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度一切苦厄

“度”乃化除、超越、止息之义。“一切”是指所有、无有遗漏之义。“苦”是指人生的八苦,一般指三善道(天人、阿修罗、人类)之苦。“厄”是苦中之苦,一般指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之苦。佛法将众生一切苦厄概括为“八苦”。

1.生苦

第一,入胎:前生阿赖耶识在业力驱动之下,进入某个母胎之中。刚入母腹时感受窄隘不净,异常难受。

第二,受胎:胎儿随母体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第三,住胎:胎儿于母腹中,经九个月,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但母腹空间有限,狭窄如狱。

第四,出胎:初出生时,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如受刀刮。

第五,种姓:生而即有富贵贫贱之分,有残全美丑之别。如不幸生而为低种姓,终身为奴,生不如死。

2.老苦

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此为“老苦”。而衰老之于女人,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眸皓齿、倾城倾国转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世事无常,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都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3.病苦

第一,身病:谓四大(地、水、火、风)不调,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调,举身沉重;风大不调,举身倔强;水大不调,举身臃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

第二,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患得患失。

4.死苦

死亡现前时,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极度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妻幼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中呈现。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5.爱别离苦

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法避免的。

6.怨憎会苦

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7.求不得苦

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8.五蕴炽盛苦

五蕴中的某一蕴或某几蕴特别炽盛,而引生的各种苦痛,谓之“五蕴炽盛苦”。如色蕴炽盛者,会出现肌肉发达,而头脑简单的现象,终生难开心窍,智慧透不出来,只得如动物般或行尸走肉般度过一生。儒家或中医谓此类人是“秉气太浊”。

受蕴炽盛,会沉溺于情绪感受之中,难以自拔。《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受蕴炽盛。整日沉陷于自己的情绪感受之中,不可自拔。最终因此而死。那让黛玉不要整日沉陷于自己的情绪感受之中不行吗?不行,为何?因她的受蕴远比他人炽盛之故,她非得如此,不由自主。凡是沉陷于某种情绪或感受之中难以自已者,即为“受蕴炽盛”。

想蕴炽盛就是想象力非常强,整日沉溺于奇思怪想之中不可自拔。那么不想不行吗?不行,思想停止不下来。做梦都在想,白天就更是想呀想。大脑就像一台机器一样,发疯似的运转,越转越快,直至某一天,“啪”的一下,精神终于崩溃了,分裂了——从此,大脑和这个世界,一起安静了下来。

行蕴炽盛就是生物本能太强,如性欲太强、食欲太强、睡欲太强,太固执己见、太任性放纵、太自私自我等等,这些都属于行蕴炽盛。

识蕴炽盛就是精神散乱,意见狭窄,于身念和我执下起惑造业,而有三世流转,六道轮回。如是生死无常,漂泊无依。如是之人,习气深重,即使得遇善知识,也自找种种借口,不愿亲近圣贤,不愿接受教化,甘愿背觉合尘,不肯回头。此为识蕴炽盛。

但凡人类几大文化思想体系,都有一个最为基本的精神或观念贯穿于其中,此即孔子所谓的“吾道一以贯之”那个“一贯”之道。儒家以什么观念为其一贯之道呢?是忧患意识。儒家以道德立学,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故儒家有着非常强的忧患意识——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人世间总有种种不圆满之处,故需君子出,求仁亲民,参赞化育,与世中忧。

道家从美入手,来体道证道。道家认为社会和人生等,一切问题皆出于虚伪与造作。这些虚伪与造作统名之曰“有为”。道家认为最高级的活动就是什么也不做,让一切复原为自然。这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一切在无为无我中,大化流行,万物生长。此谓之“道之化境”,又名之为“独化”或“逍遥”。

什么是佛家的基本精神呢?“苦业意识”是佛法的首出观念。佛家不断地强化我们的苦业意识:本来我们还没有觉得人生有多么地苦,但经过佛法不断地讲解和提示,我们慢慢地还真的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生八苦,每个都是苦不堪言。

通过自己的八苦,再推想到他人的八苦,再推想到一切众生的八苦。渐渐地坚定了出离苦海的决心——修行,具体说就是追求自觉和觉他,自度和度人。苦业意识有多强,追求离苦得乐的决心就有多大。为了不断强化修行者离苦得乐的决心,故佛家不断地引领我们感受自己和这个世界上的种种苦难与不幸,以此来坚固我们的道心不退。

