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无智亦无得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无明是生死根本,起惑造业皆因无明。无明就是愚痴,就是迷惑,就是心灵(生命)内黑暗无光的状态。反之,就是光明,光明就是般若。无明和般若相对。没有般若,就是无明;有般若,就是明了。修行就是转无明为明,一直将所有的无明全部化除尽净后,就成佛了。佛是什么?就是无明尽。无明尽者,就是佛。

《心经》是圆顿大法,是从果上起修的,不从因位起修。因位起修是“从因到果法”,果上起修是“倒果为因法”。果位起修是最不可思议之修行——先成佛,后修行。《心经》是所有成佛秘法中,最大的秘法。其秘就秘在当下成佛,不假次第。这使得一般的小机小智之人,惊骇怖畏,离席奔逃,难生正信。

从因到果修行法是,今天修行一点,化除一分无明,增长一分见地。明天再修行一点,再化除一分无明,再增长一分见地。如此这般修行下去,从罗汉到菩萨,次第而进,依阶而上,直至第十地菩萨,此时尚有最后一分无明未断。在机缘成熟之时,进入金刚大定中,断除最后一分无明,成就大觉佛陀。——此名之为“从因到果修行法”,简称“因果法”。《心经》告诉我们,上述之因果法的确是佛陀于百千经典中,亲自教授的佛法,但佛陀还有更为秘密的法门——倒果为因法,简称“果因法”。无论经典中如何描述佛果,学者仅需一念即可“此皆我已达成之境”。这就是“先成佛”。但学者仍需时常修行,如打坐,读经,广学百家思想等,并身体力行之。此即“后修行”。修行目的无非是将“此皆我已达成之境”进一步贞定,稳固之,清晰之,圆融之,通透之。

若以果因法视之,无明、生死、六道、烦恼等当下顿脱,不假次第。故《心经》教导我们:“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明今天尽一点,明天尽一点,这是因果法,不是果因法。于佛境视之,无明也好,化除无明的次第也好,当下脱落,一时顿超。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从无明到老死,这是小乘佛法业感缘起的十二因缘。

无明(贪嗔痴等烦恼)缘行(造作诸业);行缘识(业识投胎);识缘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名色缘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人形);六入缘触(出胎与外境接触);触缘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感受);受缘爱(对境生爱欲);爱缘取(追求造作);取缘有(形成业因招感未来果报);有缘生(再受未来五蕴身);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未来之身又逐渐衰老而死)。

十二因缘就是因为有无明,所以有“行”之造作;因为造业而入胎,故有入胎之识;因为入胎,名色就展开活动,它扩展、扩大,就产生了六入;胎儿的六根圆满后就出世,然后与外面的境界接触;根、尘、识和合产生触的心理,有了触就产生受,过去我们贪爱的业习就会引发出来,爱即生;爱加深就有取,使我们希求它再来、再有,就形成了有;有将来的业,促使我们再来生,再来死。

这十二因缘就是有情众生的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它的流转并不是直线式,而是一个轮转。即过去的无明,造成现在的受;现在的无明,就是爱、取;现在的爱、取,就是下一世的无明,它一直循环不息,周而复始。在十二因缘中,我们要知道有迷惑,因迷惑而造业;造业后我们就要受业的果报——苦果。在受苦果的当中,我们继续迷惑,继续造业,造业后又再受报,这样的循环作用,称为十二因缘的流转。

无明为因,行为果;行又为因,识为果;识又为因,名色为果……老死为果。若当下超越了(无)无明,十二因缘也将环环破除,皆化除之和超越之。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关于对十二因缘的化除和超越。 “无苦集灭道。” 这句经文的全称是:无苦,无集,无灭,无道。“苦”“集”“灭”“道”是小乘的“四圣谛”,它们是小乘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

第一,苦谛:世间有八苦。

第二,集谛:阐释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

第三,灭谛:阐释解脱与证果。

第四,道谛:阐释离苦的道路。

说种种苦,说种种苦之原因(集),说种种解脱之殊胜(灭),说种种修行之方法(道),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因位上说,不是从果位上说。在自在中,超越一切修行过程和修行次第。无苦集灭道的意思是,超越一切苦集灭道。因为所有的苦也好,苦之因(集)也好,对解脱的向往和境界之描述也好(灭),还是具体的各种修证方式方法(道),它们皆属现象中物,都是缘起所生之他在。只要是他在,只要是缘生,就必须超越,彻底地超越,如此方名解脱,如此方名自在。

“无智亦无得。” 佛是大觉者,佛是智慧的化身。这都是站在凡夫、罗汉和菩萨等这些“非佛”的角度来看的。如果站在佛自身角度来看,无所谓觉不觉,也无所谓什么智慧的化身。如果抱着有所求之心,将永远也成不了佛。

地藏王菩萨发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菩提。”意思是只要地狱里还有一个众生在受苦,我地藏王菩萨就不成佛,什么时候地狱里所有的众生都被我地藏王菩萨度化解脱成佛了,那时我才最后一个成佛。当地藏王菩萨发此大愿的当下,他就已经成佛了。为什么?就是他不再把成佛作为他的目标了,而是反转过来,将众生作为他的最初也是最终的目标了。在如此彻底的无我之中发此愿已,当下成就佛果。

成佛或解脱最最重要的是角度的转移:将自己从凡夫的角度转变为佛陀的角度。这一点无比重要!当我们心中仍然有很强烈的“我要得大智慧”“我要成佛”“我要得大自在”“我要证悟圆觉”等愿望在,我们就永远成不了佛。因为“我要成佛”就是成佛的最后一个障碍,也是获得圆觉的最大的障碍。若反过来,我再也不想成什么佛了,我只想与众生同苦乐,共患难,我只想一心一意为国家或为时代作出最大的贡献,什么佛呀道呀,成不成又将如何?如此之人,当下即佛——不是将他们比喻为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故解脱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后的一环,就是彻底放弃和超越“我要得大智慧”“我要成佛”“我要得大自在”“我要证悟圆觉”等等心念,实现《心经》教导我们的“无智亦无得”。

为何是“无智亦无得”呢?因为“以无所得故”。成佛就是重新找回了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重新获得了自己曾经遗失的东西。你只是重新把它找了回来,故无所谓得不得,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你的。一旦你生起了“有所得”之念,你的这一念就是执念,就是执著。一旦执著生起,无论“我执”,还是“法执”,解脱必不可能!圆满解脱的前提,必须是彻底化除和超越一切执著(包括“我要成佛”这个执著),彻底达到无我无为、任运自然。

成佛成了个什么呢?得成就得了个什么呢?无法可得,无佛可成,此名之为“成佛”。在佛法中,此谓之“第一义空”,又名“毕竟空”。一切皆空,成佛也空。得无所得,名为“得大成就”。成无所成,名之为“成就无上正觉”。 Fpsfg+tl+nxjD8EfcqGhPuOZb+wZ7i7n56+QcHyv1nnJh4FBxheqcgVsUUw+Lbr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