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八界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五蕴是缘起所生,是他在之物。在空性中,在超越中,在自在中,当然是无五蕴的。因为自在中无缘起之物,只有自生、自觉、自律、自然,所以在自在中,无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是不难理解的。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眼耳鼻舌身意,是六个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感觉器官好理解,意也是一个感觉器官吗?是的,这里所谓的“意”,实是指大脑或脑神经。比如说,突然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仍然能引发我们很强烈的情绪,并通过这些情绪而有苦乐等感受。这与此时的五官都没有关系,纯属因回忆或想象而生起的诸种感受。故大脑(或意识)自身就是一个感觉器官。

六个感觉器官是主体,它们感觉的对象就是客体。每一个感官对应着一个客体:眼对应的是色,耳对应的是声,鼻对应的是香,舌对应的是味,身体对应的是触,意对应的是法。此意所对应的“法”和上面经文“诸法空相”的“法”不是一个意思。“诸法空相”的“法”是指一切存在,特别是指一切现象。此处意所对应的“法”是指意识中的思想、信仰、意识形态、知识、记忆、本能、自我等纯精神性的存在和对象。此处这个“法”字翻译得很失败,极易与“诸法空相”的“法”字混淆,应该译为别的什么字,不能再用“法”字。佛经中“法”字有多义,读佛经者需要根据上下文以区分清楚。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两组概念是大小乘佛法共有的基本概念,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第三组概念,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当眼与外界的色接触时,色就会给眼以好坏美丑等种种感受,这是被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对外色有好恶迎拒等主观反应和主观态度。无论是被动之感受,还是主观之反应与态度,这里都有一个心念参与其中。眼缘色生起的心念,叫“眼识”,耳缘声生起的心念叫“耳识”,鼻舌身意,缘香味触法,所生起的心念,就叫“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

眼耳鼻舌身意,与色声香味触法互动,缘起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合在一起是三六一十八,佛教术语名之为“十八界”。界是世界、界限之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八界”。这十八界构成了每个个人的小世界,它像一个借居壳,或像一个山洞,是我们开创出来的,同时我们也借居于其间。每个人的十八界与他人都不尽相同,又因为每个人都生存于自己的十八界内,故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外界的沟通,本质上讲是达不到百分百的,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会和误解,就是因为我们处于各自的世界之中——十八界就是我们的小世界,我们的个人世界。

很多人会问佛教人士:你们所说的那个六道是不是真的存在呀?特别是你们所说的下三道——畜生(即动物)、饿鬼、地狱,它们真的存在吗?这样的问法就是错误的。问法既然已经错误,那么所有的回答想不错都难。就像我们不能问手里的这个杯子有没有,这种问法就是错的,正确的问法是:我们有没有制造这个杯子?如果制造了,这个杯子就是存在的;如果没制造,这个杯子就是不存在的。而不能一上来就提问:有没有这个杯子呀?这个杯子有没有,依你制造没制造它而定——你制造了它,它就有;没制造它,它就没有。同理,六道有没有,依你而定。如果你创造了你的六道,六道对你而言,就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的;如果你没有创造六道,六道对你而言,就是不存在的。——对于别人而言,六道存在与否,那就是别人的事了,无关与你。你可以到别人的六道里转转,体会一下,也可以帮助别人指出,整个六道都是不存在的,无非是贪嗔痴慢疑,这些生命中的“五毒”化现出来的幻相而已。当你正在做或做完这一切后,别人的六道仍然与你无关。

十八界之于我们而言,就是我们每个人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小世界、小宇宙。我们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里创造出什么,我们就是什么。我们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依我们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创造了什么而定。我们看他人和外界一切,乃至于看自己,都是透过这个十八界来看的。十八界如同我们的眼镜,这个眼镜是什么颜色,我们看到的就是什么颜色。如果我们的这个眼镜是一个哈哈镜,那我们看到的自己、他人及外界一切,都是变了形的,都是不真实的。故佛陀说,一真一切真,一幻一切幻。

只要有这个十八界在,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处于自己的这个小世界之中,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必被时刻浸润在这个小世界之中,如果我们每一次起心动念,都必须在这个小世界的控制下才能完成,那么,我们看到的自己和整个外界,没有一点的变形和扭曲,是不可能的。问题只在于轻重之程度不同而已。

什么叫“六道”,就看我们是不是处于自己的十八界内而定。若如是,我们就处于六道内;若非是,我们即已超越六道。十八界就是我们的六道,六道就是十八界。我们很像是一张纸:于自在那里,我们是彻底展开着的;于十八界这里,如同将这张纸卷了起来,卷成了一个筒状或盒状,将我们的整个身心装了进去。

是故,这个如筒子一样的十八界是我们的无知之本、束缚之源。如欲得般若,获解脱,十八界必须打破和化除。如是,观世音菩萨教导我们:“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眼缘色,生起眼识。眼、色、眼识这三者构成一“界”,名之曰“眼界”。耳缘声,生起耳识。耳,声,耳识三者又构成一“界”,名之曰“耳界”。如是,鼻界、舌界、身界,乃至意识界。

我看过一些历代《心经》的注解。在这些注解或论文中,时有不少高明之见,很能发明人和启迪人。但也有不少地方解说不清,绕口咬舌,如“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中的这个“无”字,少有解说清楚者。

这个“无”字万不可理解成“没有”。“无眼耳鼻……”,人怎么可能没有眼睛呢?怎么可能没有耳朵呢?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分明有眼,有耳,有身,有意,难道佛陀连这样一个常识都不知道吗?如果佛陀竟连这样一个常识都不懂,那他还能叫大彻大悟的佛吗?我看叫白痴还差不多。

佛陀当然不是白痴,佛陀是般若之化身,是大觉之人。既然如此,那么这里的“无眼耳鼻……”是什么意思呢?对这个“无”字最适当的谛解是“超越”。不是“无”眼耳鼻舌……,是“超越”眼耳鼻舌……;不是“无”意识界,是超越意识界。超越十八界,不再将自己蜷缩于这个“纸筒”之中,从自己的小宇宙中超越出来,伸展开来。此时,一切因“十八界”制造的六道和种种幻相,一举平息下来。——此时才蓦然发现:生死从来不需出,六道根本不用离,幻相无需除,涅槃不需证,不假造作,一切现成,当下即是比那个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殊胜无量倍的自性极乐净土——大自在涅槃之境。 8mAXneSTkllywJPkt9ztJrAR7rVs/SQeQTEfYfLv8e5sFKAB9bEy3wPIb4cHZP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