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2
用科学方法衡量科研成果的长期影响力

汪小帆
上海大学教授

2016年,《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邀请我组织了一期网络科学的专题,发表于当年的第4期。李国杰院士专门写了主编评语《网络科学:21世纪的元科学》,我则写了一篇题为“数据时代的网络科学”的综述性介绍。在组织其他4篇专题文章时,我就想到了王大顺和巴拉巴西等基于网络科学研究科研成果影响力的创新性工作。于是,我就邀请时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助理教授的大顺写一篇专题文章。大顺表示愿意写但有点担心中文表述问题,我说这点我可以帮忙,于是就成交了。我在那期的综述中做了如下介绍:

如何更为科学地衡量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影响力,一直是科研评价中的难点。例如,衡量一篇文章水平高低的传统标准往往是,基于文章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文章的他引次数以及他人评价等已有数据,而没有关注文章未来的长期影响力。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助理教授王大顺和迈阿密大学助理教授宋朝鸣以前也是师兄弟,他们和导师巴拉巴西于2013年在《科学》上发表的文章基于网络科学方法研究了科研文章的长期影响力。在本期中,两人合作撰写了《关于影响力的刻画与预测——透过网络科学视角来审视成功》,介绍了近年来关于学术影响力的有特色的研究。两人在文章中对他们在研究中的心路历程的阐述,对于网络科学领域的年轻学者应该颇有启发。

大顺和朝鸣在那篇专题文章的开篇即指出,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如何在一个新事物出现的当下判断出其价值?为什么有的科学发现可以造福人类,有些艺术作品可以对文化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而大多数的科研或艺术成果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读者手中的这本《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则生动阐述了科学家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历程。

巴拉巴西无疑是一位讲故事能力极为出色的科学家。几年前,巴拉巴西来上海做讲座,私下交流时他特别提到大顺不仅科研做得好,演讲能力也棒,也很会讲故事。本书译者贾韬也是巴拉巴西的学生,国内网络科学领域杰出的青年学者,同样是科研能力和讲故事能力都很棒。《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就是由会讲故事的科学家师徒二人联袂写作,一位会讲故事的科学家徒弟领衔翻译的。我则是被他们所吸引而借此机会向他们学习,并且收获颇丰。期待读者也能和我一样被本书吸引并且有所收获。 aWu2Dd1JAq5w9Q018VOh/GQmC+FB+KiRlPlMwH5dh4PLPUnCadu56aaHVVfSq/D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