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合上的书,是作者的独白。
一本打开的书,读下去,是与作者的对话。
越来越挑剔的现代人,与谁对话,多长时间对话,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兴趣爱好,领悟力、耐心,在多大程度上被对方的文字吸引,等等。
常在网路行走的人,喜欢短平快的作品,如直截了当、痛快淋漓的杂文、随笔。太长了,没有耐心去读(网络作者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看起来不那么长,段落之间配上图片);太平淡了,提不起精神去读(能够制造文字波澜的作者,大受欢迎)。文字也不能太腻、太潮,过度抒情乃至滥情,未必受读者青睐。
与人对话,何尝不是如此?
我想,读者的共识是:篇幅较短、思想深刻而文字温润,不干燥也不油腻的,便是一本好的杂文、随笔书。
打开一本书,应当是这样的人与你对话。
本集中的文章,有思想,充满活力,文字净落,思想灵动,逻辑力量强大,拒绝冗长,也绝不沉闷枯燥。
作者刘玲是一个十分认真的人,她认真对待事业与生活,认真面对社会的大事小情,认真思考,认真分析,每天坚持读书。这种认真的结果,形成这些认真的文字。
她的文章,题材广泛,从社会热点到职业感悟乃至休闲娱乐(电影《第三度嫌疑人》《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也成为她分析的对象),无不驱遣笔下,形诸文墨。对于一个善于思考的当代人来说,可以写成文字的社会现象、心理过程不胜枚举:饮食必有讼,在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的今天,每天刷新的光怪陆离的事件报道,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色人物,获得毁誉的文艺作品,只要有心人去思考,便有思想的结晶。不过,作为法律人,本书作者主要围绕法律话题展开,以法治精神贯穿全书,展现的是一种法律人的情怀。
本集的文章,都是目之所及、心之所至的思考之作。
刘玲是一名资深律师,若干年前是一名检察官。25年作为检察官和律师的经历,让她有许多感悟。在她的法律人格中,有律师的一面,也有检察官的一面,这种人格构成,使她的思考中多了一份客观和理性。她不与流俗,明辨是非,正义感很强,有时甚至嫉恶如仇,形成文字,也是是非分明,绝无乡愿,也无偏袒与偏见。
这是一个好的对话者,你可以听听她要对你说的,娓娓道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她知性而亲切。
这是一本好的随笔集,思想背后蕴含着情感,这是一本会打动你的书。
一卷在手,你的内心会有所触动,也会感到愉悦。
一场邂逅,一场心灵的对话,就此展开。
2018年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