自然环境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自然环境的优劣与人的生存及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诉求日益强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不少民众与企业、与政府的纠纷是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仅限制了人民幸福生活,更阻碍了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了社会治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创新性协调发展,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够满足环境保护需要,是社会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适应环境保护要求的,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社会治理质量和效益之策。

六、公民权利

社会治理要激发社会的活力,需要依靠公众的参与,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既要培养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又要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渠道,这要求政府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只有建立的决策机会是对公众开放的才能使公众权利得到切实维护。公民权利得到维护,公民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治理过程,建立权责统一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多元化。

社会治理中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还体现在执法上,执法的目的手段都要为维护公民权益服务,执法过程中尊重公民人格、切实保护好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才能树立公民对执法机关的信心及信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激发公民主动投身于社会治理实践的积极性,建立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社会治理新景象、新格局。

七、社会公平维护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社会公平问题是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之一。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的矛盾冲突阻碍了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分配机制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得其所得,协调好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小社会矛盾与冲突,是贯穿整个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衡量社会治理改革与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

在社会治理中维护社会公平,既要在提供公共服务时保障公民的机会均等,又要在收入分配上下功夫。现代社会,要为公民提供机会的公平和涉及的规则公平。所以,社会治理需要融入法治思维,需要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建立更加规范的分配机制和标准,用法律作保障,使公民享受权益的过程有法可依、依法而行,才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八、政治社会稳定

为公民提供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环境,保证政治的稳定是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安定,就一定要提供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因此,如何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如何保障治安和刑事案件得到妥善处理也成了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利用法律作为武器和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维护巩固好社会秩序。

当然,政治生活稳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即国家稳定。这就需要维护宪法权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使宪法起到根本大法的庄严作用。另外,不断促进法治建设,推动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让法律制度为社会治理提供最基本的稳定保障。 Y8UfYehYnsQ0Av0YzifGm+iXqUZDz4gKqWmAscIy84nvgl+pMxndDQnjTxi0LM5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