那么佛法是否真的可以彻底度脱我们的各种苦难与不幸呢?回答是非常肯定的:可以!怎样度脱各种苦难呢?“照见五蕴皆空”,即可 “度一切苦厄”! 因为众生一切苦厄,皆源于五蕴,又基于五蕴。若如实证悟五蕴,如梦如幻而如其所是地空之,那么众生一切苦厄,因无生发处,因无挂碍处,而度脱之、化除之和超越之——无论梦中所受何种苦难,皆因梦醒而一起消失。人生八苦之究竟度脱,亦复如是。

观自在菩萨叫了一声 “舍利子”。 这在玄奘法师的译本中,此节经文出现得很突兀。这是因为玄奘法师将此经的“序分”删除之故。在序分中,观自在菩萨先向世尊主动提出 :“我欲于此会中,说诸菩萨普遍智藏般若波罗密多心”。 这句话中的“藏”字和“心”字,皆属多余,是译者擅自加上去的,是画蛇添足之笔。就“说诸菩萨普遍智般若波罗密多”即可以了。“普遍智”与“般若波罗密多”是同义语。这句话中有这两者的其中一个即可,不用将这两个名词放于一句之中。自在即般若,般若即超越一切、无有封限的大光明智慧,这种智慧遍布万有,并作为万物的前提、基础、归宿、轨范等。这种大光明智慧,聚而为物,现而为形。因此,大光明智慧聚之所在,即物之所在,亦即形之所在。普遍智即此大光明智慧之异名,因般若遍布一切物,成就一切物,化现一切物之故,名曰“普遍智”。

观世音菩萨向世尊请求,“说诸菩萨普遍智藏般若波罗密多心”,并获得了世尊的赞许。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子,不失时机地向观世音请教,学人于甚深般若波罗密多,如何学、如何修、如何证等问题。整部《心经》都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子启请的答复。故此处出现观世音菩萨叫一声“舍利子”,因为《心经》就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子说的。

舍利子有两个含义:一个意思是人名,舍利子又名舍利弗(梵文Sariputra),即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著称的舍利子。

舍利子出身于印度四大种姓中最高的种姓——婆罗门,父亲是当时很有名的论师,母亲怀胎时就有异于常人的智慧,据说这是受胎儿的影响。舍利弗八岁的时候便升上论师宝座,语惊四座,受到诸大论师的佩服及国王的赞叹欢喜。在释迦佛门下学习时,因为舍利弗持戒多闻、智慧敏捷、善讲佛法,释迦佛常让舍利弗替他说法。舍利弗当佛的侍者有二十年之久,佛称赞他是“众生的生母”。僧团碰到些棘手的问题,都由舍利弗来解决。

舍利子的另一个含义是指佛陀或高僧们去世后,遗体中烧出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坚固如金刚,闪闪发光。其形态各异,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块、牙齿舍利等,各种颜色都有。其小如芥子,最大者如鸡蛋。如198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西洗石庵住持九十三岁高龄的宽能法师圆寂,火化后得到了三颗碧绿色、晶莹透明的舍利子,每颗直径三至四厘米,好像绿宝石一般。

“舍利”是梵语Saria的音译,意思是“身骨”,也曰“灵骨”或“坚固子”。但这只是就大部分舍利是来自人的身体而言,因为舍利大多从人的遗体焚化而得。最早的,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示寂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因此,舍利也叫“身骨”。但也有不是身骨的舍利,如宋朝时,吕元益居士刻《龙舒净土文》,刻至《祝愿篇》时,版中迸出舍利,共有三次。古代还有善女人绣经,针下有碍,发现有舍利,以及念佛或念经时,从口中得到舍利等不可思议的事迹。还有高僧在洗澡时,徒弟为其揩背时出现舍利的。雪岩钦禅师剃头时,头发变成一串舍利。更不可思议的是,宋朝长庆闲禅师圆寂焚化时,正刮大风,大风将烟一直吹出四十里外,凡烟所到之处,屋上、树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来共有四石之多。

舍利主要有三种:

全身舍利:广东韶关六祖慧能大师,安徽九华山肉身殿所奉之金地藏和尚,四川成都石经寺之石经祖师等,就是所谓的肉身不腐的“肉身菩萨”。

碎身舍利:平时大家所说的舍利子。释迦牟尼佛火化后之舍利,近代印光大师舍利,章嘉活佛舍利等,均为碎身舍利。

法身舍利:佛教的一切经论,皆属法身舍利。它们是佛陀和历代大德们,留给后人的智慧结晶。

观世音菩萨在此处语重心长地叫了一声“舍利子”,犹如慈母一般。同时也是一个提示:我下面的话很重要,一定要用心谛听才是! 7wQgAdBycjD4yZg4Swz2wk+i5gDcvFvypnqZECIqq0uQkqFtol9TIKForxoTBmm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