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本书作者韩啸是我的博士研究生,本书是以她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逐步完善并修订完成。作为韩啸的博士生导师,主要基于如下三个理由推荐这本书。

首先,本书客观呈现了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的学术成果,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我国学者对意大利实证学派的学理探究起步较晚,对实证学派的矫正理论研究更是乏善可陈。实证学派的著作译著不多,限制了我国犯罪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截至目前,我国犯罪学界尚不存在一本论述该学派矫正理论的学术专著。本书所涉及的意大利实证学派文献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韩啸在米兰大学留学期间的搜集与整理,可以说,从理论上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本书作者通过汇总并分析意大利实证学派的原始数据及学术观点,较为客观地还原了意大利实证学派的学术轨迹:将刑法学研究的重心从抽象类型化的犯罪行为,转移到实实在在的客观犯罪现象上来。实证学派综合运用生物学、心理学等研究工具,对犯罪人、犯罪行为、犯罪现象相互作用产生的“犯罪生态”进行综合考察,从而探寻有效治理与综合防控犯罪现象的刑罚处罚措施。

作为教育刑刑罚理念的先驱者——意大利实证学派,其着眼于刑罚实践及其效果,促进了现代罪犯矫正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正是在这种学术理念的引领之下,监狱对于自由刑的执行既是一种罪犯人格的矫正,又是一种罪犯再社会化的教育。也由此使矫正和教育思想同刑罚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行刑个别化和社会化实践的展开。

作者研究发现,实证学派强调罪犯矫正的“犯罪人个体差异性”以及“再犯危险性”的重要意义,看重罪犯矫正的“有效性”,并提出引入“危险人格”概念作为贯通罪犯矫正理论与实践的枢纽,均可堪称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的精髓。伴随我国社会的结构化转型,犯罪类型也必然随之产生不同的变化。新的犯罪类型不断涌现,对不同类型的罪犯施以不同的矫正策略就成为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以实证学派研究主旨,即“犯罪—危险人格—矫正处遇”作为一种可能的思路,或许可以进一步拓展我国罪犯分类矫正研究等内容的内涵与外延。

本书作为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研究的文献参考,一方面通过实证学派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展示,回溯了足够丰富的历史细节,让有兴趣研究的读者更为形象地感知当时的历史境况;另一方面,本书作者也对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进行了有力的阐释与分析。因此,无论读者将本书作为一本学术工具书,抑或是作为理解实证学派理论变迁背后逻辑的一种学术观点,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勤奋且踏实的学者。

作为我的学生,韩啸从就读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研究生那一天起,就将自己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学术研究之上。她热爱这份学术事业,也热爱这一份单纯而朴素的学生生活。自我为韩啸确定了犯罪学的学术研究方向后,韩啸带着自己的学术热情,在博士研究生的第三个年头,经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远赴意大利米兰大学刑法学专业进行学术交流。为此,韩啸报名参加意大利语研修培训,积极准备意大利语分级考试,由意大利语零基础晋级至较高水平,为赴意大利进行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最终得以顺利完成意大利实证学派文献考证工作。

最后,本书有一支出色高效的编辑团队。

作为韩啸的导师,我觉得韩啸能遇到中国法制出版社这样一个优秀的编辑团队,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一本书,作者为它赋予了“生命”,责任编辑为它指点了“迷津”。一个好的出版团队,决定了一本书的前世今生。优秀的编辑团队,不仅严格把握书稿的定位与精髓,为作者提出宝贵的修订意见,同时也会在排版、营销等方方面面为书稿的推广付出心力。我相信,经由法制出版社的编辑团队量身打造,韩啸的这本书一定好看耐读。

总之,我相信韩啸的这本书一定会让读者有所收获。

赵国玲
2019年10月 280gVQB2VXbe5n9cLZVdAGHY1UrbRLLm5lQ1Rv8yMjKTFNVrW98sMN5jX/JbQGZ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